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復發率高易轉移的肺腺癌種類
抽菸是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但國內女性肺癌患者逾九成都不吸菸。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曾在聯合報與中研院舉辦的「2014健康高峰論壇」發表研究指出,廚房油煙是不吸菸得到肺癌的危險因子,尤其肺腺癌患者多數都不吸菸。
其實,肺腺癌的復發率及存活率也可用「算命」方式預測,台北榮總及陽明大學研究團隊透過病理切片,找到某兩種肺腺癌的組織分類型態有較高的復發率及死亡率,即使是早期肺癌,患者日後較易發生癌細胞轉移,這項研究已發表在國際知名「臨床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台灣每年新增逾1萬名肺癌患者,肺癌是國人癌症死亡的頭號殺手,其中腺癌是國內最常見的肺癌類型。近年包括前副總統蕭萬長、前法務部長陳定南、前樞機主教單國璽、帽子歌后鳳飛飛、舞蹈家羅曼菲、公益終身志工孫越、資深藝人文英等名人,都相繼罹患肺腺癌。
蕭萬長的主刀醫師、北榮胸腔外科教授許文虎表示,早期發現開刀切除腫瘤,是治癒肺癌的最佳方法;不過,早期肺癌術後仍有二至三成的人會復發、甚至死亡,尤其「侵襲性肺腺癌」的預後通常較差。
侵襲性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根據國際肺癌研究學會(IASLC)、美國胸腔學會(ATS)及歐洲呼吸學會(ERS)在2011年提出的病理分類指出,侵襲性肺腺癌主要可分伏壁型(lepidic)、腺泡型(acinar)、乳頭型(papillary)、微乳頭型(micropapillary)、實體型(solid)五種,但不同病理類型對預後影響極大。
榮陽團隊分析2004至2010年在北榮接受手術切除的573位侵襲性肺腺癌患者,並排除原位癌及積極性腺癌發現,相較其他腺癌病友,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為主的肺腺癌患者較可能發生縱膈腔淋巴結轉移,恐屬於較晚期肺癌;且這些人近半數腫瘤復發,癌細胞也較容易轉移到其他器官,惡性度高,存活率也差。
許文虎說,微乳頭型患者的5年存活率為55%,但其他病理類型有84%;另外,微乳頭型及實體型病患的腫瘤復發率是其他三種類型的兩倍。研究還發現,相較早期肺腺癌患者,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微乳頭型及實體型比率也較多。
北榮分子病理科主任周德盈表示,實體型及微乳頭型的腺癌患者中,男性較女性多;但伏壁型的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北榮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表示,若病理切片屬於微乳頭型及實體型者,因復發率及腫瘤惡性度高,建議術後需更密集追蹤,或可考慮自費做化療。目前健保針對第一期後期(1B)的腫瘤需達3公分以上才給付化療,患者若自費口服化療每天280元,需連吃兩年;針劑化療需打4次,費用約10萬元。
侵襲性肺腺癌復發率比較
標籤: 肺癌,肺腺癌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