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可可粉

概述

天然可可粉是從天然咖啡(可可)豆中提取、精制而成的棕褐色粉末,味甜,香味濃郁,含有蛋白質、多種氨基酸、高熱量脂肪、銅、鐵、錳、鋅、磷、鉀、維生素A、維D、維E、維B1、維B2、維B6及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功能的生物堿。主要用于調色或增香。

天然可可粉中生物堿具有健胃、刺激胃液分泌,促進蛋白質消化,減少抗生素不能解決的營養性腹瀉。

可可粉是經清雜、焙炒、脫殼、磨漿、壓榨、制粉等工序精制而成。香味純正,粉質細膩,無雜質、無焦粒。 可用于高檔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糕點及其它含可可的食品。

可可粉的食用量
每次約30克

可可粉的營養價值
科學家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可可粉中的化學成份可以有效治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以及血管性疾病等。可可粉中使人身體受益的是一種名為黃烷醇的植物化學成份,在紅葡萄酒和紅茶中也有這種化學成份。

可可粉是巧克力的魅力所在
研究者發現,巧克力中富含的可可粉可以減少高膽固醇對動脈的影響。但是他們研究的是低脂的可可粉提取物,而不是普通的高脂巧克力塊或巧克力熱飲

可可粉適合的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可可粉的食用建議
可可粉(cocoa powder) 是制造朱古力蛋糕必須的材料,是沒有添加其他材料的純可可粉, 一般在超級市場賣的是已加有糖和奶粉的飲料沖劑,并不合用,做朱古力蛋糕時一般加30克可可粉于一個普通為兩磅的蛋糕,,由于可可粉是為酸性,大量使用時會使蛋糕帶有酸味,因此可使用少量的蘇打粉為中和劑來中和其酸性,同時也使朱古力蛋糕的顏色加深。

相關文獻

如何選擇有益健康的巧克力

大紀元訊】

科學家發現,巧克力能夠驅除疲勞、促進大腦反應更加靈敏、提高心算的準確率和速度。究其原因,巧克力含有一種名為黃烷醇 (flavanols)的物質,能夠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因此能夠保持大腦的運轉能力

黃烷醇存在於熱巧克力、奶油巧克力當中,尤以黑巧克力含量最高。

BBC報導,英國諾森比亞大學(Northumbria University)教授戴維‧肯尼迪(David Kennedy)說:「對那些費腦力的事情,巧克力或許能在工作學習中起到作用。」

【記者方懷德╱編譯報導】巧克力不再僅是能挑動味蕾的美食,同時也是能促進健康的食物。加拿大的一項研究發現,只要食用得宜,適當攝取健康效益高的黑巧克力,不僅能提升腦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還可以預防中風。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報告發現,巧克力確實有其獨特之處。研究指出,在4萬4,498位研究對象中,每週吃一份巧克力的人,降低了20%中風的機率。另一份研究也指出,每週吃50克巧克力的受試者,不幸中風後的死亡率更減少了64%。

這些結果與其他研究不謀而合。在此之前,已有數據顯示,吃少許巧克力,可以提升血液循環,防止動脈斑塊的生成,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在2008年,一份研究指出,每天吃6.7克的黑巧克力,可以降低造成血液發炎的蛋白質濃度。其他研究則舉出,吃巧克力可以降低血小板凝聚速度,進而防止導致中風的血塊生成。

如何選擇有益健康的巧克力

黑巧克力的健康秘密,是來自其中的類黃酮。不過,儘管類黃酮有如此多的健康好處,但它苦澀的味道,使得在食品加工時,往往會被移除

天然、尚未加工、未添加任何甜味料的可可粉有最高的健康效益。黑巧克力經過些許加工,不過仍然保有一定含量的類黃酮。苦甜參半與半甜的巧克力,若仍含有一定含量的可可,也是不錯的選擇。牛奶巧克力的健康效益則是最低的。

除了巧克力之外,柑橘、洋蔥、綠茶與紅酒,也都含有類黃酮。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仍是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若沒有健康、規律的生活,僅僅吃巧克力是不會有任何健康幫助的。此外,不抽煙、遵守低鹽飲食,與定期運動、保持健康體重,也都是成功控制血壓,降低中風機率的良好方式。◇

http://www.epochtw.com/10/4/9/136113.htm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0050800774

可可粉好處大分析

巧克力的由來:巧克力的原產地在墨西哥,它主要的原料是可可豆。可可豆是一種像椰子般的果實,長在樹幹上會開花結 果。後來在荷蘭有人想到把它做成比較好喝的可可亞。

==黑巧克力VS. 控制血

因為在黑巧克力中的可可,含有類黃酮素(Flavonoid)可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而在可可中的類黃酮素主要成分是黃烷醇 (flavanol),

黃烷醇在巧克力中的含量會因為可可的品種、栽種與存放的方式,以及製作過程中烘焙及鹼化……等,加工的程度而有所不同。所以光憑巧克力外觀顏色深淺以及苦味多寡,無法分辨可可含量,因為鹼化過程也會影響巧克力的顏色和口味。

不過跟巧克力比起來,可可粉的加工手續比較少,對於黃烷醇破壞的程度也比較少,所以也可以自己沖可可粉來喝嘍!


一般人對於巧克力的認知多半是多吃會變胖,對健康無益。但研究顯示,如果選可可50%以上的含量中類黃酮素 (Flavonoid)可有效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黃酮醇 (flavonols)是一種植物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強效,包括可可豆、紅酒、茶、蔓越莓等都含有高量的黃酮醇。目前研究顯示巧克力的黃酮醇能夠 維持健康血壓、促進血液循環、並增進心臟健康。

其他可以攝取到黃酮醇的方式:
每一百公克食物的黃酮醇(多酚)含量
黑巧克力:510毫克 (這就為何研究會指出黑巧克力可以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蘋 果:111毫克
櫻桃:96毫克
沖泡過的紅茶:65毫克
紅酒:63毫克

==黑巧克力VS. 抗血栓

在 黑巧克力裡面的可可豆含有豐富的天然抗氧化物「類黃鹼素」,它可以降低血壓,防止血小板凝塊,有助於血管暢通,可以讓得到心臟疾病的風險大爲降低,而抗血 栓的效果比紅酒、茶以及漿果類的水果還要好。

==黑巧克力 VS. 緩解腹瀉

黑 巧克力中的多元酚類物質可能具有抑制腸內氯離子的分泌作用 (intestinal Cl– secretion),減緩腹瀉症狀之性質。

==黑巧克力VS. 潤澤皮膚

德 國有研究人員指出每天喝半杯濃縮的類黃酮可可粉,可使女性的皮膚變得更加濕潤光滑,在太陽底下暴曬引起色斑和皮屑的症狀也得到有效改善。研究人員說他們認 爲:是因爲類黃酮被紫外線吸收,有助於保護和增加皮膚血液迴圈,從而改善面貌。

==黑巧克力VS. 增強性慾

義 大利的研究人員在性學雜誌曾刊登說他們調查過每天吃巧克力的女生,似乎有更強的性慾,陰道能更潤滑和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性高潮。

這些全都 是因為黑巧克力裡面可可豆帶來的好處,如果是白巧克力或牛奶巧克力的話效果可能就不會有此效果
但是巧克力也有許多的熱量和脂肪,如果攝取過量的話,反而 會對人體造成負擔,所以我是覺得想吃巧克力還是吃會對身體比較好的黑巧克力比較好吧!

另外專家建議,一天大約兩湯匙(約10克)的黑巧克力,是最 適當的量

http://tw.myblog.yahoo.com/y12100000/article?mid=255&prev=256&next=167&l=f&fid=10

壞食物大翻身

愛吃冰淇淋、披薩、花生醬、巧克力……?不必再有罪惡感,最新研究發現,你可以吃得理直氣壯!

披薩
這是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第一次將披薩視為「好速食」。義大利的科學家發現,披薩可以降低59%食道癌發展的機率,而且愛吃披薩的人也可以降低34%得口腔癌和26%得結腸癌的機率。秘密都在番茄中的茄紅素和其他抗氧化物。「我們知道番茄醬可以對某些癌症提供保護

冰淇淋
花生醬
巧克力
香蕉
咖啡
牛肉
鴨肉
起司

下次早餐的土司不要塗奶油,改夾起司。因為起司竟然可以抗癌,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

關鍵在於起司中的共軛亞麻油酸(Conjugated Linolenic Acid)。這種「好的」脂肪酸不僅發現可以阻止皮膚癌、肺癌、乳癌的成長,也可以降低心臟病、糖尿病的機率。共軛亞麻油酸也被發現可以降低飯後脂肪的儲存,因此可以控制體重。 不僅如此,起司一直都是良好的鈣質來源。鈣不僅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也可強健骨骼和牙齒。對於喝牛奶肚子會不舒服的人,起司更是身體可以快速吸收的鈣質來源。 美國《動起來的人生》(Active Wellness)作者營養師雷啟勒(Gayle Reichler)建議吃有強烈氣味的藍起司(blue cheese)或新鮮的羊奶起司(goat cheese),這些起司人工香料較少,而且羊奶起司一盎司(31.1克)熱量只有23卡,而一般的巧達起司(Cheddar Cheese)可有114卡。 本文章由「康健雜誌」授權刊登

以上摘自http://blog.yam.com/cf012467/article/17103562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台灣版水門案

台灣壹週刊第553期
國安會祕書長非法介入 蔡英文遭調查局監控
更多資訊詳

古亭「魚」日式料理 周日菜色大放送

如果你問老闆小莊,「從甚麼時候開始愛上魚?」他會回答你:「應該是上輩子吧,我可能是一隻貓。」會這麼回答,是因為他對魚的記憶,是從幼稚園就開始的。

他說,幼稚園時跟大哥哥們用折彎的大頭針當魚鉤,用白米飯當餌,沒想到就釣到了吳郭魚,從此就愛上了釣魚,進而到海大念書,進而開了一家日本料理店。他原本在基隆以店名「鮮魚店」開業一年多,生意興隆,讓他建立了信心,今年才進軍台北市。

位於巷裡「魚」店面不大,往裏頭走就能見到一個直通天花板的木梯,那是小莊的床。一周有三天都要深夜裡到基隆崁仔頂採買、整貨直到天明,有時累癱了便就地休息,幾乎24小時都與魚為伍。

小莊從國中就開始磯釣,對魚有一定的鑑賞力,養成了他有好魚才要用的堅持,因此在這裡總有意外驚喜,一些日本料理店裡沒見過的魚,有可能在他的砧板上出現,只是到底甚麼時候會有甚麼魚,他也只能交給天意。就像採訪當天,竟然有台灣本港野生青魽,肉質又鮮甜,就很令人喜出望外。

還有「花鱸壽喜燒」,平常就不容易吃到花鱸,還做成壽喜燒就更超出想像,花鱸的肉質緊實,小莊有跳脫一般日本料理的規矩,但多了一種親切感跟家常味在內。

店裡中午提供定食為主,晚上則有較多單點菜色。根據熟客透露,因為周一公休,周日晚上小莊會將存貨都出清到客人的嘴裡,簡直就像清倉大放送,吃到賺到!當然是熟客優先,至於甚麼樣才能稱得上熟客?多去幾趟就會知道囉。

地址: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15巷10號
電話:02-2392-7990
價格:每日定價寫在黑板上,600元起可配套餐
公休:周一

http://mag.udn.com/mag/happy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63327

加研究:廁所擦手紙不衛生

中央社記者張若霆多倫多30日專電)

加拿大魁北克市拉瓦爾大學(Laval University)一項新研究顯示,公共廁所內提供的擦手紙並不衛生,滿佈細菌。

這一研究報告已刊載於「美國傳染病控制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報告指出,擦手紙上的一些細菌,在擦過手後,會黏附在手上。

對於未使用過的公廁擦手紙將細菌傳到人手上,以前雖也曾有過這樣的研究,但從未有完整的紀錄。

拉瓦爾大學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並非強調擦手紙不安全,而是指出在某些環境下,擦手紙可能是一種意想不到的污染源。

報告指出,例如在某些臨床或工業環境下,擦手紙可能會對免疫力有問題的人帶來危險。

研究檢視了6種在加拿大商店都可買到的擦手紙,全都含有細菌。其中,用回收紙製成的擦手紙細菌最多。

報告指出,回收紙製的擦手紙細菌量,是新鮮木漿製的擦手紙細菌量的100至1000倍

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報告顯示,任何疾病與擦手紙有關。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與其他用回收紙再製成的產品高含菌量的研究結果相符。

