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水晶體選項」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白內障是長者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影響日常駕車、閱讀及生活起居。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指出,白內障為水晶體隨年齡增長逐漸混濁,導致光線無法正常傳導至視網膜,引起視力模糊、對比下降、眩光或夜間駕駛困難等。除老化外,糖尿病、外傷、手術或長期使用類固醇亦會增加風險。
微創技術發展 手術更安全恢復更快
黃楚軒醫師表示,現階段唯一有效治療為手術,採門診方式進行,患者無需住院。術前須接受視力、角膜弧度及眼軸長度等檢查,以計算人工水晶體度數。手術多採局部麻醉,經約兩毫米切口以超音波乳化術吸出混濁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而近年飛秒雷射輔助技術問世,使切口與囊袋切開更精準,減少超音波能量使用。大多患者於術後幾日即視力改善,一至二週後恢復日常生活。
人工水晶體種類多 應依需求選擇
黃楚軒醫師指出,人工水晶體選擇為手術重要環節。單焦點水晶體最常見,但需搭配眼鏡輔助近距離視力;多焦點水晶體可兼顧遠中近距離,惟夜間可能出現眩光或對比降低;延伸焦點水晶體可提供一定對焦深度並減少眩光。散光患者可選擇散光矯正水晶體,有些則具藍光過濾功能以保護視網膜。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生活習慣與需求選擇最適合類型。
及早就醫治療 改善視力與生活品質
黃楚軒醫師指出,白內障手術技術已趨成熟,過程安全且恢復期短。若長者出現視力模糊或日常受影響,建議及早就醫並評估手術,可有效改善視力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