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三

腸胃相關/「大腸鏡」切除息肉的風險

醫師提醒做大腸鏡是預防大腸癌最重要的檢查,只是切除息肉也有風險,建議息肉如果太大,以及是屬於扁平型態的息肉最好不要在做大腸鏡時切除。


「香菇型vs.扁平型」醫揭息肉的恐怖生死線

大腸鏡檢查發現息肉,當場切除不是一勞永逸嗎?為何會有併發症?甚至引發致命危機?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科主任陳致一提醒,切除息肉確實存在風險,而最大的關鍵,就在於息肉的「型態」。

 

安全型

香菇型息肉:

這類息肉就像一朵香菇,底下有一個莖(蒂),醫師可以輕易地用一個金屬圈套(snare)從根部套住並切除,手術相對安全,風險較低。

 

危險型

扁平型息肉:

這類息肉像一片貼在牆壁上的壁癌,沒有明顯的根部。若醫師在切除時,深度拿捏不慎,就非常容易切得太深,直接將腸壁切穿,引發致命的「腸穿孔」與敗血症!

看更多:45歲男大便出現2症狀!醫一查竟是大腸癌 腫瘤塞滿腸道

 

9成都可當場切!醫曝「3大評估關鍵」

陳致一醫師解釋,醫師在執行大腸鏡的當下,會根據「大小、型態、侵犯深度」這三大關鍵,來判斷這顆息肉是否能安全地當場切除。事實上,約有90%的息肉都屬於可立即處理的類型。

 

然而,剩下那10%較棘手的息肉,通常是比較大型或扁平型,若貿然處理,風險極高。此時,有經驗的醫師就不會當場切除,而是會建議病患轉診至外科,透過更安全的手術方式,或是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等新技術來處理,以確保安全。

 

腸穿孔非絕症!醫警告:最怕的是「不知道破了」恐奪命

萬一真的發生腸穿孔,是不是就沒救了?陳致一醫師澄清,只要能「及時診斷、及時處理」,死亡率其實並不高。一旦發現穿孔,立刻請外科醫師介入修補破洞或進行暫時性的糞便分流手術,大部分都能順利康復。

 

最可怕的狀況是,醫師與病人都「不知道腸子已經破了」!當病人帶著穿孔的腸子回家,又開始正常進食,糞便與細菌就會從破洞流入腹腔,引發嚴重的腹膜炎與敗血性休克,這時才會有立即的生命危險。

 

你在哪做大腸鏡?保命關鍵

這起不幸事件也凸顯了「選擇檢查地點」的重要性。陳致一醫師建議,民眾應選擇同時設有大腸直腸「內科」與「外科」團隊的醫院進行大腸鏡檢查。

 

因為在檢查過程中,不只是切息肉,有時腸道憩室或脆弱的腸壁,也可能在檢查過程中發生破裂。一旦出現併發症,就需要外科醫師立即支援。相形之下,如果是在僅配置內科醫師的診所檢查,若發生緊急狀況,恐將錯失黃金救援時間。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