研究人員認為,細菌極易在回收紙中繁衍,因為回收紙中的澱粉及填料可以做為細菌的食物

研究人員在擦手紙中發現至少有17種病菌,最普遍的是桿狀菌。桿狀菌經由手傳入口中後,會引發食物中毒。

污染在製紙業一直是一個問題。被污染的機器會將細菌傳到紙產品上。

研究人員指出,桿狀菌的孢子對化學及自然物質都有極強的抵抗力。因此在製紙的各種過程後,仍能存活下來

1001230

http://tw.news.yahoo.com/加研究-廁所擦手紙不衛生-013013251.html

奪命流感惡化前兆 發燒、喘不過氣

行政院疾病管理局30日表示,自7月1日至12月29日,全國累計255流感併發症確定病例,並造成11人死亡,每週都有1萬多人因類似症狀掛急診。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玉成指出,B型流感會出現肌肉發炎症狀,若病患持續發燒超過三天,喘不過氣、心跳加速病情可能惡化,應盡快就醫

黃玉成表示,連續三週,該醫院檢驗室有5成檢體中是B型流感病毒。他指出,A型與B型流感症狀類似,但B型容易引起肌肉發炎,病童會出現小腿痛、肚子痛等非典型流感症狀。黃玉成說,B型流感或許不如A型可能釀成全球大流行,但還是存在區域性流行的威脅

黃玉成補充,B型流感症狀緩解速度較慢,即使在發病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仍需要1星期才完全退燒。而B型流感病若發燒持續3天以上,喘不過氣、心跳加速或意識不清,就必須注意病情是否惡化,應盡快前往設備齊全的大醫院就診治療。患者應戴上口罩,勤洗手,多休息,身邊若有人出現相似症狀,就醫時可一併告知醫生。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今年的流感疫苗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Victoria,未包含這幾週流行的B型流感Yamagata病毒株,因此保護力有限,但仍可預防更為兇猛的A型流感。周志浩並表示,跟去年同期相比,目前流感疫情還在中度活動階段,仍然會持續上升,估計農曆年底會達到流行期高峰。

而面對跨年夜即將大量聚集的人潮,疾管局當天將在台北市府轉運站2號出口發送萬枚口罩,並呼籲生病民眾應在家休息,有咳嗽症狀的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應戴上口罩並保持勤洗手等習慣。

http://tw.news.yahoo.com/奪命流感惡化前兆-發燒-喘不過氣-074040059.html

看診5次未確診 5歲童B型流感亡

台中市在週二、週三分別傳出國一女、五歲男童因流感併發症死亡,兩例都是感染B型流感病毒;疾病管制局分析今年通報流感併發症有約七成為B型流感病毒引起,目前已進入流感疫情高峰期,呼籲民眾除了接種疫苗,也要注意感冒持續發燒、肌肉痠痛和呼吸困難,要立刻就醫

台中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股長許瓊文指出,這名家住南屯的施姓男童並未接種疫苗,本月一日出現流鼻涕、咳嗽和發燒等症狀,三週內到住家附近耳鼻喉科診所就診了五次,二十二日持續高燒到三十九.五度、呼吸急促,轉診到台中榮總住進加護病房並以葉克膜治療,發現男童已併發嚴重肺炎,確診感染B型流感病毒和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在二十八日死亡。

與男童同住的阿公、阿嬤目前沒有感冒症狀,二十名幼稚園同班同學也無人因感冒請假,校方表示已做全面消毒清潔。

疫苗未防日本山形株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調查,台中市急診監測類流感就診率原維持約八%,上週達到十二.一一% ;許瓊文指出,近兩週B型流感有增加趨勢,但本季流感疫苗所含B型流感病毒株未包括目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要特別注意感冒情形,感冒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症狀相似就要就醫,如果持續發燒、肌肉痠痛、呼吸困難等要立即轉送大醫院

高市衛生局疾管處人員表示,世界衛生組織今年猜錯了流感病毒株,選定的流感疫苗病毒株,包含A型流感AH3N2、AH1N1及B型流感維多利亞株。然而近幾個月以來,國內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卻非維多利亞株,而是日本山形株。 以流感重症來說,A型流感的反應更為強烈,去年就是如此,WHO才會在今年病毒株中鎖定兩款A型病毒,而且疾管處檢測高雄地區的流感病毒發現同時有A、B兩型,因此呼籲尚未注射疫苗的民眾盡快注射。

http://tw.news.yahoo.com/看診5次未確診-5歲童b型流感亡-202904137.html

小兒腸胃道感染--輪狀病毒

國內一項針對427位家中有0至4歲嬰幼童的媽媽所做的調查發現,家長最擔心幼童感染腸病毒、肺炎等常見傳染病。

但據衛生署統計顯示,幼童因腸胃道感染住院人數約1萬2000人,其中4成為輪狀病毒感染引起,屬腸胃道感染中比例最高

調查同時顯示,有8成媽媽不知道每5位5歲以下幼童即有1位感染輪狀病毒,此外,有15%的寶寶曾因輪狀病毒感染而住院,但近7成的媽媽卻沒有讓寶寶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以預防感染。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部主治醫生呂俊毅表示,由於媽媽對輪狀病毒警覺性不高,往往認為幼兒只是因食物不潔、衛生習慣不佳或是感冒等因素所造成的發燒、腹瀉、嘔吐等腸胃不適症狀,完全沒有意識到可能是感染輪狀病毒的初期反應

輪狀病毒發燒、腹瀉等初期症狀,嚴重者可能引發脫水,出現沒有眼淚、皮膚沒有彈性或無尿甚至腎衰竭等症狀。輪狀病毒感染力極強,存活期長達2個月,發病的潛伏期相當短,約1至3天,家中成員經常出現集體群聚感染的現象

呂俊毅提醒,輪狀病毒將在過年前後進入高峰期,過年期間全家出遊機會多,他提醒外出旅遊時,即使天氣很冷,仍要勤洗手、注重環境衛生並建議新手媽媽於小兒滿6個月前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可減少近95%的輪狀病毒腸胃炎感染機率。

http://tw.news.yahoo.com/親愛寶貝-小兒腸胃道感染住院-輪狀病毒no-1-213000748.html

讓孩子跟流感說再見

***讓孩子跟流感說再見***

推車會讓感冒推的更嚴重。孩子最好的安全座椅是媽媽的手,盡量用抱著,要不就背著

這波流感來勢洶洶,目前全台已經有11人死亡,尤其小嬰兒,因為抵抗力不好,也是高危險群,到底要如何預防流感呢?

有醫生建議家長,如果帶寶寶出門,最好少用手推車,因為腰部以下是髒空氣聚集最多的地方,這正好是手推車的高度,所以盡量是背著或是抱著小嬰兒比較好

辛苦了媽媽,都沒睡呢,雙胞胎姐妹,連感冒都湊一對,要戴口罩,姐妹還約好,一秒鐘拿掉,媽媽急的推車推來找醫生,但醫生說,推車恐怕會讓感冒推的更嚴重。孩子最好的安全座椅是媽媽的手,盡量用抱著,要不就背著,因為當你一不小心,這時候病菌大多是向下掉落,但是地上的灰塵會跟著推車推著就飛起來

最可憐的就是小孩了,他哪裡也逃不了,偏偏他坐的高度是髒空氣最多的地方,也就是大人的腰部以下,但是你已經抱孩子抱成了媽媽手,再抱下去會脫臼,那就跟著這位媽媽這樣做,幫小寶貝準備個遮雨棚吧,要讓孩子跟流感說再見,千萬不能拋頭露面。不能勤洗手也要乾洗手,就是不能乾脆不洗手,但是你洗手洗多久,如果甩甩就走不行喔,正確洗手至少四十秒,寧可花水費也別花醫藥費。

http://tw.news.yahoo.com/流感已奪11命-小嬰兒成高危險群-040000732.html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怦然心動 當心暗藏奪命危機


文/馮安寧

最近門診中,遇到一名女病患因長期胸悶、心悸、呼吸急促且容易疲倦而求診。檢查後發現,原來這位小姐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毛病,因此引發了名為「心房顫動」的心臟病,這是一種心律不整的疾病。

心房顫動 中風機率增5倍
發作時,患者的心臟會有「顫抖」的現象,起因於心房不正常放電,導致不規則的心跳節律。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只要心房顫動持續發生6分鐘以上,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就會增加。
只要是心房顫動患者,不論是陣發性、持續性或長期性,中風機率將增加5倍,死亡率增加2倍,可見心房顫動的危險性,因此病情的控制顯得更為重要。

目前心房顫動的治療方法主要可分為「藥物治療」與「侵襲性治療,包括電燒或外科手術」兩種,其中藥物治療為第一線治療,今年8月已經有新的治療藥物Dronedarone通過健保給付。
臨床研究顯示,它可以明顯減少心房顫動症狀的發生,維持心跳正常節律,將它合併「速率控制劑」來治療「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時治療效果很好,可降低中風、住院與死亡的風險。

根據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80歲以上的老人大約1/10有心房顫動的問題;除了年齡之外,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瓣膜疾病、甚至甲狀腺亢進或長期氣喘等新陳代謝疾病,都有可能造成心房顫動,有許多的病人甚至找不出病因。

要 評估自己是不是心房顫動中的高危險群患者,可以用「CHADS表」進行檢測,C(Congestive heart failure)代表了心衰竭、H(Hypertension)是高血壓、A(Age ≥75)是年紀超過75歲以上、D是糖尿病(Diabetes)以及S(Stroke)是中風病史,計算時中風為2分,其他為1分。依患者是否有以上這些 個別狀況來進行計分,若是超過2分以上的民眾就屬於中風高風險病患,必須按時服用抗凝血藥物來預防中風,這個簡易卻有高度參考價值的測驗,民眾也可以自行 在家計算,若超過2分以上,可考慮就醫,請醫生進行專業的診斷。
若平時有感覺心跳不規則,或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疲倦、喘不過氣的症狀,也應儘快就醫。

(作者為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 自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dec/28/today-health2.htm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天然安眠藥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沾床就睡著,而有些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睡。後果可想而知:失眠,頭痛,精神煥散等等。

失眠的朋友不妨用用“天然的安眠藥”。這些“天然安眠藥”無副作用,不傷身,還能幫您! 快速入睡

1.溫牛奶 (Natural sleeping pill: Warm milk)  睡前喝杯溫奶有助於睡眠。因為牛奶中包含一種色氨酸,它能夠像是氨基酸那樣發揮鎮靜的功效。睡前喝牛奶不但不會胖,反而還可以補充身體.

