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新手爸媽注意了--寶寶猥食不足會有後遺症

體重為3300公克的女嬰,陸續發生哭聲尖銳、活力微弱、上肢曲屈、肌肉僵硬症狀,並高燒39.4度,出生9天後緊急住院,體重已掉1公斤,醫師推估可能是餵食不足引起嚴重黃疸,即使經過換血治療,仍留下雙側聽障後遺症。
  • 台北榮總護理團隊開發出「黃疸辨識卡」,提供家長分辨嬰兒的膚色狀況。 (記者林惠琴攝)
    台北榮總護理團隊開發出「黃疸辨識卡」,提供家長分辨嬰兒的膚色狀況。 (記者林惠琴攝)

雖經換血治療 仍留下聽障後遺症

台北榮總護理部督導長沈青青表示,目前新生兒黃疸盛行率約60%,而以該院2012年1至3月統計資料,40位黃疸嬰兒就有14位演變為高黃疸,比例高達約35%。
台北榮總兒醫部新生兒科主任陳淑貞指出,新生兒高黃疸危險群包含蠶豆症、早產、母子血型不合、家族史,但最常見的原因是餵食不足,可能涉及嬰兒生病、母親乳洞太小,或是未能精確掌握餵乳量,強調寶寶每天食用奶量每公斤體重至少100cc,換言之,3000公克的小孩至少要吃上300cc。
陳淑貞提醒,正常新生兒每天換尿布至少5、6次,每次尿布重量至少要有30cc的水分,但餵食不足就會出現尿量不足,以及結晶尿、啼哭不停或過度安靜、皮膚乾鬆、體重流失太多等情況。
台北榮總護理師羅佩佳指出,新生兒黃疸指數過高,最嚴重可能惡化為「核黃疸」,死亡率達6.4%,即使存活也恐造成過動、認知或學習障礙,甚至引發腦性麻痺、聽力喪失等不可逆的傷害。
為了讓家長清楚辨識嬰兒的皮膚狀態,羅佩佳說,台北榮總護理團隊開發出「黃疸辨識卡」,將皮膚分為4排色階,由上而下,第1排為正常,第2排為輕微黃疸,第3排為黃疸加劇,建議就診確認,第4排則是嚴重黃疸,必須立即治療,以此提供做為分辨小孩膚況是否需要就醫的參考。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