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肺炎黴漿菌」感染及其抗體檢驗


肺炎黴漿菌感染及其抗體檢驗

尚捷醫學檢驗 林偉平

肺炎黴漿菌 (Mycoplasma pneumoniae) 是非典型肺炎中最常見的病原菌。經常感染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病例全年皆有,但以春秋兩季最多。黴漿菌肺炎又被歸類為「社區感染型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團體生活是常見的傳染形態,因此每當開學後,學童感染率明顯升高。
「社區感染型肺炎」的感染原,單就細菌性而言,就有肺炎黴漿菌、肺炎披衣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退伍軍人肺炎桿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 等。再加上病毒性肺炎,如流感,副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

上圖為 Mycoplasma pneuminiae 於電子顯微鏡下的形態,可看出本菌缺乏細胞壁,僅以細胞膜包裹。
這麼多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其症狀都存在極大的重疊性,想要依據臨床表現來分辨其病原似乎不太容易。因此在門診治療方面,大都直接採用經驗療法,很少追究其病原。然而,臨床最常使用的抗生素---盤尼西林系列 (penicillin) 及頭孢子素系列 (cephalosporin) 對治療肺炎黴漿菌、退伍軍人桿菌或肺炎披衣菌三者,卻是無效的。因此臨床醫師在治療下呼吸道感染時,病情較重者或初次治療無效者,應立即進行詳細檢查,而肺炎黴漿菌的抗體測定是必要的項目之一。

黴漿菌簡介
黴漿菌是介於細菌及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它比一般細菌小,卻和病毒一樣具有濾過性 (filterable)。它和病毒最明顯的差異在於它可在沒有細胞的環境下獨立生存,因此被喻為「可獨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它雖然屬於細菌,卻沒有一般細菌所擁有的細胞壁,因此對於抑制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自然不具感受性。
黴漿菌憑藉其尖形的結構吸咐於纖毛上皮細胞表面,但通常不直接侵入細胞內,而是深植在細胞間隙當中,有時也可在細胞內的空隙中發現其蹤影。被附著的細胞會逐漸降低蛋白質及 RNA 的合成,最後纖毛停止運動,甚至細胞死亡。

傳染方式:
飛沫傳染,但和流感不同,此病需要親密及較長時間的接觸,所以傳染力不像流感那麼強,容易在教室、家庭、軍營、宿舍等環境發生相互傳染。

流行病學:
感染率很高,五歲兒童約三分之二有抗體,成人幾乎都有抗體,表示曾受感染。台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但 70% 的病例發生在秋冬及冬春交替的季節,尤其好發於 2 ~ 3 歲和 5 ~ 10 歲兩個年齡層的孩童。一歲以下的嬰兒以及三十歲以上的成年人依然會受感染,只是病例較少。估計每年有 10% 的兒童為新感染
病例。

病程及症狀:
感染後的潛伏期很長,約 2 ~ 3 週,最長可到 4 週。發病之初類似感冒症狀,如發燒、頭痛、喉嚨痛,接著咳嗽,起初沒有痰,之後出現白色黏稠或帶血絲的膿痰,但流鼻水並不常見。比較特殊的症狀,包括皮膚紅疹、耳痛,甚至出現腹痛、嘔吐而誤診為腸胃炎等,病程有時可持續 3 ~ 4 週。事實上,學齡前兒童感染黴漿菌通常不會出現重大症狀,甚至還有 1/4 的人沒有症狀,但最常見且較嚴重的併發症就是肺炎。
肺炎黴漿菌的抗體檢驗
黴漿菌肺炎的診斷,除了胸部X光檢查外,血液黴漿菌抗體檢查也是重要的診斷依據。黴漿菌在感染人體的最初 7 ~ 14 天左右,IgM、IgG 抗體便陸續產生,雖然產生了抗體,但黴漿菌抗體卻沒有終身免疫能力,也就是日後還可能再次感染,而且再次感染的症狀往往比初次感染明顯,也較為嚴重。

檢驗 Mycoplasma IgM 和 IgG 的 ELASA 試藥

Mycoplasma Ab IgG
IgG抗體在潛伏期便已產生,隨著病程的進展,潛伏期→急性期→恢復期,IgG 抗體效價逐漸上升,疾病復原後,大部份人的 IgG 還會在體內持續存在一年以上。然而實際臨床經驗顯示,IgG 會在體內停留多久乃因人而異,有些人復原後半年隨即消失,甚至也有人在 2 個月後便測不到 IgG了。
單次測定血清 IgG 並無實質上的意義,即使是高效價也未必代表正在感染。應在急性期與恢復期各測一次,若出現有意義的上升才代表近期感染。所謂有意義的上升是指:
ELISA 法:(恢復期效價/急性期效價) ≧ 1.65
PA 法:恢復期效價較急性期上升至少 4 倍。例如從 1:160X(+) 上升到 1:640X(+) 或更高。
Mycoplasma Ab IgM
Mycoplasma IgM 大約在感染的一週後出現,在血中停留的時間不長,約持續 1 ~ 4 個月後逐漸消失。但由於黴漿菌感染的潛伏期較長 (可長達 3 ~ 4 週),因此某些患者當症狀出現時 (或發生延誤就醫的情形),IgM 已開始下降,甚至無法測得。復發感染時 IgM 不一定會出現,但會有顯著升高的 Mycoplasma IgG。另有極少數人的 IgM 會以低效價持續一年以上。單次檢驗 Mycoplasma IgM 出現明確的陽性時,為肺炎黴漿菌的近期感染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依據上述論點將 Mycoplasma IgM 的判讀原則歸納如下:
若出現明確的陽性,代表近期感染或正在感染。
若出現弱陽性,應在 2 ~ 3 週後再測定一次。若效價發生明顯的改變,代表最近感染。若效價依然維持弱陽性,代表最近無感染,可能是更早之前感染所殘留的抗體。
若出現陰性反應也不能排除黴漿菌感染,因為下列幾種感染狀態可能測不到 IgM:
1. 可能測定時間過早,IgM 尚未產生。
2. 可能 IgM 已經消失而無法測得。
3. 未產生 IgM 之復發感染。
若臨床症狀高度懷疑肺炎黴漿菌感染,但 Mycoplasma IgM 卻做出陰性結果時,應進行 Mycoplasma IgG 急性期與恢復期的二次測定。
肺炎黴漿菌的治療
由於肺炎黴漿菌沒有細胞壁,因此對抑制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具感受性,例如盤尼西林系列 (penicillin) 及頭孢子素系列 (cephalosporin) 對治療肺炎黴漿菌是無效的。目前使用較廣的治療藥物為 erythromycin, clarithromycin,及 azithromycin。以 Erythromycin 約治療二週,Clarithromycin 約 7 ~ 10 天,新一代 Azithromycin 只需 3 ~ 5 天。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