2.香蕉(Natural sleeping pill: Banana)  香蕉實際上就是包著果皮的“安眠藥”,除了能平穩血清素和褪黑素外,它還含有可具有讓肌肉鬆弛效果的鎂元素。另外,睡前吃香蕉不會引起發胖,因為它卡路里低,且食物纖維含量豐富,易消化,還可促進排便。

3.蜂蜜(Natural sleeping pill: Honey)  在溫牛奶中或香草茶中放入少量蜂蜜,一些葡萄糖能促使你的大腦停止產生進食素,滴幾滴蜂蜜到溫奶或者香草茶中也是有助於睡前放鬆的。

4.菊花茶(Natural sleeping pill: Chrysanthemum tea)  菊花茶是凝神靜氣的天然藥方。菊花茶之所以成為睡前配制茶飲品的首選,主要是因為其柔和的舒眠作用。

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急性青光眼-誤當高血壓腸胃炎

醫師表示,急性青光眼好發在秋冬時節,若女性、60歲以上、160公分以下、遠視100到400度等條件符合,不明原因頭痛,應注意是否為急性青光眼患者,易以高血壓症延誤治療

三軍總醫院青光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青光眼患者約占人口1.75%,估計台灣約40至42萬人患青光眼;國健局與健保局資料顯示,目前接受青光眼治療患者有26萬人以上,超過7成都是在70歲以前、5成在60歲以前罹患青光眼。

統計顯示,台灣人口的平均壽命是79歲,呂大文表示,大多數的青光眼治療時間都超過10年以上,還有長達20年以上的患者;有些患者很年輕,也包括小孩,患氣喘的小孩、家族史及高度近視者都會造成青光眼。

呂大文指出,青光眼可分為隅角開放性與閉鎖性青光眼;開放性屬慢性青光眼,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好發在歐美人士;閉鎖性青光眼屬急性,突然發生,症狀包括眼睛脹痛、視力模糊、眼壓高及頭痛劇烈等,好發在亞洲人,治療方式以雷射為主。

一般民眾常將閉鎖性青光眼誤以為高血壓或腸胃炎,好發在秋冬並伴隨腹痛、頭痛、噁心等。呂大文表示,正常眼壓在20左右,發作時易讓眼壓高升到50、60,眼壓高易引起腹痛與高血壓是因為刺激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病人常因症狀描述不清而誤診

曾收治一案例是80歲女性,躺在急診室3天,以為是高血壓,但症狀都無法治癒,眼壓仍不斷升高,視力變差,後轉診就醫。呂大文表示,隅角閉鎖性青光眼若延誤治療或不治療,會導致失明。

呂大文提醒,隅角閉鎖性青光眼好發在秋冬,高危險群包括女性、年紀高於60歲以上、身高小於160公分、遠視100度到400度,若這4個條件兼具,又突然發生不明原因頭痛,應注意是否為急性青光眼患者。1001226

http://tw.news.yahoo.com/急性青光眼-誤當高血壓腸胃炎-043705729.html

乳癌HER2基因

衛生署統計,乳癌發生率高居婦女癌症首位;統計發現,其中約四分之一屬於腫瘤HER2基因過度表現,乳癌的惡性度、轉移力高、存活率低且復發時間提早。這類患者直到十年前抗HER2的針劑標靶藥物研發成功,才有了抗癌的有效武器。

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三軍總醫院副院長俞志醫師誠提醒,所有的乳癌患者都應該要知道自己的HER2基因表現狀態,規劃適合自己的個人化治療策略,如果是HER2陽性,就可以用標靶治療抗癌。

■基因不斷複製 發展成腫瘤

HER2全名是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如果過度表現,就會不斷複製自己的基因,造成細胞不斷增生,發展成腫瘤,還會刺激血管增生,成為腫瘤的營養來源。

該怎麼檢測HER2?

俞志誠醫師說明,健保給付的主要檢測方式為免疫化學染色法(簡稱IHC),藉由觀察被染色細胞數量的多寡來判斷:依染色程度,分為0、1+、2+、3+的檢驗結果。3+表示HER2為陽性;0與1+是HER2陰性;2+的患者則屬於弱陽性。然而因為目前檢體保存和染色判讀等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偽陽性或偽陰性的誤差可能性。

■8成HER2陰性患者 復發後變陽性
■8成HER2陰性患者 復發後變陽性

另外有一種精準、可量化的螢光原位雜交法(簡稱FISH),可確實呈現陽性或陰性的2種結果。根據國內外的經驗,IHC檢測結果為2+的患者,若進一步使用FISH檢測,約有1至3成患者實際上是屬於HER2陽性;目前,只要是IHC檢測結果為2+的患者,都可以用健保進行FISH檢測。

研究指出,14%的患者HER2型態可能改變,其中有8成在早期乳癌確診時屬於陰性,但復發後變成陽性;俞志誠醫師說,三總最近也有3例這樣的案例。對此,俞志誠醫師建議,無論是乳癌復發或者是轉移,都應重新進行HER2的病理檢驗,確認HER2狀態;「畢竟,許多臨床研究都證實,用針劑標靶藥物做為治療基礎,搭配不同的化療藥物,有助病人延緩惡化及延長存活期,轉移後的HER2陽性患者,健保都有給付針劑標靶治療,希望轉移後的患者,都要確認HER2型態,把握每一個治療機會。」

http://tw.news.yahoo.com/乳癌復發或轉移-都應檢測her2基因-213000477.html

台灣75%得肺癌女性沒有抽煙-禍首直指細懸浮微粒pm2-5

.「環境報導」2011年12月26日台北訊,朱淑娟報導

「我覺得呼吸不順暢,檢查時發現肺腺癌第四期,這種病不容易早期發現,剛開始就只覺得比較累。」善國璽樞機主教,昨(25日)在彰化醫界聯盟等單位舉辦的「細懸浮微粒PM2.5對國人健康影響與對策高峰會」中,透過影片談到自己得到肺腺癌的經過。他強調,空氣、水、土壤這些都跟生命有密切關係,一定要控制環境汙染,才能保障全體國民的健康。 75%得肺癌女性並沒有抽煙

台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其中之一就是跟空氣中PM2.5(細懸浮微粒)濃度太高有關

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江盛表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是癌症,而癌症第一位就是肺癌,一年有7000個、一天有20個人死於肺癌,而肺癌最主要的是肺腺癌,為什麼?他認為環境中一定有嚴重的致癌因子。台灣女性在半世紀以前是10萬個有一個肺癌,現在是20個,而75%得肺癌的女性並沒有抽煙。

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家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顆粒大的懸浮微粒可由纖毛和黏液過瀘,無法通過鼻子跟咽喉。但細微粒可穿越細支氣管壁直達肺泡,同時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起發炎反應,也會引發自律神經不平衡,長期下來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

呂立指出,老人、兒童是PM2.5高風險族群,老人易得心肺疾病,對兒童較明顯的影響是新生兒早產、體重過輕、氣喘與過敏、慢性咳嗽及支氣管問題、呼吸道疾病等。門診發現許多小孩咳嗽,但只有少數家人有抽煙,用藥效果愈來愈有限,美國小兒醫學會建議,未來空氣汙染管制對兒童健康很重要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沙塵暴每年秋冬從長江下游出海一年約25%到台灣,對台灣空氣品質影響很大,他研究最近14年台北600萬人口的都會區有33萬2千多人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28%、呼吸道10%,七成是65歲以上老人。研究也顯示沙塵暴來時死亡會升高。台灣比照美日以健康效應考量訂定標準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鄭尊仁表示,歐美有些國家在1970年就有空氣清淨法,但1990年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大氣微粒造成急性、慢性疾病,包括心肺疾病死亡、住院、急診、肺功能下降,顯然那個標準不見得能保護健康。

哈佛六個世代研究也發現細懸浮微粒對健康影響大, 於是美國在2006年就訂了PM2.5管制標準,2006年又修正得更嚴格,日本也在2009年訂了標準(美日都是年平均值每立方公尺15微克、24小時值35微克)。

鄭尊仁說,台灣在訂定標準時使用環保署監站資料跟健保的死亡、住院、急診、門診、肺功能資料,初步得到的結論是:急性PM2.5暴露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住院、急診有關;同時與氣喘就診、肺功能下降有關。

台灣的研究資料不足,但還是比照美日以健康效應為主要考量來訂定標準,也採用與美日相同的標準,未來將依新的科學證據定期檢討標準。

※ 本文同步刊載作者部落格「環境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台灣75-得肺癌女性沒有抽煙-禍首直指細懸浮微粒pm2-5-051225982.html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Christmas正確的寫法為「Xmas」

Merry Christmas!隨著聖誕節的來臨,不管是大街上的裝飾字體,還是大家手寫的卡片,經常都會看到以「X'mas」,來代替「落落長」的「Christmas」。補教名師徐薇就表示,多家的這一撇其實是錯的,正確的寫法為「Xmas」。

徐薇接受TVBS新聞訪問時,解釋「X'mas」的寫法應該是「以訛傳訛」,因為「Christmas」本來是一個英文字,前面的音節用一個大寫的「X」省掉了,然後再加上「Mas」,所以它是一個字的話,就不要加上那一撇。

事實上,「Xmas」是「Christmas」的「代寫」,並非一般人認為的「縮寫」。它是翻譯自希臘語的ΧΡΙΣΤΟΣ(譯為:Xristos或Christos,基督)。「X」是擷取自Xristos的第一個字母,也代表希臘字母X,是基督的希臘名字的首字母;「mas」就是取自mass,意思是彌撒,兩者合起來為「基督的彌撒」。

由於Christ的希臘文是Xristos,後來的人因為懶惰,所以漸漸寫成Xmas。但該字傳到台灣、日本、南韓以及東南亞地區,受到英文字母X的影響,讓許多人誤以為是Christ的縮寫,X'mas這個錯誤的寫法反而愈來愈普及。另一個說法則是某些字典會標上重音符號,正好就在X之後,使得大家認為字典的寫法是X'mas。

http://tw.news.yahoo.com/多-撇-xm-錯了-xm-才對啦-033100067.html

乳癌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泰嘉錠」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9日電)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表示,治療乳癌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泰嘉錠」未納入健保給付,對部分病患造成經濟負擔;健保局表示,健保給付無差別待遇,仍需評估藥物療效與成本效益。

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醫審及藥材組長沈茂庭表示,全民健康保險癌症用藥的費用支出,每年已超過新台幣117億元,若以民國99年乳癌計算,患者人數約7萬8千多人,藥費約為37億元以上,每年患者人數成長約9%,藥費也相對成長約10%。

健保局目前尚未納入治療乳癌第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泰嘉錠」的給付,沈茂庭表示,健保局先前已將廠商提出申請資料,多次與臨床醫藥專家會議討論,但因廠商提供資料,對於能延長病人多久的生命並沒有明確證據。

另外,沈茂庭表示,廠商對於健保財務影響的估算亦不正確。健保局已請廠商於有更明確的文獻報告,證明用「泰嘉錠」可改善整體存活期或相對療效後,再重新提出申請。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表示,每年約700多名轉移性且HER2(第二型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過度表現患者,目前健保雖有給付針劑型抗HER2標靶藥物「賀癌平」。但仍有3、4成患者會產生抗藥性,6、7成在治療40週後面臨惡化,尤其對腦部轉移的治療效果更不理想,已有許多乳癌病友正面臨無健保藥可用的生存危機。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院長張金堅今天表示,賀癌平是轉移性乳癌HER2陽性病患使用的標靶藥物,但若治療失敗,需自費第2線的藥物「泰嘉錠」治療;只要是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讓無惡化的存活率提高,建議應該納入健保給付。1001219

http://tw.news.yahoo.com/標靶藥未給付-健保-評估療效-101119764.html

吃蘑菇蛋餅-蚵仔煎-防胰臟癌

吃蘑菇蛋餅、蚵仔煎,可幫助預防胰腺癌?

美國、西班牙最新研究發現,飲食若含有豐富的硒與鎳,對胰臟有保護作用,或可幫助降低胰腺癌風險。像雞蛋、富含油脂的魚都有硒,蘑菇、牡蠣、蘆筍、豆類則含有鎳。

美國、西班牙研究人員在「消化道」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指出,體內硒元素、鎳元素濃度稍微高一點,似乎可以減少胰腺癌發生機率。反之,若體內鉛、砷、鎘濃度偏高,則比較容易得胰腺癌。

胰臟癌當中,以胰腺癌最常見。胰臟癌總是來勢洶洶,約八成患者在一年內往生,只有約百分之五的患者可以活超過五年。糖尿病、過重、抽菸者都比較容易得胰臟癌。

研究團隊分析一百一十八位胰腺癌患者與近四百位沒有罹癌者的腳趾甲,比較他們體內十二項微量元素的濃度。結果發現,體內砷、鎘濃度最高者,罹癌機率分別是其他人的兩倍、三點五倍。若鉛濃度偏高,罹癌風險更高達六倍

但如果體內的鎳、硒濃度偏高,罹癌機率就會比較低,鎳濃度最高者出現胰腺癌的機率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三,硒濃度最高者,罹癌風險減少約九成五。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微量元素鎳會影響身體鐵質吸收,在紅血球製造過程,扮演關鍵角色。像蘆筍、蘑菇、蘆筍、豆類、牡蠣、洋蔥、菠菜、茶、扁豆、燕麥、堅果、梨子等食物都含有鎳。而硒元素關係人體免疫、繁殖功能,也可預防細胞、組織受到損壞,像雞蛋、肉類、全麥麵包、海鮮等都有硒

http://tw.news.yahoo.com/吃蘑菇蛋餅-蚵仔煎-防胰臟癌-160135138.html

肺癌Vs.空氣汙染

台灣死因第一是癌症,而肺癌居首,一年有七千人,一天有近二十人死於肺癌;換言之,台灣每五個死亡有一個是癌症,而每五個癌症死亡有一個是肺癌,而死亡人數年年上升

台灣女性肺癌從半世紀前每十萬人口一個病例增加到現在的二十個病例,過去三十多年來,男女肺癌比都維持在二比一,這和歐美不同,半世紀前英國男女肺癌比是六比一,現在是一點三比一,

