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4年3月1日 星期六

加工肉品添加之亞硝酸鹽(牙硝)之原因及機轉


加工肉品添加之亞硝酸鹽(牙硝)之原因及機轉


以下轉載自「信功肉品」網站

信功肉品董事長-楊醫師

亞硝酸分子式為NO2-,主要來自亞硝酸鈉(NaNO2-牙硝);係將氨氣先氧化成氧化氮,再用NaOH或NaCO溶液吸收而成。另外,進入主題前,須要特別提醒的是,某些種類之蔬菜(如萵苣、油菜、芥菜、菠菜、芹菜、白菜、蘿蔔、花椰菜、牛蒡…等)和過度施以氮肥或硝酸性肥料之蔬菜以及地下水,因含較高濃度之硝酸鹽,在人體消化道被吸收後,經消化道及口內微生物之作用,約5%還原成亞硝酸鹽類,最後由唾液釋出;一般在成年人,每天分泌1000~1200㏄之唾液中,亞硝酸之含量高達9mg,相當於350g香腸或熱狗所含亞硝酸之量;由此可知人類每日從食物中所攝取之亞硝酸,來源不只是醃漬食品而已。此外其他日常食品,如麵包、牛乳製品、豆類製品、酒精性飲料、菸葉、麥芽…等,或多或少含有亞硝酸或硝酸鹽。至於本公司加工肉品所添加之亞硝酸鈉,來源為『新硝精』,成份中亞硝酸鈉佔16.7%,食鹽佔83.3%;主要功用為(1)抑制肉梭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2)使肉品產生特殊鹽漬風味 (3)固定肉色(color fasting agents)。光就其上列作用,就知道亞硝酸是肉品醃漬過程中極為重要之鹽漬劑。兹將其細節及機轉詳述如下:(壹)亞硝酸鹽可以抑制 Achromobacter、Aerobacter、Escherichia、Micrococcus、Staphylococcus、Cl.Welchii 、Pseudomonas、Bacillus cereus以及肉梭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等病原菌之生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肉毒桿菌孢子會在溫度15℃ 以上(Type E 則在3.3℃以上);pH值4.8以上以及高濕度等之種種條件下開始發芽,此時必須添加初劑量濃度最少達120ppm以上之亞硝酸(殘留量介於25~30ppm),方有抑制肉梭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孢子之效果。因此加工肉品如肉本身或加工廠環境溫、濕度控制不良,又必須長期貯存達二個月以上之情況下;不添加亞硝酸,確實潛伏著蠟腸桿菌中毒的風險。(貳) 雖然亞硝酸之衍生物可能與体內產生或体外來的胺類(Amines)形成亞硝基胺類而引起癌症,但是加工肉品少了亞硝酸鹽那種特殊風味,絕對「食之無味」,更何況直自目前為止,仍無任何取代品,所以其在鹽漬劑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或缺。(參)豬肉之所以呈現鮮紅色,主要是含有肌紅蛋白色素(Mb)及部分血紅蛋白色素(Hb)所致。其中肌紅蛋白色素:由1分子含鐵之血紅素(heme pigment )結合球蛋白而成;血紅蛋白色素:由4分子含鐵之血紅素結合球蛋白而成。血紅素之鐵還原狀態為Fe+2,呈紫紅色;如其長時間接觸空氣或受熱,Fe+2 被氧化成 Fe+3,含Fe+3之肌紅蛋白色素變成偏肌紅蛋白(met Mb);血紅蛋白色素變成高鐵血紅蛋白(met Hb)。反之,Fe+3 被還原劑(例如:Vitamin C,Vitamin E ) 還原則成Fe+2。因此血紅素之氧化還原反應,對肉製品之發色極為重要。根據上述原理,肌肉所含之肌紅蛋白被亞硝酸鹽氧化則成褐色之偏肌紅蛋白;相反,其如被還原劑(例如:Vitamin C,Vitamin E)還原,則變回肌紅蛋白而呈紅色。此外,亞硝酸鹽會由添加物中產生之磷酸或乳酸等作用成亞硝酸,亞硝酸在酸性狀態下被還原成一氧化氮(NO),NO又極易與肌紅蛋白及血紅蛋白色素結合;換句話說肌紅蛋白、血紅蛋白與鹽漬產生之NO結合,被硝基化成亞硝基肌紅球蛋白( Mb NO- nitrosomyoglobin),因而共同呈現鮮紅色,因此被稱之為鹽漬 M 肉色(Cured meat color)。另外,Mb NO被加熱時,球蛋白變成亞硝基球蛋白血紅素而呈現美麗的紅色;反之,由於亞硝基肌紅蛋白( Mb NO)於低溫下不發色,因此在冷凍狀態下,呈淡褐色。根據上述原理,一般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香腸等之所以呈現美麗的粉紅色,並非單純所添加之食品紅色素所致,其乃俗稱「熱熟化肉色 ( CCMC-cooked cured meat color ) 或稱亞硝基肌紅蛋白染色基( nitrosomyochromogen),隨溫度變化而改變其呈色所致。

更多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