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醫師分享--正確認識「類固醇」用藥

由於類固醇是人體需要、攸關生存的荷爾蒙,有很好的抑制發炎作用,迄今仍然鮮少有藥物能取代它的治療效果。
許多醫師對它也是又愛又恨,因為它可以在短時間改善病況明顯好轉,長期使用會出現副作用。
我母親服用類固醇兩天,痠痛消失,精神好、食慾大增,約吃了2~3個月,肺部纖維化明顯改善,醫師幫她逐漸減量、停藥,卻出現食慾、精神變差等戒斷症候群。
藥物與副作用的關係,一開始只是條平行線,愈有療效時,副作用愈明顯,麻煩的是即將抵達終點,療效無法再往上提升,副作用卻持續往上飆。
類固醇之所以惡名昭彰,就在於它的明顯的副作用—水牛肩、月亮臉、骨質疏鬆、胃潰瘍
等。專家一致表示,面對這些副作用是有方法可處理的,例如透過運動可改善脂肪的重新分
布現象(即水牛肩、月亮臉);面對骨質疏鬆,停經婦女在使用類固醇前應先做骨密度檢查(BMD),藉由補鈣、維生素D、曬太陽、運動等,亦是增加骨本的好方法。服藥時間也應留意。於飯後服用,必要時應搭配胃藥,避免造成消化性潰瘍,且要避免同時使用非類固醇性的消炎止痛藥(NSAIDs),如Acemetacin、Sulindac、Diclofenac等。
服用類固醇也會影響血糖,因此宜採用低升糖指數飲食,避免高糖、高油、精緻澱粉,糖尿病病友更應該密切監測血糖,必要時需和內分泌科醫師討論,是否得調整血糖藥物。理論而言,上述副作用在停藥後是會逐漸消失的。
此外,當病情穩定,醫師便會搭配其他的藥物治療,減少類固醇用量,以減少產生副作用的機會。

階梯式停藥,避免戒斷症候群、疾病反彈

若每天使用類固醇劑量超過生理性劑量,及長時間使用(3~4週以上),腎上腺原本分泌類固醇的功能便會受到抑制。
如果此時突然停用、貿然減量,就會造成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現象,如全身無力、虛弱、低血壓或全身痠痛不適,嚴重時還會發燒、甚至昏迷等,即所謂的戒斷症候群,這些症狀通常在停(減)藥後的1~2天就會出現。
此外,驟然停用類固醇亦可能產生「疾病反彈」現象。因此,一旦要停用類固醇,需緩慢減量(即階梯式的停藥),愈後面階段、愈低的劑量愈要小心。必要時,在停藥前可以透過抽
血檢查Cortisol、ACTH,檢測是否回到正常的範圍,若已經發生腎上腺被抑制,就需要再服用口服低劑量類固醇一段時間,讓腎上腺功能逐漸恢復再停藥。

類固醇是雙面刃

寫了這麼多關於類固醇的利與弊,並不是要嚇壞病人,因為這些副作用、戒斷症候群、反彈現象,通常是在高劑量且長期使用下較容易發生,或隨意增、減藥甚至停藥才會出現。
善用類固醇最大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疾病,病人只要跟醫師耐心合作,並定期回診,留意副作用,通常適當合理的使用,類固醇其實是安全無害處的。至於會不會得吃一輩子?「除了移植病人外,我倒還沒有遇過,」王妤文說。
醫師開立類固醇治療一定有原因,病人務必好好配合醫囑,才能快速控制病情,也才能將類固醇的劑量降到最低。
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類固醇會影響免疫力、血壓、血糖,全以祖指出,若病人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糖尿病前期,更要密切注意血壓、血糖等變化,必要時還得依高血壓、高血糖的情況處理,另外,應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並且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感染。

1分鐘醫學教室│類固醇脈衝治療

類固醇脈衝治療(Pulse Therapy)是指短時間經由靜脈注射給予高劑量的類固醇藥物,用於治療免疫疾病或移植後出現的嚴重排斥反應。治療目的在於儘快減緩發炎反應,保護內臟器官,讓病情可得到較好的控制,其次,可減低日常口服類固醇的維持劑量。
靜脈注射的副作用比口服來得嚴重,如此根深柢固的想法,事實上卻是錯誤的。台北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說:「類固醇副作用的發生通常跟用量多寡和使用時間長短有關,
用量愈大,使用時間愈久,則副作用出現的機會愈高,」脈衝治療的好處在於短時間使用,也因為少了經由肝臟?分解成醣皮質類固醇及直接刺激胃黏膜,較不會產生糖尿病、胃潰瘍等狀況。但也由於高劑量,注射類固醇期間,精神容易亢奮,夜晚變得難以入睡。

更多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