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廠藥」VS.「學名藥」
今年7月開始,健保署的「藥價三同」政策上路,也就是藥品同品質、同成分、同價格,指的是專利期超過5年、健保給付超過15年的原廠藥品,未來其他藥廠也可以按照相同結構製藥,這些藥統稱為「學名藥」,通常學名藥的成本較低,但現在學名藥與原廠藥健保給付金額一樣,因此有些地方醫療院所,就將藥品換成成分相同的學名藥,對患者來說吃到的藥可能不是最有效的藥,而是價差最高的藥,甚至還得改變用藥習慣,不過藥學專家也表示,不是所有的學名藥一定都比較差。
藥劑師:「陳先生,藥品之前都有使用過嗎?」
醫院取藥窗口,比對再三,但許多民眾可能不知道,同樣的藥,可能已經從「原廠藥」換成便宜的「學名藥」,所謂的「學名藥」,指的是原廠專利期過後,其他藥廠可依照相同結構製作的藥,通常這些藥廠台廠居多價格比較低,現在學名藥越來越普及,就是因為7月開始,健保署「藥價三同」政策上路了,所謂「藥價三同」必須符合3項條件,包括專利保護期已經超過5年,還有健保給付超過15年,藥品同成分、同品質、同價格。
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王春玉:「健保給付已經15年,專利期都過了5年以上的老藥,還是用比較高的價格在使用,而且大量使用情形下,健保財務負擔比較重。」
藥品一包包忙裝袋,機器幾乎沒閒著,就知道民眾用藥需求有多大,如果以這款「脈優」降血壓用藥來看,民國100年時,健保給付價每顆8.8元,如果是學名藥,民國102年健保給付每顆7.9元,原廠藥成本高,自然給付額也較高,但藥價三同上路後,全部都只給付7.9元,以新光醫院來講,每個月用藥12萬顆,堅持用原廠藥,1個月就少賺10萬8千元。
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王春玉:「學名藥可能會比較具有競爭力,因為他被調降幅度比較小,可能比較local醫療院所、診所,可能就會用學名藥來取代。」
新政策上路,影響層面可不小,根據統計,符合條件的3B藥品,健保署核降了將近9000種,如果是健保給付還沒超過15年的3A用藥,也核降了將近2000種,其中 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病最多,原廠藥、學名藥互相競爭,結果就是削價競爭,患者吃到的藥,可能不是最有效的藥,而是價差最高的藥,食用藥品習慣,在醫院換藥之下被迫改變。民眾:「當然比較不習慣,當然原本習慣比較好,我覺得醫生開出來的沒差,我是覺得沒差。」
醫改會研發組長朱顯光:「國外很多案例是說,其實藥品主成分外『賦形劑』,比如一些助溶劑、攪胃劑或色素這些東西,反而常是副作用或過敏主要來源。」
但其實也不是所有學名藥一定都不好,隨著科技進步,藥品也能精進,同樣的不是所有原廠藥一定都是品質保證,例如這款精神病用藥,瑞士品牌,不過後期也變更產地,換成土耳其製造,製程就不一定比台灣好,患者究竟該如何選擇?
台灣臨床藥學會理事長王春玉:「『交付調劑』在健保規範下,本來就是民眾可以選擇的項目,就是今天這個醫院如果換廠了,沒有這個廠牌,醫生可以處方,讓病人到外面健保藥局領藥,醫生必須開原廠商品名,然後註明不可取代。」
除了醫生註明指定原廠藥的交付調劑外,也能與醫生多溝通,哪種藥品最適合,如果私立醫院不給藥,也可以轉到公立醫院,藥學專家也提醒,無論是原廠藥還是學名藥,只要病情穩定都是好藥,最忌諱藥品換來換去,才是病情的最大殺手。
小心吃到廉價藥
標籤: 學名藥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