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之治療--注射「抗新生血管抑制劑」
「一般民眾聽到要在眼部打針都很害怕,但眼內注射抗新生血管抑制劑,是目前治療黃斑部病變最有效的方法。」林口長庚眼科部副主任賴旗俊表示,下針處是在眼球「平坦部」位置,會避開視網膜、水晶體等重要構造。振興眼科部主任劉榮宏也指出,臨床上會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藥水避免細菌感染,並以優碘消毒,目前鮮少傳出患者因注射而受傷或感染的病例。
黃斑部是眼球視網膜上正對瞳孔的區域,負責形成最精密的視覺。劉榮宏分析,由於黃斑部位於視網膜正中央,接受藍光及紫外線照射最頻繁,隨著年齡老化,眼部血量減少而缺氧,可能會有代謝物沉積在組織中,或長出微血管修補受損組織,都會引起黃斑部病變。
劉榮宏表示,國內65歲以上民眾約有1成出現黃斑部病變狀況,其中近3%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這中間又有9成屬「乾性」病變,患者視力退化速度緩慢,較嚴重的症狀是視覺影像會變淡、不再「黑白分明」,約10至15%的患者會失明。
另外1成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為「濕性」病變,患者眼睛脈絡膜部位形成許多脆弱的新生血管,容易出血、滲漏,造成積水、腫脹,使視力快速惡化,患者視野中央會扭曲、模糊,甚至出現黑影。劉榮宏強調,視力一旦有異,應立刻就醫接受眼底視網膜檢查,或利用光學共軛層掃描等進階診斷,若黃斑部病變情況不嚴重,例如視力從1.0降至0.6,只要及早治療,數周後患者都能恢復。
賴旗俊指出,新生血管增加是由於黃斑部產生過多血管生長因子,因此直接在眼球注射抗血管新生抑制劑,是現階段治療黃斑部病變的第一線療法,健保也將從8月起給付新型針劑,1年可省下約新台幣30萬元藥費,部分難治患者,則合併「光動力療法」。
劉榮宏解釋,該療法是從靜脈注射對光敏感的藥物,待藥物進入黃斑部後再用光照射,引發光化學氧化效應,破壞內皮細胞使新生血管萎縮。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