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與後天飲食關係密切 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效果佳
胃癌的發生與後天飲食習慣關係密切,尤其很多患者被發現時已是晚期或癌細胞轉移而無法開刀切除,幸好有愈來愈多的臨床數據顯示,新的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無論是對疾病的控制或延長存活率都有顯著的成效,醫師建議,患者若能同時改變飲食習慣,並補充營養有助於後續治療。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腫瘤科醫師顏家瑞指出,胃癌發生的原因,目前已知與長期慢性胃潰瘍或是胃發炎所引起,另一新發現是與胃幽門桿菌有關。他認為,胃潰瘍或胃炎可能與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習慣有密切關係,食用含有化學成分的香腸,或高鹽食物泡麵、泡菜醃漬物等,被胃酸分解後會產生致癌物質刺激胃部,這些被視為可能發生癌病的原因。
胃癌與先天基因遺傳的關連性並不大,倒是胃幽門桿菌在胃癌患者很常見,甚至在同一家族多位胃癌患者身上發現同樣病菌,一般認為,幽門桿菌具有群聚性,透過共同飲食、或特定食物將病菌傳播到家人身上,可見胃癌可能與後天環境較有關連。
顏家瑞指出,患者經由胃鏡檢查發現胃潰瘍時,順便進行切片,一旦證實為癌症便手術切除,但臨床發現約有4成發現時已是晚期胃癌或癌細胞轉移,無法進行手術,只能以放射性、化學療法治療,或合併標靶藥物治療。
他說,目前有多種胃癌新藥研發出來,且有愈來愈多研究證實,使用胃癌新藥的療效比標準療法好,無論是腫瘤反應率及患者存活率均有顯著效果,副作用也相對較輕,患者醫囑性高,這些均有助於提高治療的效果。
顏家瑞指表示,以用於乳癌治療的賀癌平(Herceptin)為例,在全球性大規模的胃癌臨床試報告,此標靶藥物合併化學治療的效果,對疾病控制率達5成,患者存活率提高20%,均比單獨使用化療效果好,平均生命從12個月延長到16個月;但目前健保尚未給付,胃癌患者得每個月自費6萬元,加上並非每位患者都適合使用,患者必需經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分析(IHC),檢驗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基因,若陽性時使用才會有反應。
顏家瑞建議,使用標準方式治療的患者若效果不理想,或是被檢出已是胃癌晚期或已有轉移的患者,可先要求檢驗her2基因,再詢問醫師目前是否有適合的標靶藥物或是可參與新藥的臨床試驗。此外,由於胃癌轉移或復發,疾病惡化速度快,影響腸胃道吸收,因此,病人在營養狀況維持上就顯得相當重要,除了得改變原有飲食習慣外,例如少吃高鹽食物或化學物質外,還得多補充營養,才有辦法面對後續的治療。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97&f_SUB_ID=2780&f_ART_ID=240072
標籤: 胃癌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