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性食道炎也會引發胸痛
逆流性食道炎乃因長期或強烈的胃或小腸液逆流刺激後,造成的食道發炎性病變,包括赤紅、糜爛、潰瘍及管腔纖維化狹窄等。
但大部分的食道逆流,並無外觀上病變,卻會引起食道或胸腔縱膈,甚至咽喉及呼吸道等的不適症狀,稱之為胃食道逆流症。尤其老年人約四分之一缺少典型的食道逆流症狀,因此症狀與內視鏡檢查有不完全一致的。
西方國家近20%的人每週有一次食道逆流的症狀。飲食生活習慣日漸西化,加上醫療的診斷能力與注意力提高,逆流性食道炎和胃食道逆流症在臺灣也有漸增加的趨勢。
典型的症狀是心窩、胸口灼熱感和溢酸水。此外,非典型的症狀,包括吞嚥疼痛或困難、呃嗝、食道異物感、胸痛、夜眠咳嗽或氣喘等。值得注意的是,胸痛除了是缺血性心臟病的症狀外,也常見於食道逆流疾病。
約20─30%的胸痛患者其心導管檢查冠狀動脈正常或僅輕微的異常,被歸為「非心臟性胸痛」。這類患者,大多數被心臟醫師診斷為微小血管性心絞痛(或稱X症候群)。且四分之三病人合乎精神心理因素診斷。有25─50%的非心臟性胸痛患者,併有食道逆流症,即高達50%的非心臟性胸痛是由食道逆流造成的。
食道逆流相關的胸痛特點是,胸骨下壓迫、灼熱感,也可輻射至背頸下顎或上臂,常餐後不適,或自睡眠中猝醒,也可在情緒壓力下惡化,可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甚至斷續數天,常可自動或以制酸劑消除症狀。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併有食道逆流症者,其胸痛往往成為診治的難題。而有些病人服用治療心絞痛藥如硝酸鹽和鈣離子抑制劑,也會誘發食道逆流。激烈運動時和運動心電圖檢查中也可能誘發食道逆流。
然而,人們卻常常無法區別是心臟病發作或是食道疾病。10─20%的食道逆流引起的胸痛病人,並無食道逆流之症狀,易被忽略;卻有50%的胸痛患者同時有逆流症狀,成為診斷上的重疊區,尤易見於老年人。
為何食道逆流會與冠狀動脈疾病發生胸痛重疊呢?研究證實機械性或胃酸刺激食道時,的確可引起「非心臟性胸痛」的這群病人發生心絞痛般一樣的胸痛,但其神經電生理學的機轉則尚未清楚。
已知食道神經的感受器在正常未發炎的食道壁中,祇存在於肌肉及漿膜層中,然而在發炎組織中,其主痛覺傳導的傷害感受範圍會擴大,並出現在黏膜中,同時許多發炎傳遞物質生成大量增加,使得第一級神經傳入徑末梢被敏感化,使原本不活躍的神經纖維對刺激的神經反應增強,造成發炎組織的痛覺,再經由交感神經傳入脊髓,剛好與主心臟感受的神經共用部分相同的脊髓節,造成牽涉痛而混淆了不同的痛源。
任何胸痛必須先考慮冠狀動脈疾病的心絞痛,先找心臟專科,經運動心電圖、心臟同位素或心導管檢查後,如已排除心血管疾病,且懷疑是由食道逆流引發的,則可續求診於腸胃專科,胃鏡和攜帶式連續二十四小時食道酸鹼值測定是最好的確定診斷工具。
治療上,同一般食道逆流症和逆流性食道炎的原則一樣,先調整生活方式,如調高枕頭、睡前三小時勿進食、適度減肥、避免或減量有關食物和藥物等。內科以藥物防止胃酸逆流及抑制胃酸分泌(第二型組織氨受體拮抗劑,如famotidine、ranitidine等,或質子幫浦抑制劑,如esomeprazole、comeprazole、lansoprazole、pantoprazole等)為原則。
部分伴有精神心理因素患者,適量的抗精神藥物可改善症狀。嚴重而需要長期維持藥物者可以外科抗逆流手術治療。高度食道上皮異生者,應接受手術切除。
預後上,數月的內科治療,症狀消失後可停藥。重度者往往需要長期維持藥物。併巴洛氏食道症者,應定期接受內視鏡追蹤,以早期檢測癌性病變。
更多資訊詳
標籤: 胸痛,逆流性食道炎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