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預防「腦中風」--中老年人或高危險族群應定期作「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公布97年國民十大死因,心臟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分別高居第二及第三名,而動脈硬化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見的核心病變。動脈硬化的進程從最早期的脂肪斑及斑塊所形成,最後會發展為腦中風與冠心症。由於頸動脈位於體表淺層,同時是腦血管的上游,供應三分之二的腦部血液,有研究指出頸動脈斑塊如果存在,心臟冠狀動脈有斑塊機率將高達6倍,其他血管狹窄機會也有3倍,而超音波是一種非侵入性、無輻射性且具高度安全性、無痛、容易操作的檢查,所以頸動脈超音波就成為提供早期動脈硬化與否很好的評估方法。有九成的頸動脈硬化患者無症狀,少部分會頭暈;所以當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發現有動脈硬化時,表示您的動脈血管已經出問題一段時間了。
可能罹患腦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像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慢性腎功能不全、代謝症候群、心臟病、高血脂症、冠狀動脈或是末梢動脈疾病的患者,更應特別小心。所以建議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及抽菸族等腦中風高危險群,應至少每年定期做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曾經中風過的患者應每三至六個月做一次,以預防第二次中風發生。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是利用超音波來測定頸動脈血管的管徑和血流變化,瞭解頸動脈有無狹窄或阻塞現象,且運用超音波反射的原理來檢查血管壁表面及其內部是否有粥狀硬化的出現。它可以正確的評估流入腦內的主要血管( 總頸、內頸及外頸動脈、脊椎動脈 )狀況,以了解血管有無動脈硬化斑塊、狹窄甚至阻塞的情形。
血管最內層有一層薄薄的內膜,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慢慢增厚。當局部內膜厚度變得很厚好像道路中間一塊隆起時,就是所謂的動脈硬化斑塊。因此,是否已經發生明顯的動脈硬化時,單單靠抽血檢查是無法知道的,而頸動脈超音波就成為最好的選擇。當動脈硬化斑塊越來越大時,會造成血管狹窄甚至完全阻塞。所以,透過檢查可得知血流的流速及遠端阻抗的情形並依其變化來推斷血管上游或下游狹窄的可能性。(資料來源: 台灣腦中風醫學會)

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頸動脈超音波掃描的適應症 :
1.腦中風患者有八成是因腦部缺血(缺血性腦中風)引起,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原因是頸動脈狹窄不通,若狹窄達60%就有中風的危機,故當發生持續頭暈、頭痛、耳鳴、眩暈、失眠、視力模糊、暫時視力消失、聽力減退、步態不穩、四肢或單側肢體無力、四肢或臉部麻木、不自主顫抖、肢體僵硬、言語不清、吞嚥困難、流口水、頸部或肢體酸痛等中風前兆症狀,建議應立即就醫,並經醫師評估需要時進行檢查。
2.中老年、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長期抽菸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險群、腦中風、腦瘤等患者,建議應每年定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彩色頸動脈超音波檢查:
主要針對頸部血管檢查,包括:兩側鎖骨下動脈、兩側總頸動脈、內頸動脈、外頸動脈、顱外椎動脈、眼動脈。
檢查注意事項: 
1.檢查前後可正常進食,但檢查前兩小時絕對禁止抽菸。
2.檢查時請穿寬鬆、低領的衣服,勿著緊身或高領衣物,以免妨礙檢查的進行。
3.檢查時勿戴隱形眼鏡。
4.檢查過程只有超音波探頭碰觸皮膚的壓迫感,並無傷害性,只需安靜地平躺在檢查檯上,不要說話、咳嗽或任意的移動身體。
5.行動不便或身體不適者,檢查當天請家屬務必陪同。
6.檢查報告於下次回診時,會由醫師向病人或家屬解釋。

諮詢電話 : 醫學影像課生檢中心 049-2358151*1006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