醫師指出台灣四分之三的女性肺癌患者不吸菸,因此台灣女人為什麼這麼容易得肺癌就格外費猜疑,因為台灣女性肺癌以腺癌居多,與香菸導致的上皮癌不同,台灣女性肺腺癌是因為致癌的PM2.5(細微懸浮粒子)穿透氣管末梢停留在肺泡導致。


肺癌上升速度令人發毛,醫師說台灣肺癌八成患者都屬晚期,而罹肺癌人數不斷增加,患者年齡卻不斷下降。根據病理分析,台灣女性肺腺癌佔百分之七十五,而歐美肺腺癌比率不過三成;其實近年來男性肺癌也逐漸出現類似現象,現在台灣男性肺腺癌比率已經超過上皮癌,醫界認為除了香菸外,我們的環境還有其他重大的致癌因子

另外台灣十大死因第四的肺炎,雖然不是癌,但也和環境因子導致的病肺,例如慢性支氣管炎和阻塞性肺疾有關,如果空氣品質持續惡化,肺疾狀況將更慘烈,因為肺腺癌常在末端肺泡之處,難以早期察覺,這是台灣整體肺癌存活率很低的重要原因。痛心的是當政府不斷鼓勵台灣女人努力生育之際,本地女人肺癌發病年齡卻日漸年輕,目前已有十七歲的肺癌病例;當台灣每年有一千多位女人死於肺腺癌,而死於生產的約二十人,相較之下不免讓人喟嘆台灣空氣品質已經比生產更危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許多國家空氣細微懸浮粒子超過標準值十五倍,導致全球每年死於空氣汙染者高達兩百多萬人,因此台灣最需要覺悟的其實是改善空氣品質,可惜我們沒有,我們的肺臟繼續吞吐耽溺在無知的險境,我們畏懼肺癌卻讓機車橫行到騎樓和買菜的市場,並且不斷燒香拜佛、焚紙錢和烤肉,不斷選出寬容污染的市長和議員,這些權貴無視甚至護航不負責任的產業所造成的空污事件。

每年健保花在肺疾的費用以千百億計,但醫師和醫院是下游,他們救不了上游空氣汙染不斷製造出來的病人,因此醫學不該只聚焦醫治,應該強調管制空氣污染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明訂空氣品質標準,強調如果各國能對環境進行監測和管理將可以救人,因為公衛和臨床研究都明確指出過高的空氣細微懸浮粒子將使孕婦早產,新生兒體重過輕,新生兒猝死機率增加,而且罹患呼吸疾病、肺癌、心臟病以及腦血管病的機會大增

台灣環保署本月發布「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將定PM2.5標準,目標是五年後達到年均值二十,十年後達到美國現在十五微克,二十四小時平均值三十五微克的水準,環保署預計明年中正式公告實施。但是,人民可以過濾水卻無法拒絕有毒空氣,台灣工廠林立的雲嘉南和高雄其PM2.5濃度是美國五倍,當地人無可奈何陷在有毒空氣中,環保署的動作雖令人欣慰,但不足也不夠快,台灣地狹不像美國,人口密集擠在西部狹窄走廊,無處可逃,因此台灣空氣品質標準應該更快更嚴,否則癌王隨時附身

http://tw.news.yahoo.com/社論-pm2-5和癌王-160135544.html

吃藥降血壓 切勿混服不同藥物

....高血壓患者服用治療藥物時,千萬別混用不同藥物。

最新研究顯示,降血壓藥「絡舒樂適」若與「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血管張力素受體阻斷劑」(ARB)併用,可能增加不良反應風險。

諾華藥廠進行「ALTI-TUDE」臨床實驗發現,腎功能受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時服用「絡舒樂適」與ACEI藥物,或同時服用「絡舒樂適」與ARB藥物,不但無法改善病情,反會增加中風、高血鉀症、腎臟併發症等不良反應風險

研究人員以糖尿病患者、腎功能受損患者為研究對象,研究人員追蹤患者十八到二十四個月,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積極用藥患者較容易出現中風、高血鉀症與腎臟併發症。患者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諾華表示,將停止研發「絡舒樂適」與ACEI藥物複方、「絡舒樂適」與ARB藥物複方成份相關產品。

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醫師指出,醫師開處方箋時,多半不會同時開出前述藥物,這三種藥物獨立使用藥效都不錯,但不建議合併使用。患者看病時,一定要告知醫師現在正在服用哪些藥物,以免混服不同藥物而影響健康。

http://tw.news.yahoo.com/吃藥降血壓-切勿混服不同藥物-161526756.html

熬夜美容學

我們都知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最好的生活習慣。但當面臨社會競爭激烈,工作不得不忙到夜晚甚至熬夜,大家紛紛成了晚睡族…若碰到一年一度的聖誕夜、跨年趴,更是玩到捨不得入睡!熬夜,除了身體疲累不堪,肌膚問題更會一一浮現。熬夜後的妳,該採取哪些加強保養方法,才能挽救面臨危「肌」的困境?《 Fashion Queen》為妳揭開熬夜保養的大學問。

肌膚的夜晚隱形殺手──熬夜

睡眠對人體來說相當重要,但是總是因為太多工作事務,忙到沒有足夠的睡眠時間,影響、擾亂人體的生理時鐘,這對我們的內分泌有很大的影響,而所有熬夜的女性,更會因為睡眠不足而使體力和精神都明顯下降,產生皮膚受損等問題。最近再度造訪台灣,許多歐洲皇室名流的微整形御醫Dr.Sebagh賽貝格醫師,就特別提到:「從門診的經驗發現,現代女性想能在11點前就寢,並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真的是難上加難!工作與生活的雙重壓力,身兼多重角色…往往令時下女性處於焦慮、難以入眠的窘境,連帶身心與肌膚也容易浮現多種問題。」

醫生常建議大家,最適合睡眠的時間是在晚上的10點,在11點過後進入熟睡狀態,睡足八小時,才能常保身體建康。倘若長時間熬夜,除了會破壞我們人體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進而產生皮膚缺水、無彈性,看起來暗沉、增加黑斑、粉刺的生成。隔天更是毫無精神,總到疲勞、抵抗力下降,久而久之會造成記憶力減退等問題,也容易引發「上火」、「火氣大」等問題。隨著年紀增長,熬夜副作用更會明顯增加。

夜晚是人體的生理休息時間,如果該休息而沒有休息,就會因為過渡疲勞,而造成眼睛周圍的血液循環不良,引起黑眼圈、眼袋或是白眼球布滿血絲的情況。而晚上的11點到第二天凌晨3點,這段期間是最好的「美容覺」時間,也就是人體的經脈運行到膽、肝的時段。如果這兩個器官沒有獲得充分時間的休息,那麼肌膚狀況就容易表現在皮膚上,浮現粗糙、臉色偏黃、長黑斑和青春痘問題。所以,愛美女性最遲也要在凌晨一點養肝時間前,進入熟睡狀態,才能確實達到修護肌膚的效果。

所以,熬夜晚睡對身體與肌膚,真的是百害而無一利!根據研究表示,從午夜至清晨兩點,人類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是最活躍的,皮膚細胞將進行再生、自我調整。所以若經常熬夜,將影響細胞再生的速度,讓肌膚加速老化。所以想要常保年輕,勤護膚猛保養之外,在正確的時間入睡,真的很重要!

一夜之間花容失色?常見熬夜肌膚問題

擔心一夜之間花容失色?也擔心隔天體力不振、精神不佳?對於步調緊張的職場女性來說,要每天睡飽美容覺,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25歲以後,皮膚的自我修護與新陳代謝機能逐年下降、持續衰退,除非萬不得已,最好還是少看午夜場、少跑半夜趴、少熬夜工作…因為事前的預防,絕對比事後補救來得更實際有效。但究竟哪些肌膚問題,會立即出現在熬夜後?

1.肌膚暗沉

當人體的代謝功能不佳時,皮膚的角質層會不斷堆積,然後結果就是變得又粗又厚,加上細胞含氧量的不足,膚色開始呈現蠟黃無光、缺乏透明感的樣子。

2.毛孔粗大

熬夜時,我們的交感神經處於緊張的狀態,皮脂腺分泌會變得異常旺盛,而使皮膚出油量增加,加上代謝不良引起囤積,使肌膚疲累失去彈力,毛孔也就愈來愈粗大,嚴重者會產生青春痘、粉刺。

3.乾燥缺水小細紋

當角質代謝的速度變慢,粗厚的角質堆積在皮膚表層時,會讓肌膚的保水力減弱,水分不斷向外蒸散,皮膚當然會愈變愈乾,當皮膚乾燥缺水時,眼周會開始產生一些小細紋,久而久之,細紋愈深則是愈難撫平。  

4.黑眼圈

由於我們的頭頸部長時間處於直立狀態,血液會從眼睛外側的髮際往下流,加上身體疲勞、代謝不良,血液循環的速度就會變慢,並且滯留在下眼瞼形成一圈發青的色塊,造成黑色素的沉積,而產生黑眼圈。

5.泡泡眼、水腫臉

晚睡的那一晚,身體疲勞,其影響最大的就是代謝循環問題,因為當過多的水分和淋巴代謝物堆積在皮下組織內,而無法排出體外時,就會讓雙眼或是全臉變得腫腫的,眼睛變成泡泡眼,雙臉顯得水腫。

了解肌膚在熬夜後最常見的肌膚問題後,除了好好預防晚睡熬夜的現象產生,更應該對症做保養,改善累積的肌膚傷害,將臉上的困擾許久的肌膚問題一掃而空,hold住妳的漂亮臉蛋。

熬夜後 吃喝飲食多注意

年輕的時候總是經常連續兩、三天和朋友玩到凌晨,夜唱、夜遊等,然後再回家飽飽地睡上一覺後,第二天神采飛揚地出來見人,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年輕皮膚比較強靭、代謝速度快,但是肌膚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老化,問題一一浮現,完全經不起一點風吹草動,如果再不好好細心對待肌膚,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肌膚問題。所以眼前最重要的工作除了保養,更應加強補充各種營養成分,如此,才能在下一次不眠之夜到來前,臨危不亂!

熬夜吃東西首先要特別留意食物陷阱,像是提神的咖啡與茶,以往在熬夜時想提起精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喝咖啡或是喝茶,雖然含有咖啡因可以短暫振奮精神,增加工作效率,其實效果是很有限的,因為飲用過量的咖啡因的同時,也會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反而會感到更累更沒有精神。

一早起床,面對前一晚的熬夜,體力明顯衰弱,就連雙眼也有些許紅腫,狂打呵欠,這時候你需要一杯枸杞茶,為一天的開始打氣,由於枸杞有補氣養身、明目之功效,熬夜過後,喝上一杯能回復元氣,改善因睡眠不足而導致的眼睛乾澀、肌膚乾燥粗糙,同時可促進體內各項循環,增強身體及肌膚的免疫力,抵抗外界的各種壓力

http://tw.news.yahoo.com/熬夜美容學-062729758.html

麻辣鍋傷胃-麥片-可吸辣舒緩

.這幾天溫度持續下探,麻辣鍋的生意強強滾,不過因為胃腸發炎而上門求診的民眾也變多了,因為如果把麻辣鍋當晚餐,辣油在腸胃停留一晚,被吸收後,往往會引發接下來幾天的腹瀉和胃食道逆流,醫師說不妨在吃完麻辣鍋後來點麥片,能夠吸附辣椒素排出,減輕不適症狀。

早上起床迫不及待跑廁所,原來是前一天吃的麻辣鍋在搞鬼,當時湯底又香又濃,天氣又冷,怎麼可能不多吃一塊肉,多喝兩口湯,但如果您是腸胃敏感的民眾,下場就是可能得連拉2、3天肚子,醫師提供小秘訣,吃完麻辣鍋後來點麥片

因為胃裡充滿辣油,如果全部吸收那還得了,但麥片溫和,能吸附辣椒素,減低腸胃絨毛黏膜,讓腹瀉症狀減少到一天

書田診所主任邱展賢:「(吃完麻辣鍋)第二天起來的時候,胃也不舒服,胃酸了,所以這麥片的高纖,還可以讓你在胃的消化或接受食物的程度上,會比較舒服一點。」

至於像是沾醋或加麻油能降低辣味的說法,醫師說只是味道上的錯覺,不會降低辣素,而臨床上的研究,優酪乳和牛乳雖然能包覆辣素,但如果本身有乳糖不耐症,喝了反而會增加腹瀉頻率,並不適合多數的東方人。

http://tw.news.yahoo.com/大啖麻辣鍋傷胃-麥片-可吸辣舒緩-041729751.html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被毒蛇咬傷 馬上把毒液吸出來,真的嗎?

