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魚類含汞問題

魚雖然健康,但小心也把重金屬吃下肚!根據台灣國內一項研究,魚類中總汞濃度以鯊魚最高,其次為旗魚,而沿海地區的民眾攝取量已超過安全標準。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去年針對即將懷孕婦女、孕婦、哺乳的媽媽及幼兒提出呼籲,減少食用馬頭魚、鯖魚、旗魚與鯊魚等四種含汞量超過一ppm(百萬分之一 )的魚類,以避免腎、腦、肝等慢性傷害,造成畸胎、不孕或幼童的生長遲緩等

對此,農委會則提醒,深海水產類含有重金屬是屬於自然現象,民眾不必因此恐慌,只要避免長期食用同一種魚類,或長期在同一魚販購買漁產品,自然不會有重金屬中毒的問題

農委會去年委託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所長韓柏檉進行水產品重金屬監測,該研究在台北傳統市場、百貨公司超市、華江橋、濱江街魚市、南方澳、碧砂、富基、南寮、梧棲、布袋、興達、東港及成功等漁港,抽得五百零七件樣品;並以問卷調查,瞭解民眾吃魚習慣,成功訪問二百三十人。

根據研究結果,魚貝類總汞濃度平均為零點三ppm,濃度範圍從未驗出到四點六九ppm,魚類當中濃度最高是鯊魚類跟旗魚類,平均為零點六二與零點四七ppm。

此外,檢測二十五個魚類加工製品,其中市售狗母魚鬆的濃度為一點七四ppm、鮪魚魚鬆為一點零五ppm、旗魚魚鬆則僅有零點二八ppm。衛生署表示,「魚蝦類衛生標準」目前僅規定甲基汞濃度,非洄游魚類為零點五ppm、洄游魚類二ppm,至於總汞濃度並未規定。而各國標準也不一,日本為零點四ppm,澳洲、加拿大與歐盟為零點五ppm,西班牙則為一ppm。韓柏檉指出,根據研究結果,鯊魚類跟旗魚類相對來說,總汞濃度比較高,不過,仍須長期性持續監測。

研究也顯示,都會區男性吃魚頻率為每天一百八十二點五公克、女性為七十五點八公克;沿海地區男性為三百廿四點九公克、女性為二百四十七點二公克。

如以魚類的總汞濃度、受試者平均體重、每日攝取量等估算出危害指標,沿海地區民眾攝取量已超過安全標準。

因此研究建議,若食用魚類的總汞濃度在零點五ppm,男性與女性每日可接受安全食用量分別為四十六點七公克、四十點八公克。

少吃魚皮、內臟和魚卵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魚類中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人體健康,但由於遭受環境污染、生物累積作用,使得魚體的重金屬含量問題受到關注。營養專家建議,每週吃三次、每次不超過一個手掌大的魚,其實都在安全範圍內,不必過慮。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陳俊榮表示,從食物鏈來看,「大魚吃中魚、中魚吃小魚、小魚吃藻類與蝦類」,因此大型魚的生物累積要比小型魚來得嚴重,一般人誤以為深海魚污染少,其實不然,事實上深海魚多屬中大型魚,在吃進小魚時,也把重金屬給吞下肚

陳俊榮強調,只要不是長期攝取重金屬濃度高的魚,應該都是安全無虞;不過,哺乳、懷孕的母親以及幼兒則必須格外小心,建議選擇體型小、生命週期短、食物鏈底層、淡水或養殖魚類,例如草魚、吳郭魚、烏魚、鯛魚、鯽魚、鯉魚等食用,以避免污染

署立桃園醫院新屋分院營養師範純美則提醒,吃魚時,可避開重金屬含量較高的皮、脂肪、內臟與魚卵等部份;如果還不放心,可以每次向不同的魚販購買,不同的魚類輪流吃,就能分散風險

范純美指出,根據研究顯示,魚類中的不飽和脂肪酸(ω-3 )會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防止心臟疾病、中風的發生,同時減緩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氣喘等自體免疫性疾病。ω-3比較高的魚類包括秋刀魚、鯖魚、土魠魚、鮭魚、海鰻等

有人認為直接吃魚油膠囊比較省事,范純美認為還是吃新鮮的魚比較好,如此才能同時吃進其他不同的營養成分。不過,並非人人都能吃魚,對海鮮食物過敏、痛風者還是應該注意。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2110499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