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塑化劑」無所不在,專家教你如何減輕其毒害
【早安健康/翁啟惠、陳建仁等國內醫學界巨擘】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發表塑化劑增加乳癌罹患風險,該研究指罹癌與否,和塑化劑暴露量及個人代謝能力有明顯關係。但根據毒物專家林杰樑遺孀譚敦慈表示,我們日常生活中幾乎都有塑化劑的存在,自保之道除了盡量不用塑膠容器盛裝食物、不用含PVC的保鮮膜微波加熱外,寧可生活簡單一點,回歸自然一點,可減少塑化劑的暴露。
譚敦慈指出,三年前因不肖業者把塑化劑當起雲劑添加在食物中的塑毒事件,已經落幕,但在號稱是「石化王國」的台灣,我們生活周遭的塑化產品幾乎是無所不在,涵蓋食、衣、住、行、育、樂各層面,許多不確定的塑毒潛藏在生活環境裡,正在侵蝕我們的健康。
這些塑化產品有些外觀可以直接認定,例如塑膠袋、塑膠玩具、塑膠地墊、PVC保鮮膜、寶特瓶、手搖飲料杯、杯蓋、橡皮擦,再到病人輸注的生理食鹽水點滴袋、導管,甚至連尿布、芳香劑、化妝品、指甲油、紙餐盒、咖啡隨行杯等,都有塑化劑的蹤跡。
據成功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教授李俊璋的研究團隊,針對一般住家的灰塵樣本檢驗,還發現國內檢出塑化劑DEHP的含量,是全世界最高的,約為美國的三倍。其中居家使用木質地板、有打蠟習慣,以及父母親是裝潢師傅或油漆師傅的檢出率明顯較高。
■ 譚敦慈指出,為避免染塑毒,微波加熱食品原本按六,可減半改按三就好。
譚敦慈說,目前超市或便利商店所售的即食食品或微波食品,都是由含有塑膠製品的容器或包材盛裝,這些食品或多或少就在生產、加工及儲存過程中,有少量的塑化劑游離至食品中,因而間接汙染食品。但許多消費者還是照吃不誤,讓人非常擔心。
她提醒,即便聚丙烯(PP,五號)的塑膠容器標示可耐高溫,但如果直接拿來微波加熱,仍難免會有塑化劑溶解出來。如果消費者無法回家換用瓷盤或玻璃容器加熱,建議只能稍微加溫,不適合再加熱,而且需將微波時間減半。例如微波原本設定要按六,改按三就好,可以減少塑化劑量釋出。
此外,從家中的地板、防火窗簾、電腦鍵盤,到每天開車所碰到的方向盤、汽車飾板、芳香劑等,也都存在各種塑化劑,我們不可能完全捨棄。譚敦慈建議以下六種方法,透過飲食調節或可降低塑化劑的危害。
譚敦慈的抗塑毒撇步
1.多喝水
因塑化劑部分經由腎臟,部分經由肝臟代謝,多喝水可使腎臟代謝解毒能力,發揮最大功效。
2.多吃高纖維食物
高纖維食物如蔬果、五穀雜糧、豆類等,有助肝臟分解排除毒素,減少殘留在體內。
3.多吃各種顏色的當季盛產蔬果
因蔬果含有維生素C及各種比維生素C更強的抗氧化物質,例如茄紅素(番茄、西瓜)、胡蘿蔔素(木瓜、南瓜、番薯)、花青素(葡萄、李子)、葉綠素及葉黃素(深綠色蔬果)等,可減輕塑化劑毒害。
4.多吃新鮮天然食物,少吃有包裝的加工食品
根據美國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雜誌(Environment Health Prospect)2011年3月研究顯示,廿名受試者吃包裝加工食品後,再吃新鮮天然食物,結果尿中DEHP濃度可下降56%,雙酚A下降60%,因此建議民眾多吃天然新鮮的食物(如水果),可減輕環境荷爾蒙的暴露。
5.多吃大豆類食物
塑化劑含有類似女性荷爾蒙的作用,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並且會導致女童性早熟。臨床研究發現,大豆類食物如黃豆、毛豆等,對這些癌症及女性性早熟有預防功效。
6.少吃高油脂食物及內臟
許多環境荷爾蒙包括戴奧辛、多氯聯苯及塑化劑,經由環境汙染累積在食物鏈中,都是以脂溶性型態存在。如能少吃油炸、燒烤、高油脂食物及動物內臟,應可減少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累積在體內。
本文摘自《醫界九大權威:癌症真的能預防》/翁啟惠、陳建仁等國內醫學界巨擘/聯合報系文化標籤: 塑化劑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