正解:

研究發現,吸吮傷口並不能減研究輕中毒症狀,因為毒液很快便與組織結合及隨著血流進入全身:如果嘴巴有傷口,反而也會跟著中毒,還可能被傳染肝炎、梅毒、愛滋病等。

另外,也沒有證據支持冰水可減緩毒液吸收,冰水使血管收縮造成局部缺氧,反而會加重組織傷害。

正確做法應是在傷口上方綁止血帶,直接在傷口加壓也可減緩毒液吸收,並儘量讓咬傷部位低於心臟,保持鎮靜不要奔跑,以免血液循環變快


諮詢:榮欣診所副院長何一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01668



全文網址: 被毒蛇咬傷 馬上把毒液吸出來,真的嗎? - 體檢網路流言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01668#ixzz1hSREaFre
Power By udn.com

只要LDL膽固醇值正常,蛋吃兩個以上也可以

任何東西吃太多都不好,但像蛋(雞蛋)這樣「一天最多一個」,被明確限定數量的食品也很少見。

蛋是營養價值很高的食品。一顆蛋裡面包含了大約三週便要孵化出小雞所必需的營養,因此營養非常均衡,有「完全食品」之稱。

蛋尤其是優秀的蛋白質來源,一顆蛋(50g)當中,就含有約6公克的蛋白質。蛋白富含蛋白質,均衡含有人類體內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誠如蛋白質的名稱,就是「蛋白」的意思。除此之外,還含有維生素A、B群、D,以及鐵、鋅等礦物質。

另一方面,蛋黃的脂肪多,一個約含5公克的脂肪。而其中又含有約200毫克的膽固醇。而不敢多吃蛋的人,擔心的就是膽固醇。

***吃了蛋,膽固醇也不會升高

膽固醇是一種只存在於動物性脂肪中的脂質,為身體所必需的營養素。

由於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因此膽固醇的量會被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減少,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就增加。相反的,飲食所攝取的膽固醇增加,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就減少。

吃蛋會使膽固醇值上升,是近一百年前俄國進行的實驗所產生的誤解。俄國病理學家阿尼奇可瓦持續餵食兔子含有膽固醇的飼料,發現兔子血管內的膽固醇值上升了

然而,兔子的實驗結果無法直接引用在人身上。膽固醇只存在於動物性脂肪中,而兔子是草食性動物,平日並不會攝取膽固醇。兔子所需的膽固醇全部都由體內合成,所以因應攝取量而調整膽固醇的功能並不發達。因此當兔子食用含有大量膽固醇的飼料之後,膽固醇便會在血管中累積

其實膽固醇並不壞

人體內進行膽固醇的合成與分解的,是肝臟。食物所含的膽固醇最後也會送到肝臟。

血液中的膽固醇分為LDL膽固醇與HDL膽固醇。LDL將必要的膽固醇從肝臟運送到組織,HDL則將多餘的膽固醇從組織運回肝臟。LDL多,則血液中的膽固醇增多,HDL多,則血液中的膽固醇會減少,因此有些人會將LDL稱為壞膽固醇,HDL稱為好膽固醇。其實兩者都是人體所必需的,因此本來都是好的。我們想避免的,是LDL與HDL的不平衡。

而近年發現,蛋白中所含的胱氨酸(cystine,胺基酸的一種),可減少血液中過多的LDL。而蛋黃中一種叫做卵磷脂的脂肪(磷脂質),也具有減少多餘膽固醇的功用。

「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二○一○年版)」中,膽固醇的一日建議攝取量,男性最多為750毫克,女性為600毫克。蛋一個約含200毫克的膽固醇,所以三個還在建議值內。若是膽固醇值在正常範圍內的健康成人,就算哪天吃了二個以上的蛋也無妨。

有些人相信膽固醇值越低越好,但膽固醇過多或過少都有礙健康。膽固醇值過低,會增加腦中風的發生率,而且現在已知每100毫升的血液中,總膽固醇值未達180毫克,死亡率會上升

這則常識是假的。只要LDL膽固醇值正常,吃兩個以上也可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62304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蔬菜中亞硝酸鹽 可保護血管補破網

台灣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有重大突破。

當血管內皮細胞缺氧,便容易破損,形成發炎反應。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孟子青進行動物實驗首次發現,在細胞缺氧時,蔬菜中的亞硝酸鹽會還原成一氧化氮,像補破網般修補受損細胞,減輕發炎反應,讓細胞恢復正常功能

研究成果登上十二月號「循環系統研究」期刊。孟子青解釋,許多綠色蔬菜含亞硝酸鹽、硝酸鹽,這些成分原本就存於自然界,像菠菜就有豐富的亞硝酸鹽;多數蔬菜有硝酸鹽,嘴巴咀嚼時,硝酸鹽經口腔微生物作用,也會轉化成亞硝酸鹽。這項研究證實,食用充足蔬果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研究也發現,一氧化氮主要針對「Caspase-3」作用。Caspase-3是一種水解酵素,專門調控內皮細胞生長,Caspase-3開始活化,細胞便逐漸死亡,一氧化氮會抑制「Caspase-3」作用,使內皮細胞恢復生命力。

研究團隊除進行人體細胞研究,也以斑馬魚做實驗;將綠色螢光標記打入斑馬魚血管,觀察血液循環,再放入紅色標記,結果發現血管細胞缺氧、有破洞,紅色追蹤標記便滲出血管,四處竄流。若斑馬魚游在含亞硝酸鹽的液體,亞硝酸鹽進入斑馬魚體內,就會對血管產生保護作用,紅色標記就留在血管,不再亂跑。

孟子青表示,從斑馬魚實驗可知,亞硝酸鹽可以為血管「補破洞」;圖為紅色標記跑到斑馬魚血管外的情形。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60894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睡前的十五分鐘抬抬腳運動

《不是因為幸福才笑,而是笑了才會幸福......》

這些年有時常會有些身邊的至親、朋友、同學等有不健康遺憾,在教拳中每當看見有人因身體不適, 花錢來學習太極拳時,我心中總是會有不捨與難過,因為大都是積勞成疾。
西醫無法根治、中醫調理要花錢、花時間!我們社團內也有醫師好幾位來學習太極拳藝, 只為了想用最自然的方式養生!
因為醫師們知道西藥副作用的後果。10/8參加同仁精進營,執行長林俊龍院長公開表示:要活就要動!
這時老祖宗的智慧出現了~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功補

末學提供一種簡單易學的功法。名為能量倍增操。為太極輔助功法。
只要你想要健康。只要你願意在連續二、三個月。
在睡前的十五分鐘抬抬腳
只花你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讓你精神倍增、改善體質;這個功法,約民國87年在屏東有一位太極尤師姐教我練習,當時,只要有人生理不適、便秘、胃腸消化不良、尿失禁、攝護腺腫大等, 她就免費傳授。
師姐當時對我說:如果將來有機會,要把這功法教出去造福大家。所以整理了過去的講義提供大家參考如下。
 
  在此簡述抬腳時的過程與反應

一、 在抬腳時前、後需各喝300西西溫開水,心平氣和保持輕鬆,自然呼吸、不可憋氣,靠腰力及丹田氣力來支撐身體下半部所受之酸。使身體與大腿成九十度、大腿與小腿成九十度。支撐至少十五分鐘以上。

二、 在抬腳時血液會迅速流回肝、腎,給予重新解毒排毒,此時新陳代謝增加,腰部以下會有強烈極酸的反應,為了排解瞬間增加毒素,人體腦下垂體自會分泌激素,激發潛能,加強排毒,最後在流汗中,將毒素予以排出。

三、 在抬腳時可引濁氣下行排出,升清降濁正氣倍增,體內正常細胞大曾活躍,癌細胞自然死亡。

四、 在抬腳時神闕(肚臍)及命門同運氣,打通任督氣血暢行無阻,毛細孔擴張,增加皮膚呼吸及代謝作用,因丹田訓練呼吸,減少肺部負擔胸腔之濁氣自可順利排出,解決心胸之鬱悶、心胸開朗氣沉丹田、心臟恢復正常功能,心理壓大降低、血壓隨之穩定。

五、 在抬腳時因流汗,自可將體內酸性毒素排出,血脂肪自然燃燒。脾主四肢,所以血糖可以穩定,改善脾的功能,人的性情自然溫順和譪可親。

六、 在抬腳時,大小腸自然會蠕動,膀胱更�! 酗O,男女生理功能更是增強奏效,何來秘便、月事不順、攝護腺腫大等失調症。胃腸消化、排便正常,何來肥瘦不均,胃口不開呢?

七、 在抬腳時,脊椎保持水平,全身肌肉富有彈性,氣血順暢,各關節自會增生骨髓,脊椎兩旁神經恢復平常傳導作用,何來關節退化,或長骨刺的名稱,壓迫神經的病痛呢?

八、 在抬腳時,因內臟全身運作,腦內! 革命,心理生理調適正常,何來睡眠障礙症。頭腦清醒、智慧、記憶力當然會增加,這是真善美的表現。激發意志力及吃苦耐力,方能突破酸的痛楚、障礙,達到流汗的過程,發揮抬腳的最終目:抬的愈久,活的愈久。

ATM被植入木馬程式病毒

請大家告訴大家!

前日(10/29),我在頂溪捷運站國泰世華銀行的ATM,用金融卡領錢,ATM秀出我的金融卡密碼不符,卡片無效。我把卡片退出,再試一次,ATM螢幕立刻指示要我變更密碼,當時我就懷疑那一部ATM被植入木馬程式病毒,馬上按「取消」鍵,拿回我的金融卡,再到靠近捷運服務檯的另一部ATM,結果一切正常順利領到錢。當下確定剛才那一部ATM被植入木馬程式病毒,馬上請捷運公司服務檯人員通知國泰世華銀行來處理。

ATM被植入木馬程式病毒,如果持卡人按照錯誤的螢幕指示,就會啟動木馬程式病毒,不法份子會在遠端同時取得你金融卡內的銀行帳號,及你依錯誤指示變更過的密碼,藉由網路進入你的銀行存款帳號,盜領你的存款,請大家提高警覺!!

--- 財政部臺灣省中區國稅局網站提供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神門穴就是入睡之神!

