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控制胃部酵素 可制幽門桿菌 進而防癌

幽門螺旋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第一類致癌原,臨床發現,它與胃炎、12指腸潰瘍與胃癌關係密切,中研院與臺大醫院合作,首度揭露人類胃部細胞與幽門桿菌的微妙互動關係,發現「岩藻水解酶」酵素扮演的關鍵角色,未來有助胃部臨床診斷新依據與治療標的,這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獲刊在國際重要的「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陳奕華報導)

中研院與臺大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當人類胃部表皮細胞受到細菌感染的刺激,會分泌出特定的一種催化醣類水解的酵素「岩藻醣水解酶」,這個現象特別跟十二指腸潰瘍與胃癌相關,而且被視為對抗幽門螺旋桿菌的有效策略。不過幽門螺旋桿菌也發展出反制方法,把「岩藻醣水解酶」的水解產物「岩藻醣」當作養分與能量,而且讓病原菌像是裹上一層糖衣,不僅增加對胃部宿主的附著能力,甚至還能偽裝成人類胃壁細胞,躲避攻擊。

中研院生化所研究員林俊宏博士說:「這個對抗過程中,這個幽門螺旋桿菌因為已經跟人類細胞已經共存了大概五十萬年以上,事實上有反制措施,你用一個酵素的反應來抑制我的生長,那我乾脆把你反應出來的這個醣吃下去當我的養分,等於是一種反制措施。」

林俊宏指出,釐清「岩藻醣水解酶」的關鍵作用後,未來對於胃部疾病像是12指腸、胃癌的診斷上,是一個新的標的,此外這個發現與酵素相關,將來如果能研發出小分子藥物,阻斷酵素作用,以阻礙幽門桿菌感染,對將來診斷與治療有所幫助。
on 22nd 八月, 2009

文章原始連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820/1/1pgt1.html

在鑽研許多微生物與人體疾病的文章,不難發現,其實細菌和人體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這種關係又是非常微妙的,適當的配合下,人體可以得到健康,例如腸道菌叢的平衡。但是,當這層平衡被破壞的時候,疾病便開始顯現,像是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幽門桿菌和岩藻醣水解酶的關係。
http://weschen.changwei.biz/archives/455

標籤: ,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殺幽門桿菌 胃潰瘍轉癌機率減

防治胃癌,必須斬草除根,掃蕩元凶「幽門螺旋桿菌」。我國研究證實,胃潰瘍患者罹病兩年之內,如果未及時滅殺幽門螺旋桿菌,惡化成胃癌的機會高達正常人的卅倍;一年內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發生胃癌的機會能減為健康者的一倍。

 台大醫院、台中榮總及義大醫院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歷時八年(一九九七至二○○四年),追蹤八萬多位消化性胃潰瘍患者,得出上述結論,成果日前登上腸胃科領域全球排名第一的《消化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受到日、韓、大陸等胃癌盛行國家注意。

 ===發病第一年 防胃癌黃金時期===

 胃癌長年高居我國癌症死因第五位,早有研究指出,飲食與基因是導致胃癌的主因,幽門螺旋桿菌經食物與飲水進入胃部及十二指腸。日本學者二○○一年發現,胃癌只發生在幽門螺旋桿菌宿主身上。

 另外,這種細菌也會導致消化性胃潰瘍,澳洲籍醫師華倫及馬歇爾,還因此獲頒二○○五年諾貝爾醫學獎。

 我國團隊把幽門螺旋桿菌、胃潰瘍、胃癌的關係串起來,主張這種細菌進入體內並引發胃潰瘍後,應立刻剷除。

 論文第一作者、台中榮總肝膽腸胃科醫師吳俊穎分析發現,發病後第一年是預防胃癌的黃金時期,平均而言,第一年就殺光幽門螺旋桿菌的病人,日後罹患胃癌機率比一年後才除菌者,降低卅%

 ===胃若潰瘍要殺菌 四周可搞定===

 義大醫院副院長林肇堂表示,幽門桿菌經食物、飲水進入體內,國內近半人口已被感染;每一百位帶菌者中,約十五至卅人發生胃潰瘍,罹癌者一至三人。

 台大內科教授、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吳明賢認為,民眾不用恐慌,因為高達八十%的帶菌者一生只有胃炎的毛病,若有消化性胃潰瘍問題,就應詢問醫師是否可儘早除菌,通常依指示服用抗生素,三至四周就可殺光細菌。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112009102700053,00.html
2009-10-27 中國時報 朱立群/台北報導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