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刀病患停止服用「抗凝血劑」時間長短需審慎評估
2014/06/13
【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一名曾二度中風的婦人接受膽囊炎手術,術後一周停服抗凝血藥,竟再次發生栓塞性腦中風,醫師提醒,手術後能否停藥需詳細評估,別自行減藥。
收治患者的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周玉蘭指出,不少人怕手術後出血不止,自行停藥,但婦人有心房顫動、糖尿病、高血壓、心臟衰竭及兩次腦中風的病史,再次中風機率高。
心臟超音波檢查時也發現,婦人的左心耳內已有兩公分的血塊形成,脫落的小血塊造成再次腦中風。
醫師指出,手術前後需先停藥多久或何時再用回藥物等不能自行決定。停藥太短可能手術出血不易止,停藥太久則可能不幸如婦人中風復發。服用抗凝血藥物,停藥需與專業醫師討論。
醫師進一步表示,傳統抗凝血藥物「華法令」(wafarin)對東方人的出血風險明顯高於西方人,且須追蹤凝血時間來調整劑量,因此不易使用。新型服抗凝血藥物預防腦中風的效果優於或類似,大幅降低顱內出血風險。
醫師表示,新型的抗凝血藥主要為第二凝血因子抑制劑及第十凝血因子抑制劑。目前台灣健保已經給付兩種新藥使用。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體內流竄的血塊易造成中風,北市聯醫心臟內科主任周玉蘭指出,除了藥物外,可以置入封堵器來預防心房顫動產生的血塊流竄造腦中風,然而手術目前無健保給付。
周玉蘭醫師指出,民眾在量血壓的同時,不妨按一下自己的脈搏,感受是否有不規則的情況,如果脈搏不規則,一定要進一步就醫,了解是否為心房顫動。
醫師表示,心房顫動使血液在心房內滯留而產生血塊,九成血塊形成在左心耳處,血塊掉落隨血液循環堵住腦動脈則造成栓塞性腦中風。對於不適用或不想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也可以採用經皮心導管的方式在左心耳置入封堵器來預防腦中風,成效類於藥物。不過,目前手術只能自費,須尋求有經驗的醫師操刀,手術仍可能有併發症。
醫師指出,心房顫動是成年人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不整,其盛行率隨年齡老化而顯著增加。症狀表現為心悸、心跳不規則亂跳、胸悶、胸痛、喘、頭暈、昏厥等。
心房顫動的病患腦中風風險是一般人的五倍。與心房顫動相關的腦中風死亡率較高、症狀與失能狀態較嚴重、住院天數較長、合併腦出血性的機會較高、且再發性腦中風的風險也較高。
有心臟亂跳忽快忽慢的情形,醫師建議民眾就醫評估是否罹患心房顫動。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標籤: 抗凝血劑,中風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