女兒很少有睡不著覺的時候。昨天晚上 9:40 女兒就鑽進了被窩。可 10:10 分的時候她跑進了我的房間說:“媽媽我睡不著!”我趕緊讓她回自己的房間,我 一邊跟著她進屋,一邊快速地轉著腦子:上星期有一天老公是半夜醒來後,翻來複去睡不著,把我也弄醒了。我迷迷糊糊地按了按他的神門穴,只兩三分鐘的工夫,我的手還沒離開,他就睡著了!想到這裏,我先按了按女兒的少海穴,剛一觸到,她就大叫起來,看她叫得厲害,我就換到神門穴,剛揉了幾下,她便開始打哈欠, 眼睛也閉上了,手也不用力了,我又按了幾下,然後把她的小手輕輕地放回被子裏,躡手躡腳地回到了我的房間。 今天早上女兒起床後,我問她:“你知道昨晚你什麼時候睡著的嗎! ?”她想了想,回答:“不記得了。媽媽你太棒了!” 我又一次成功了!高興啊!只是搞不懂 11 歲的孩子少海穴為何這麼痛?也許是學習壓力太大了。

註:神門穴:位於腕橫紋小指側端凹陷處。安定心神的作用非常強,還能瀉心火,睡前點按易入睡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肝腎功能有問題者 吃藥膳須更小心

肝炎患者不宜隨意進補。中醫師楊仁鄰表示,肝炎族群不適合自行進補,如果同時有腎病,血糖高,醣類、蛋白質等攝取也需控制

中醫師楊仁鄰表示,肝腎功能出問題者,食用藥膳得更小心。如脂肪肝未必只是肥胖引起,糖尿病、酗酒、藥物與急慢性肝炎皆可能引發脂肪肝;而面對肝病,中醫並不主張肝病患者猛吃補藥。

成人常見脂肪肝,有時脂肪在肝臟儲積的原因不在肥胖,患者必須注意背後可能的病因,才能改善;中醫不主張肝病患大補特補。肝功能異常時勿亂補,以免出問題。現代人藥材取得方便,固然養生的條件更成熟,過服之弊亦可能顯現

中醫對肝病,重視合適的調養而非一味進補。常見的調養藥膳未必都是大補的藥材。

至於肝病是否需要給予補藥,則有賴醫師判斷。體虛者,給予適量補藥提升抗病能力,但發炎指數已經飆高者,醫師提醒,不能過服補藥,否則肝臟的破壞會更嚴重;對於許多其他病毒感染疾病來說,中醫用藥原則也有類似思維

感染發炎的民眾不宜滋補,醫師認為,任何藥物都得審慎使用,甚至連進食的選擇都得更加留意,以免加重病情。病患者也必須先諮詢醫師再選擇藥膳。

中醫師陳玫妃表示,急性肝炎的飲食,應少吃動物性脂肪。若是有噁心、嘔吐、腹瀉、食慾不好的症狀時,應該要儘量避免油膩、刺激、酸辣等食。此外,應避免過度疲勞、熬夜,才能讓肝臟有足夠的代謝作用

陳玫妃表示,急性肝炎的飲食要多吃一些高蛋白的東西(如牛奶、雞蛋等),以及低脂肪的食物(尤其少吃動物性脂肪),以及要充足的糖份,以及維生素。因此,要進食一定量的新鮮蔬菜、水果。此外,煙、酒最忌諱。也不要吃過高膽固醇的食物。蔥、薑、蒜、辣椒等刺激物,最好少吃。飲食原則,儘量少量多餐,不要吃過多的甜品,以免造成誘發一些併發症,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

中醫認為,急性肝炎患者多有肝經濕熱。用藥上,若有合併腹水,現象應要加上利水之劑。若有黃膽,可加強清肝熱的藥方。若肝經濕熱夾雜脾虛,導致腹脹痛、脅熱痛、噁心、嘔吐,臨床上常用五苓散,加龍膽瀉肝湯。

當「肝鬱化火」而有脾濕情形,表現可見脅熱脹痛、易煩燥、口苦,面色萎黃、胃悶痛、食欲不振等問題。可配合再加上健脾的藥方。「氣滯血瘀」者可見脅肋會如針刺刺痛,面色晦暗、胸悶腹脹等,可用膈下逐瘀湯來改善。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60064

四肢冰冷不好受 生活照護有撇步

經常手腳冰冷的人,在生活上有撇步暖和四肢

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吳俊賢表示

第一,首重保暖,氣溫降低的時候務必穿著暖和一點,譬如圍巾、口罩、背心、手套、衛生衣、襪子等,以達到保暖的目的.

第二,可善用熱水泡腳外加按摩,溫經通絡、促進新陳代謝,同時改善足部至全身的血液循環

第三,平時少喝或食用寒涼飲品,或是避開寒涼性的瓜果,尤其是婦女,在月經期間更要避免飲用冷飲。手腳冰冷者,包括水梨、柚子、葡萄柚、奇異果、椰子、橘子、西瓜、檸檬、香瓜、柿子、鳳梨、番茄、蓮霧、桑椹等水果最好少碰

第四,包括蓮藕、茭白筍、苦瓜、白木耳、黃瓜、大白菜、絲瓜、小白菜、竹筍、半天筍、香瓜、冬瓜、茄子、蘆筍、芥菜、荸薺、芹菜、菜頭等寒涼性蔬菜,手腳冰冷的人都應該避免食用這些寒涼性蔬菜,以免進一步讓手腳變得更冰更冷

第五,持之有恆運動有助身體血液循環更順利,以便產生足夠的熱能來溫暖四肢,同時增強抗寒的本錢,自然就可以在天冷時降低發生四肢冰冷的機會,很多運動都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以微微出汗的運動最好。

第六,民眾可以藥膳食療來預防四肢冰冷,建議請中醫師確認屬於何種體質,再進行食療法改善體質,如此一來才能對症,增進療效,但民眾千萬不要道聽塗說,自己到藥房抓藥服用,因為這樣一來,很有可能身體還沒變暖卻把自己的腎臟給搞壞了!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60063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打鼾者避免仰睡 勿服過量暈車藥

醫師建議,有習慣性打鼾的民眾,睡覺時最好選擇側臥姿勢,避免仰臥姿勢,容易導致舌根下墜,加重打鼾;如果外出旅遊的話,建議打鼾者不要服用過量暈車藥,尤其嚴禁服安眠藥或暈車藥配酒喝,這樣會加重打鼾症狀

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林政佑醫師表示,打鼾就是睡覺時呼吸不順暢的表現,若是嚴重到「睡眠時呼吸會停止」,時間超過10秒以上,一個晚上反覆出現數次,長期會對身體產生傷害,例如:提高罹患心臟病、高血壓、中風、頭痛、性無能的機率。

林醫師表示,透過減肥、配戴呼吸器、止鼾牙套治療;嚴重者須施以手術治療。

http://tw.news.yahoo.com/打鼾者避免仰睡-勿服過量暈車藥-083853291.html

老化飲食肇胃癌 男是女2倍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表示,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之一,就醫時常是轉移性胃癌,經開刀及化療後存活率不高。醫生表示,胃癌與老化、飲食、家族史等有關,男性發生率是女性2倍。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腫瘤科主治醫師陳明晃表示,大部分癌症無症狀,胃癌病人就醫時都已經是轉移性胃癌,民眾應關心自我健康,若發現大便潛血、解黑便、長期胃痛、胃悶脹感、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可能是前兆

陳明晃表示,胃癌危險因子包括,50歲以上、男性比例是女性2倍、有家族史的是一般人的2、3倍、常食油炸、燒烤、含硝酸鹽與鹽漬食物、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等,甚至有研究顯示與血型也有關。

在治療方式上,陳明晃表示,評估病患及胃癌情況,若能手術切除治療則以開刀為主,若不能開刀則以化學治療為主,在化療方面,目前健保給付第一線化學藥物,存活期約1年左右。

台灣癌症基金會表示,有16%轉移性胃癌患者因HER2基因(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umanepidermal growth receptor 2)過度表現,即HER2陽性,造成癌細胞異常增長,讓腫瘤惡化,目前可自費檢驗,以評估進一步的治療方式

陳明晃表示,約6%至8%的HER2陽性轉移性胃癌病患,可進一步配合標靶藥物及化療緩解病情,然而,多數病患仍是以化療為主,不過,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未來醫學也會有其他治療方式。1001215
http://tw.news.yahoo.com/老化飲食肇胃癌-男是女2倍-134134173.html

牙科手術前 最好做個健檢

一般牙科手術多於口頭了解病人健康狀況,未實際檢測患者健康數值,牙科醫師陳嘉彬表示,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患,當糖化血色素過高,植牙成功率可能由一般人的90%以上降至50%以下

陳嘉彬指出,其他體檢數值如血小板會影響凝血功能,不足者易引發術後血流不止;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濃度顯示患者心臟狀況,他建議,在植牙等大手術前,除了口腔X光攝影,最好也檢測血糖、血小板、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三酸甘油脂、肝功能、白血球指數,來確保治療品質

http://tw.news.yahoo.com/健康快遞-牙科手術前-最好做個健檢-213000796.html

別讓圍爐變危爐-葉菜先川燙再下鍋

天氣愈來愈冷,熱呼呼的火鍋,大受歡迎。

主婦聯盟提醒,從肉品、蔬菜、火鍋料、醬料,到爐具、器皿,都潛藏健康危機。民眾最好選用有品牌有包裝的肉品,避免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電磁爐,葉菜類最好川燙後再下鍋,美耐皿材質的湯瓢,也不要放到鍋裡煮,才能吃得溫暖又健康

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秘書長呂美鸞表示,近來溫度下降,火鍋店生意搶搶滾,圍爐享用熱呼呼的火鍋,也成為許多家庭驅寒的首選。但是從肉品、蔬菜、火鍋料、醬料,到爐具、器皿,都潛藏健康危機,一不注意可能傷害腸胃,甚至影響身體健康,圍爐就成了危爐。

呂美鸞指出,以肉類來說,民眾應避免購買散裝肉品,盡量選用有包裝有品牌的肉品,少吃食品添加物,葉菜類最好先川燙後再下鍋,減少農藥殘留。尤其很多人喜歡在熱呼呼的火鍋邊,邊吃邊聊,讓電磁爐保持一定熱度,主婦聯盟建議最好不要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電磁爐,增加危害健康的風險。同時,避免將美耐皿材質的湯瓢,放到鍋裡煮。

主婦聯盟台中分事務所也建議政府,有責任增加蔬果農藥殘餘篩檢次數,適度規範,讓消費者有所遵循,才能吃得健康又安全。

http://tw.news.yahoo.com/別讓圍爐變危爐-葉菜先川燙再下鍋-040528638.html

蒜頭蒸飯

===蒜頭蒸飯===
高血壓消失了,痛風症消失了,坐骨神經痛亦消失了!!一位朋友每天吃蒜頭蒸飯,晚餐用一把蒜頭切碎煮飯,半年之後高血壓消失了,痛風症消失了,坐骨神經痛亦消失了。對於目前流行的非典型肺炎,他認為吃蒜頭是增強免疫力的方法,因為蒜頭是「窮人靈芝」,能通血管及清除毒素,以前美軍亦用作隨身解毒劑

===蒜頭炒飯===
蒜頭越多越香,拍碎,油鍋炒香蒜頭放入鹽,煮好的飯放如加葫椒鹽拌炒。〔菲律賓人的早餐都是這道主食〕蛋炒飯,起鍋前撒上一些蒜粉,保證您炒的不夠吃,太香太好吃了,
另一位朋友提醒要多食維他命C以增強抵抗力,並切忌吃煎炸熱氣食物,免引致喉嚨發炎,病毒就由此攻入。

原來薑是這樣有用:

薑湯做法
1、     約十公克的薑磨成糊狀。2、     把薑糊放入玻璃杯裡。3、     注入滾燙的熱開水。4、     加入一匙蜂蜜,拌勻後飲用。5、     男女老少都適合飲用。老薑切片或拍碎煮黑糖功效一樣,連續喝兩個月(每天早晚各喝一次)據書本記載的見證:1、     身體變溫暖,手腳冰冷的『怕冷症』體質明顯改善。2、     體重可減輕約十公斤。3、     皮膚變得細嫩。4、     去掉多餘贅肉,腰圍變細。薑對身體很有益處,愛美又想要健康的人,不妨試試看吧!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過敏兒別亂補 鼻炎病童吃益生菌症狀加重

..有過敏體質的小孩千萬不要亂補。一名過敏性鼻炎病童在吃了益生菌之後,過敏症狀反加重,連皮膚也出現過敏反應。署立雙和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李彩鳳指出,有時過敏反應與免疫系統混亂有關,不一定都是免疫力低下,如果補過頭,小孩很容易上火,進而產生各種不適症狀。

有文獻報告認為,益生菌有助改善過敏體質,上述病童很可能是益生菌產品中一些其他成份引發過敏症狀。過敏症病童食用補藥、健康食品後,如果出現異常反應,要趕緊停止食用這些東西,以免症狀更嚴重

李彩鳳醫師進一步表示,有的小孩常感冒,父母會以為小孩身體不好,就幫小孩進補,但小孩若是燥熱體質,貿然進補,容易增加身體負擔。

本月十七日後,過敏性鼻炎、過敏體質患者、病童可考慮接受三九貼治療。李彩鳳醫師指出,在陽氣啟動時,三九貼可幫助「鞏固體內正氣」,達到保健、養生效果。這是一種溫熱刺激法,原理有點類似艾灸,可刺激穴位,三九貼成分包括細辛、白芥子、甘遂、甘草、肉桂等溫陽成分藥材,將這些藥材敷貼於背部穴位,有助疏通身體的氣,也可溫補脾腎。

