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損傷/奈米工作環境恐藏肺損傷風險/呼吸道發炎指標上升
奈米工作環境恐藏肺損傷風險! 國衛院:呼吸道發炎指標上升(國際首份研究)研究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奈米科技是重要產業發展趨勢,但國家衛生研究院歷經4年、針對國內14家製造與使用奈米材料機構內工作者的血液、尿液、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進行監測發現,出現呼吸道發炎指標上升、氧化壓力失衡,未來可能有肺部損傷的潛在風險。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專案助研究員吳威德表示, PM2.5指直徑小於2.5μm(微米)的細懸浮微粒,奈米微粒則是直徑小於0.1μm,當粒徑愈小,就愈容易累積在下呼吸道、肺泡區,可能增加發生發炎、氣喘、肺部纖維化的風險。
吳威德指出,國衛院針對14家製造或使用奈米材料機構,包含13家工廠與1家研究機構,分為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暴露組共206名,同機構從未處理奈米材料的工作者為對照組共108名,監測血液、尿液和呼出氣體凝結液樣本、肺功能、心率變異性、神經行為測試與多種生物標記。
吳威德說明,研究結果發現,長期暴露於奈米微粒環境中,有呼吸道發炎指標上升、氧化壓力失衡等情況,代表未來可能有肺部損傷的潛在風險。
過去在動物吸入研究中也曾發現,暴露在奈米微粒環境中的小鼠,會友氧化壓力上升,以及發炎反應、心血管疾病、肺部纖維化或肉芽腫、胸膜斑塊生成、肺癌與間皮瘤樣疾病等症狀。至於對於人體的危害,此研究將會持續追蹤。
不過,吳威德也提到,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從事奈米材料相關製程時,為避免產品良率下降,多設有無塵室等較周全的配備,因此工作人員受到影響機會較低,認為是磁磚或馬桶製造業者可能相對要特別注意,有些員工只戴活性碳口罩恐怕不夠,至少要N95以上才能防護,同時建議可加強局部排氣或採取動力空氣濾淨式呼吸防護具等措施。
吳威德指出,此為國際上首份長期追蹤暴露奈米微粒環境危害健康的流行病學研究,已於去年12月刊登於國際期刊《環境健康》(Environmental Health)上。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