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中風篇--「頸動脈內層刮除術」
除術 楊智超醫師
對預防中風來說,當然最基本的就是要減少危險因子,對某些人來說,藥物的使用也可降低發生中風的機率。然而如果您被發現有厲害的頸動脈狹窄的話,那就有另外一招可以考慮了,那就 是「頸動脈內層刮除術」。
頸動脈是供給我們頭部血流主要的血管,如果因動脈硬化導致內腔的狹窄或潰爛,則導致中風的機率將會增加。據估計,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中風是與頸動脈疾病有關的。如果能把頸動脈內 這些動脈硬化的病變刮除的話,是否就能減少中風呢? 其實「頸動脈內層刮除術」實行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目前也算是神經血管外科常實行的手術之一。對於手術是否能真的減少中風,有幾個較著名的研究報告在近幾 年陸續發表。在九一年發表的 "NASCET" 研究報告指出,對曾經有過暫時性缺血性徵兆、或小中風而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百分 之七十的受試者而言,經過兩年後只接受藥物治療的那一組,有百分之二十六產生中風;而接受藥物治療並加上手術的那一組,只有百分之九產生中風。其它有另外兩個研究報告也顯示,手術組有較少中風的趨勢。目前的結論是,如果曾出現過腦部缺血的徵狀,而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百分之七十的話,接受精良的手 術,的確可減少中風的機率。 至於如何發現有頸動脈狹窄呢?醫師在做身體檢查時,有時用聽診器可以在脖子上聽到因血流通狹窄部分所出現的雜音,這就會讓醫師懷疑到患者有頸動脈狹窄的可 能性。目前評估頸動脈狹窄的程度,以使用「頸動脈超音波」最為方便與普遍,如今有 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過這種檢查,甚至有的醫院也將其列為健檢可選擇的項目之一。另外的檢查方法還包括使用磁共振血管造影術及傳統的血管攝影等。由於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的人愈來愈多,就有一些人從未有過症狀但是卻被檢查出有頸動脈狹窄的一對這些人來說,要不要考慮手術呢?在九五年發表的 "ACAS" 報告指出,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超過百分之六十,沒接受手術的那組五年內出現中風的佔百分之十一,而手術組為百分之五。
雖然手術組的發生率較低,但是如何解讀這項結果就見仁見智了。手術雖然把每年百分之二點二的發生率降到百分之一,但是必須作十九次手術才有一人受惠,相較之下在有先前徵狀者,則做五到六次手術就有一人受惠。所以說,對尚未有症狀但是有嚴重狹窄的人來說,醫師就必須要從患者的年齡、 狹窄程度、身體的狀況做一整體的考量,才能找到較適合手術的人選。
標籤: 中風,頸動脈內層刮除術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