不過實熱體質患者不宜接受三九貼,實熱體質患者一旦接受三九貼,等於熱上加熱,身體可能無法承受。另外患者接受治療前,要評估皮膚會不會對三九貼起過敏反應。

李彩鳳醫師提醒,有過敏體質的小孩子作息要盡常,盡量不要太晚睡。規律、適度運動有助調整免疫系統,最好別吃冰冷食物、甜食。以甜食為例,甜食會使流鼻水、鼻塞、咳嗽等症狀加劇,少吃為妙

http://tw.news.yahoo.com/過敏兒別亂補-鼻炎病童吃益生菌症狀加重-155855113.html

胃癌飲食呵護 助患者解決食不易

轉移性胃癌不僅存活期不高,且患者也因治療過程中導致疲倦、噁心、疼痛、吞嚥困難、嘔吐、厭食與腹水的症狀,讓進食成為既痛苦又艱難的事。為此,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推出「胃癌飲食呵護手冊」,幫助胃癌患者與家屬解決「食」在不易的問題。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張正雄醫師表示,過去轉移性胃癌患者僅能依靠化療來控制病情,存活期通常不超過一年,且因為癌細胞轉移,多會造成嚴重腹水、吞嚥困難與腸阻塞,嚴重時無法進食,只能進行管灌飲食、或是經由腸造口灌食。張正雄醫師也表示,經歷過手術或化學治療之後,臨床上常見病人的體重減輕10公斤以上,而在醫學上體重減輕10%,即代表有需要接受營養照護。

隨著醫療的進步,轉移性胃癌也早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臨床統計約有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為HER2陽性基因,張正雄醫師提出,一項名為ToGA的第三期全球臨床試驗報告已經證實,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搭配化療,針對HER2蛋白質過度表現的族群,大幅延長中位存活期達35%,由11.8個月提升至16個月,突破過去轉移性胃癌治療上,中位存活期不超過一年的瓶頸。

且部分經治療達緩解的病人,將可因病情改善或暫停化療,而部分解除疲倦、噁心、疼痛、吞嚥困難、嘔吐、厭食與腹水的症狀,使患者的生活品質得以提升。

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胃癌飲食呵護手冊,內容包含醫師專業建議、胃癌治療新趨勢、創意美味料理食譜、及營養分析等豐富資訊,有興趣的胃癌患者與家屬,屆時可於各大醫院癌症資源窗口索取,或致電台灣癌症基金會洽詢:(02)8787-9907

http://tw.news.yahoo.com/胃癌飲食呵護-助患者解決食不易-155855137.html

分享--彙集全球21​位醫生的經驗和智慧

top 1. 眼科
top 2. 口腔
top 3. 消化內科
top 4. 心血管
top 5. 呼吸內科
.....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便秘嗎?吃番薯

【聯合晚報╱彭宣雅】 2011.12.10 02:30 pm

天氣漸涼,來一個暖呼呼、甜絲絲的烤番薯是一大享受。台灣人與番薯有著濃厚情感,早年生活條件不佳,是裹腹最好的食材,現在經濟情況提升,番薯成了健康養生的代名詞,不僅一年四季都可享用,還可增進排便順暢。

全家便利超商去年底看見番薯商機,在超商推出現烤番薯,沒想到一年來竟賣出800萬顆,營業額破億,累計一年使用超過200萬公斤台灣在地番薯,讓番薯身價一夕間大翻身。除現烤番薯,另外還推出番薯麵包、番薯蛋糕等烘焙產品,讓「吃番薯」變得很流行。

今年超商持續與國內最大番薯產銷班「台南市新化區食用甘藷產銷班 (瓜瓜園)」合作,明年超商需求量可增加到350萬公斤,契作面積從200公頃增加到450公頃,顯示國人對番薯的偏好。

75歲的番薯老農陳秀一表示,早年種番薯根本不值錢,都拿去做飼料、番薯粉,一公斤僅賣「幾角銀」,有的甚至直接當肥料,沒想到現在種番薯竟然比種稻賺得多,種了60年番薯,第一次發現,其實消費者很愛吃番薯,現在番薯賣得很好、「真值錢」。

番薯產銷班班長邱木成說,透過科技栽培,高品質的番薯大小適中、甜度高。家庭主婦直接放電鍋、烤箱,熟了可連皮一起吃;冬天放點老薑、紅糖煮薑汁地瓜湯也非常養生。許多上班族大多外食,纖維質攝取不足,不少早餐店業者將番薯拌成沙拉,讓忙碌的上班族當早點吃,可增加纖維攝取,也可解決便秘問題。

雙和醫院營養室組長莊世玟表示,番薯是非常營養且取得方便的食材,幾乎沒有人不適合吃。但番薯膳食纖維含量高,容易脹氣的人吃多了胃會不舒服,且容易排氣,糖尿病患也應依據營養師建議適量攝取
她提醒,再好、再健康的食材,都應該酌量食用,因此不建議把番薯當作主食或大量吃,因為番薯吃多熱量高,也容易發胖。

番薯低卡蔬食餐

材料:

生菜沙拉1份、烤熟番薯1條、沙拉醬少許。

作法:

1.烤地瓜切片置於生菜沙拉上。

2.淋上沙拉醬,完成番薯野菜沙拉。

薑泥番薯湯

材料:

九份地瓜圓50克、黃肉番薯100克、薑泥15克、紅糖5小匙。

作法:

1.番薯洗淨,不去皮直接切塊。

2.加入適量的水,連同地瓜圓下鍋煮熟。

3.加入紅糖調味。

4.食用時加入薑泥調味即可。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772842.shtml

中國進口烏魚子-驗出致癌孔雀綠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近日查獲中國大陸進口的冷藏烏魚子違法含有
致癌禁藥孔雀綠,甜椒也殘留超量農藥芬普尼。此外,韓國進口的蘋果農藥殘留也不符合我國規定。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副組長馮潤蘭提醒,民眾選購烏魚子等產品時,一定要注意有無清楚食品標示,也要看一下製造日期、保存期等;最好避免購買來路不明食品。

至於韓國蘋果方面,馮潤蘭指出,韓國蘋果現在採逐批檢驗,只要驗到的產品不合我國規定,就會要求不得進口。

邊境抽檢不合格產品還包括印度進口的紅辣椒粉與馬來西亞進口的果仁酥。印度紅辣椒粉殘有超量農藥克凡派、芬普尼。馬來西亞果仁酥中的黃麴毒素也超過標準

馮潤蘭表示,各國使用農藥的規定不一樣,但食品若要進口到我國,就得遵守我國標準,就好像我們要將食品出口到其他國家,也要遵守其他國家標準一樣。希望食品進出口廠商多注意產品是否符合標準,這樣對民眾健康也較有保障.

http://tw.news.yahoo.com/中國進口烏魚子-驗出致癌孔雀綠-155928190.html

老年黃斑部病變

鈔票數不清楚、看書時字體扭曲,小心!極可能是罹患了「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部主任陳珊霓表示,有吸菸、高血壓、高血脂或眼睛常接觸強烈陽光的民眾,應隨時注意視力的變化,若發現看東西時,出現模糊、扭曲或變形,甚至中央有黑影或部份產生空缺的情形,就應盡速求診,避免此病惡化,造成失明。

「錢就掉在我眼前,怎麼撿不起來?」80歲的孫伯伯,平常剁菜、稈餃子皮都一手包辦,但約3、4年前,卻突然發現右眼有異狀,剁菜粗細不一、稈的餃子皮大小也不均勻;過年寫春聯時,不但字體變得扭曲,字與字間還會重疊在一起,當時以為只是年紀大了視力減退,直到發現右眼看東西時,中心一片黑暗,才趕緊就醫,並得知罹患了「老年黃斑部病變」(簡稱AMD),但因延誤太久,右眼幾乎已看不見。

陳珊霓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相當常見的疾病,除了好發於年紀較大或有家族病史的人,吸菸、高血壓、高血脂或眼睛常接觸強烈陽光等族群,也要隨時注意是否有「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徵兆。另外,一隻眼睛已罹病的病患,另一隻眼睛罹病的機率也非常高,因此陳珊霓提醒,若有一眼已罹患黃斑部病變,務必注意另一眼的狀況,並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時機。

目前「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已有最新的治療方式,陳珊霓說,只要將新生血管抑制劑直接注射至眼睛內部,不僅可減輕以往治療對眼睛的副作用,還可有效改善受損的視力,且今年已通過國內健保給付,病患可透過醫師提早申請使用,每年共給付3針,對病患是一大福音。

如何判斷是否罹患「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陳珊霓建議,一般民眾可向視網膜專科醫師索取「阿姆斯勒量表」自我評估,或在家中的磁磚牆面前,距離約30公分,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方式檢測,一旦發現有模糊、扭曲或變形,甚至中央有黑影或部份出現空缺,就應盡速求診,把握黃金治療期。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陳珊霓提醒,「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目前沒有特效藥,但病患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每1到2個月回診追蹤,就能降低失明的威脅,並有效改善視力

http://tw.news.yahoo.com/視力模糊扭曲-小心黃斑部病變-091600240.html

魚+豆腐+味增→癌細胞不易於體內存活!

魚 和 豆腐搭配營養互補防病,很多人都知道魚的營養價值高,台灣新光醫院腎臟科醫主治師江守山認為,吃魚的防癌效果更勝於水果。江守山在他的新書「 江 醫師的魚鋪子」中,建議民眾可將魚 和 豆腐搭配吃,不但營養互補,還可以防病。

江守山說,從營養成分上來說,魚 和 豆腐中的蛋白質都是不完全,但二者搭配可以取長補短。其次,魚 和 豆腐一起吃,對人體吸收豆腐中的鈣,能起更大促進作用。
江守山說,豆腐中雖然含鈣多,單獨吃並不利人體吸收,魚中豐富的維生素D有助人體對鈣吸收率提高20多倍。

其次,魚肉含有較多的不飽 和 脂肪酸,豆腐中蛋白質含有大量大豆異黃酮,兩者都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一起吃對冠心病 和 腦梗塞防治很有幫助

不少食品廣告強調含有能讓孩子變聰明的DHA,而魚類中的DHA就很豐富,不過,DHA屬高度不飽 和 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江守山建議,魚買回後愈早煮愈好,且烹調時,最好用清蒸或烤,或利用國外非常流行的海鮮沙拉,儘量避免油炸,才能留住最多的DHA。

江守山也整理出幾大吃魚守則,包括過紅過白不吃、水色不對不吃、醃製產品不吃、超量生產不吃、價格離譜不吃、魚皮及內臟少吃、大型深海魚少吃、生魚片冷涷後吃、烤或蒸或煮為主。
專家建議:年過30的人,必須多吃魚湯,尤其45歲過後的人每兩日更須攝取鮮魚湯與吃魚/豆腐/味增/蔬果,如此一來疾病將減至最低,癌細胞亦不易於人體內生存

【以下摘自Yahoo網路新聞】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錯誤卸妝與洗臉 皮膚乾燥元兇

..每到冬天,愛美女性最煩惱的莫過於皮膚乾燥這類問題,想當水美眉,不能光靠塗塗抹抹,日本有皮膚科醫師指出,錯誤的卸妝、洗臉方式,其實才是破壞皮膚保溼的元兇,一起來看看。

天氣又冷又乾燥,愛美女性最怕皮膚也會變得又粗又乾,不想乾巴巴,人同此心,藥妝店裡吃的喝的塗的抹的,各式各樣的保溼產品佔據一大片櫃位,光是保溼乳液就有上百種,業績一年比一年好。

為什麼日本女性容易皮膚乾?其實有一個主要原因,是日本冬季的溼度一年比一年低,以東京今年1月份來說,平均溼度只有36%,這種溼度其實比埃及的開羅還要乾,氣候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是女性的生活習慣。

先讓我們來看看皮膚的構造,皮膚表層分布皮脂,能留住肌膚水分,然而過度使用卸妝產品或洗面乳,就會將皮脂洗去,水分當然容易流失,皮膚不乾也難,所以洗臉不能洗過頭,其次女性再愛美,也最好不要在太年輕時就開始化妝,因為十幾歲的皮膚還很薄,卸妝時也容易流失水分

那麼怎麼洗臉才不會洗過度呢?

