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掌握頻率、方式、強度、時間及漸進要領
做運動有要領。署立豐原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邱清味表示:
運動有五大要領,包括運動頻率、方式、強度、持續時間及漸進原則等,以運動頻率來說,建議民眾每個禮拜至少要從事三到五天有氧運動。
運動方式指的是理想的有氧運動,這類型運動有益於提升心肺機能,凡是有節奏、全身性、長時間、強度不太高的運動都屬於理想的有氧運動,例如走路、慢跑、有氧舞蹈、跳繩、上下台階、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都有助於提升心肺機能。
邱清味指出,運動強度以最大心跳率的百分之六十至八十為佳,以運動時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依據;在適當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持續時間約廿至五十分鐘即可改善心肺機能。
當民眾開始運動時,應依照自己的健康和體能狀況從事適當運動,然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以漸進為原則,但應避免一次運動量太大或運動負荷增加太多的情形發生。運動後若能說話卻唱不出歌來,代表運動適量,若運動後可說話,可唱歌,代表運動量不夠,若運動後說不出話也唱不出歌,代表已經運動超量。
除此之外,邱清味進一步指出,在進行肌力訓練時也應特別注意,訓練前一定要做熱身運動,同時在個人能夠負荷之範圍內逐漸增加負責荷量,最好不要貪功躁進而過度訓練,因為過度訓練容易造成傷害。
訓練時,如果是使用重量器材或儀器,要先知道如何進行正確操作,在訓練過程中不要閉氣,原則上,上舉施力時吐氣,下放回原來位置時吸氣。如果是做槓鈴推舉或訓練時,最好有人在旁保護以策安全。另外,訓練時要兼顧所有大肌肉群,讓肌肉能均衡發展,而相同肌群的訓練項目不可排在一起,這樣才能使訓練過的肌肉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物理治療師邱清味強調,雖然每的人的運動習慣都不太一樣,但運動時也要有安全考量,包括飯後不要立即做運動、運動要有正確裝備、運動強度應在個人能夠負荷的範圍內、不可忽略做暖身運動、污染嚴重區避免從事戶外運動、發燒感冒時應暫時休息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有肌肉骨骼疼痛狀況者,在運動時或運動後變得更嚴重時,應暫停疼痛部位的運動並就醫診治;運動時出現胸悶、眩暈等異常反應時應立即中止運動,若症狀仍持續者,也應就醫診治比較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312/128/2nwbq.html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