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心臟病相關/「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86歲已當阿祖的陳女士,因心臟病曾開過二次心臟大手術,8年前她接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第一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至今身體健朗,能騎腳踏車追風,每天搖呼啦圈100下健身,「開心」走過8個年頭。

高醫副院長羅傳堯表示,隨著年齡老化,可能造成心臟的主動脈瓣膜因為鈣化而越來越狹窄,高醫整合心臟外科、心臟內科、影像醫學科、麻醉科、放射師、體循師及護理師等,組成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放手術團隊,自2013年12月開始執行該項手術,至今已成功為115名主動脈瓣狹窄的年長者完成手術,患者平均年齡81.79歲,其中10人高齡超過90歲,至今術後30天的死亡率為0%,手術成功率達100%,病人心臟衰竭症狀及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的改善,對年長者、無法接受開心手術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是另一福音。

陳女士20多年前發覺爬樓梯容易喘,就醫診斷出3條動脈堵塞,12年前曾到北部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就近在高醫追蹤,仍有胸悶、胸痛、呼吸短促等現象,8年前經詳細檢查發現主動脈有嚴重鈣化情形,且主動脈瓣狹窄越來越嚴重,醫師評估建議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雖然陳女士的子女都擔心母親年歲已高,深怕無法承擔手術風險,但仍抱著生死有命的心情,再次勇敢接受手術。術後,恢復比預期好,至今植入的瓣膜使用8年後依然良好,目前獨居的她不但能自我照料,上下樓不再喘,每天起床必搖呼拉圈100下、彎腰拉筋健身,還能騎腳踏車外出買菜。

高醫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謝炯昭表示,除了先天病因或結構辭問題外,正常來講,主動脈瓣膜退化是很久的過程,大部分是60歲以上才會出現症狀。全台第1例進行TAVI手術在2002年,因手術發展慢,置入的生物瓣膜可能10幾年會再退化,以年輕人而言,勢必要再做1、2次,也許未來會改變,但目前仍建議70歲以上長者較適合。

謝炯昭指出,TAVI手術只需從鼠蹊部劃開一道約0.5公分的傷口,從股動脈置入以合金為瓣膜骨架,輔以縫製生物瓣膜為主體的支架瓣膜,逆行將支架瓣膜送至主動脈根部開啟,取代原有瓣膜之功能,不但不需開胸接受體外循環使心臟停跳,也少了胸部那道長達20公分的傷口,甚至住院與恢復時間也比傳統手術快很多,對於年長患者來說為一大福音;尤其像張陳女士有接受過心臟手術又加上主動脈嚴重鈣化,是TAVI手術的最佳適應症。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邱正安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好發於65歲以上,發生機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國外研究指出70歲以上有70%以上罹患主動脈瓣膜狹窄。主動脈瓣膜狹窄是指左心室通往主動脈出口處的瓣膜發生狹窄;主動脈瓣膜宛如水庫的閘門,若閘門出現鈣化、狹窄,左心室血液運送就會出現障礙,增加心臟的負荷,造成心臟衰竭;病人走路或運動時就會喘,嚴重時會導致血流滯留肺部,造成肺積水,而無法平躺睡覺,甚至出現呼吸困難需要插管。

邱正安指出,據統計當有心絞痛、昏厥與心衰竭症狀出現時,患者的平均餘命只有2至5年,若出現心衰竭症狀又合併其他多重器官疾病,平均1年的存活率則剩下50%,因此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猝死機率相當高,高醫團隊在TAVI手術累計執行115例居全台第4,也為南台灣奠定領先基礎。

全文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