首先要先讓洗面乳在手掌上打出泡泡,泡泡越細對皮膚越好,其次是水溫,33度左右偏冷的水,最不刺激肌膚,注意這些小細節溫柔對待,就是遠離乾巴巴的第一步。(民視新聞崔立潔綜合報導)

http://tw.news.yahoo.com/錯誤卸妝與洗臉-皮膚乾燥元兇-160136908.html

減緩關節退化 少吃油炸多水煮

三軍總醫院醫師劉峰誠今天表示,糖化終產物(AGES)與退化性關節有關,身體會自動產生AGES,致身體僵硬及誘發老化疾病,但經高溫炸烤煎的肉品也會產生,建議改變烹煮方式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治醫師劉峰誠今天表示,超過8成75歲以上老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除老化原因外,還有其他因素,例如肥胖、外傷、基因和內分泌都會影響。

劉峰誠今年以研究糖化終產物在退化性關節炎(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Products, AGES)的致病機轉為題,將研究成果發表在牛津風濕雜誌(Rheumatology),指出糖化終產物與老化及退化性關節炎間的直接關係。

劉峰誠表示,糖化終產物會長期存在體內,而無法代謝更新的蛋白質被糖化後,身體組織就會變得越僵硬且沒有彈性,並促使各種老化疾病症狀產生,如白內障、糖尿病併發症、阿茲海默症、皮膚彈性減弱、動脈粥樣硬化等等

劉峰誠說,糖化終產物除了身體自主產生外,還有一部分來自飲食,國外研究顯示,以烤肉、乾煎、及油炸方式烹飪的肉品較生肉多10至100倍的糖化終產物。

劉峰誠建議,改變烹煮方式為水煮、清蒸、川燙為主,在烹調過程中加入醋或檸檬汁,減少烹飪時間,無需高溫,可降低身體攝取糖化終產物。1001207

 http://tw.news.yahoo.com/減緩關節退化-少吃油炸多水煮-102425798.html

抗氧化成分高的食物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天氣轉涼,也進入了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醫師提醒心慢性病患以及上了年紀的人,要特別注意照顧健康!一旦忽略了心血管的照顧,那麼中風、心肌梗塞很可能在無聲無息中找上門,甚至年紀輕輕就面臨猝死危機

抗氧化成分高的食物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要怎麼保護血管彈性,延緩血管老化速度?

多項研究已經證實,適量食用含抗氧化成分的食品,如維生素C、E,綠茶中的兒茶素、輔酶Q10、硫辛酸以及蝦紅素,有助於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也就是俗稱「壞膽固醇」)的氧化反應,減少血管內斑塊形成,以及中風、動脈硬化的風險

**抗氧化劑「超級明星」---蝦紅素

在抗氧化劑當中,蝦紅素被視為「超級明星」,蝦紅素是從微藻(Haematococcus生紅球藻)萃取出來,抗氧化能力是維生素C的6000倍,是輔酶Q10的800倍,比起硫辛酸、維生素E和兒茶素也分別高出75倍到560不等,對於抗氧化需求高的人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鮭魚、龍蝦、螃蟹等食物中含有蝦紅素,不過想要吃到一毫克的蝦紅素,每天約要吃到200公克的鮭魚,對於外食族或是年長者來說,除了可能會吃膩、花費也很高,這時候最簡單方便的方式就是,選擇含有蝦紅素成分的保健食品,作為補充抗氧化劑的來源

年長者、工作壓力大 都需要補充抗氧化劑

心血管疾病威脅國人健康,不僅僅是上了年紀的人要特別注意,平常生活緊張、壓力大,或是高油高脂的飲食、家族病史、缺乏運動以及過量的菸酒,都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一旦血管漸漸失去彈性,血液循環不順暢,動脈硬化、高血壓、中風甚至猝死的風險就會大大提高。

醫師建議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家族病史以及定期健康檢查,視個人狀況食用優質抗氧化劑,可以幫助延緩血管老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8025

口臭,頭皮屑...居家療法

在安靜的辦公室或重要的場合,突然發出「咯、咯」的打嗝聲卻無法抑止,引人注目?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惱人小麻煩,總令人難以啟齒,有人會在「不好意思看醫生」、「這很常見啊!不用看醫生吧?」的不確定間擺盪,有人則抱持「反正先去看醫生再說」的念頭。

其實,許多常見症狀是能自行初步判斷,排除就醫的必要,在家就可以解決的。同時,你也可透過閱讀本書,累積知識、學會分辨,判別有些症狀不可輕忽,應即刻就醫。

就醫前的120個居家療法》邀集全美最佳醫院──梅約醫學中心的專業醫療團隊,針對上百種生活中常見的病症,引導大家了解病症發生的原因,提供實用又健康的方法。告訴你如何判斷就醫的必要與時機,讓每個人都能先行在家進行簡易的照護,不僅能減少使用健保卡的頻率,更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自我預防和管理疾病。

..以下從書中挑選5個常見惱人症狀,教你不用擔心:

口臭,頭皮屑.....

更多資訊詳

該買洗選蛋嗎?

美味的蛋料理收服大人小孩的心,無論煎、煮、炒、炸都好吃,是居家常備食材,就算再忙碌或不諳廚藝,也能簡單煎個荷包蛋、或打個蛋花湯來喝。

面對貨架上琳瑯滿目、價格差距大的蛋群,該怎麼選對兼具安全和美味的健康好蛋?居家又該如何存放?

關於雞蛋的6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Q1雞蛋的膽固醇高,少吃為妙?

一顆雞蛋重約50~60克,含有250毫克左右的膽固醇,相較於其他食物,比例似乎高了點,讓許多人「聞蛋色變」,擔心吃了蛋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導致心血管問題。

其實,雞蛋並非高膽固醇的禍首,「真正可怕的不是蛋,而是飽和脂肪酸,」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日常飲食油膩、嗜吃肥肉的人,由於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刺激體內膽固醇合成,更易導致血脂飆高

並且,血液中將近八成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身體機能正常的人可自行調控,吃進膽固醇量多時,體內合成量就會減少,多餘的膽固醇也會自行代謝掉,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

除此之外,蛋黃中含有豐富卵磷脂,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的膽固醇)降低,適當攝取反而能幫助血液流通順暢。

因此,趙強建議,健康的成年人可每天吃一顆蛋,即便是高膽固醇患者,也不必完全捨棄不吃,每週約2~4個即可

Q2新鮮雞蛋怎麼挑,愈大顆愈好嗎?

許多人挑選雞蛋時,總覺得愈大顆愈經濟實惠,事實上,母雞每天下蛋,隨著年齡增長,產道也變寬,產下雞蛋的體型便相對較大,雖然大蛋和小蛋所含養分相差無幾,但是年邁母雞常有其他問題。

台灣優良蛋品協會理事長邱石崇提醒,明顯過大的雞蛋通常兼有蛋殼較薄的問題,代表母雞的健康情況不佳,甚至可能染病,因此他建議,選擇中、小型的雞蛋比較安全。

至於蛋品是否新鮮,購買時可用手感測試,新鮮的蛋拿起來沉甸甸、蛋殼也較厚。雞蛋打開後,蛋黃膜很有彈性,蛋黃完整、挺實,不會稀糊散開;如果發現一小坨白稠狀不明物,那是用以固定蛋黃不受碰撞的「卵繫帶」,更表示這顆蛋很新鮮。

除此之外,選蛋時最重要的一個原則,是確定蛋殼無裂痕、破損。中興大學微生物暨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張照勤指出,只要蛋殼有裂損,病菌就會入侵,這時無論雞蛋本身再怎麼新鮮、乾淨都於事無補

Q3該買洗選蛋嗎

雞蛋是否應洗選,業界仍然各執一詞,有人認為洗選可滅除表殼髒污細菌,食物安全較有保障,但也有業者反應,洗選後的雞蛋失去保護膜,反而容易腐壞

雞蛋究竟怎麼洗?怎麼選

中國文化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長王淑音指出,完整洗選應包括外觀檢查、清洗、風乾、封蠟、篩選(如聲納檢查或照蛋檢查以挑出血蛋等不良品)、重量分級等步驟。目前國內具規模的蛋商多有合格的洗選設備,幾乎不必人工操作,就能洗選出表面乾淨無菌、規格標準的雞蛋。

不過,並非洗選蛋一定好,「我們最怕洗選設備不完整、『洗半套』的那種,」王淑音不諱言,有些蛋農或規模較小的廠商,買不起全套洗選設備,只取其中幾個步驟來做,甚至自製洗選機,一旦溫度沒控管好、或添加殺菌劑的濃度沒算準,雞蛋可能愈洗愈髒。

最恐怖的還是宣稱「手工洗選」的商品。邱石崇曾看過一處專門販售高檔食材的商店,宣傳海報上斗大的「手工洗選」,讓他差點昏倒,「放一桶水,然後一顆顆雞蛋放進去洗,最後擦乾,你想想那桶水有多髒,本來沒污染的蛋也跟著遭殃,」他搖頭大嘆。

因此他們同聲建議,雞蛋洗選有利食物安全,其中又以CAS認證蛋品的控管較嚴、洗選流程有保障;一般洗選蛋則儘量找知名蛋廠的商品,並冷藏貯存

食材達人朱慧芳另有想法。她認為,如果能親訪產地觀察,便可以從雞隻的生長環境看出雞蛋的品質和安全,母雞若在環境好、空間廣闊的地方成長,病菌肆虐機率較低,就不需用藥,這樣的雞蛋就算不洗選,本身就很乾淨。不過她也補充:「如果對於雞蛋來源一無所知的話,我還是會先選洗選蛋。」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57期;訂閱天下雜誌電子版】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358582

女性荷爾蒙是一把刀的兩刃

惠普公司前董事長派翠西亞‧鄧恩(Patricia Dunn)四日因卵巢癌病逝,享年五十八歲。

女星徐華鳳因胃癌癌細胞擴散導致多重器官衰竭離開人世,結束短短41 歲生命。

醫師表示,女性荷爾蒙易導致胃癌細胞擴散轉移、預後較差;但卵巢癌的發生成因不明,至今仍無法證實是否與女性荷爾蒙或停經早晚有關。

「女性荷爾蒙是一把刀的兩刃。」台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吳明賢說國內男性胃癌患者較女性多,約一點五或二比一;因為在正常情況,健康女性的女性荷爾蒙可保護胃黏膜免於發炎、降低胃癌發生率。但隨著女性停經、進入更年期,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因此,五十歲以後,婦女罹胃癌人數攀升,男女比達一比一,有時甚或高於男性

http://udn.com/NEWS/WORLD/WOR2/6765532.shtml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新聞辭典-電磁波 無所不在

電磁波在現代生活中幾乎無所不在,它是電場、磁場交互作用形成,與光和熱都是一種能量。

電磁波主要分游離及非游離兩種:

家裡的電風扇、吹風機、果汁機、微波爐,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手機等發出的電磁波,屬於非游離電磁波,不會產生輻射傷害,主要是造成溫熱效應

醫院使用的X光和治療腫瘤的射線屬於游離輻射,可能傷害人體細胞,需要特殊的防護措施

電磁波有不同頻率,由低至高排列依次是:家電用品、廣播電視無線電波、微波爐、手機、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γ射線(伽瑪射線)。

環境中也有地球的電磁場及人為的電力波,變壓器、高壓電線都會產生極低頻率電磁波。

有研究指出,電力波可能與白血病、腦瘤、乳癌、黑色素癌,淋巴瘤、免疫力降低有關,但仍缺乏進一步研究證實

家庭電器的電磁波多只是短暫接觸,效應隨距離增加而下降,因此影響較難評估。

http://tw.news.yahoo.com/新聞辭典-電磁波-無所不在-213000767.html

晚期大腸癌合併療法-延活28個月

大腸直腸癌是台灣目前成長速度最快的癌症,每年患者增加率仍以26%持續攀升,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蔣鋒帆醫師表示,大腸癌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過去大腸直腸癌只要轉移,醫師就沒什麼武器,目前在化療及標靶藥物的應用下,並非所有患者適用同種標靶藥物,可進行基因檢測再選擇適合標靶藥物

蔣鋒帆醫師說明:

大腸直腸癌在治療後前三年特別需注意復發與轉移,常見的遠端轉移部位為肝,其次是肺部、骨頭的轉移。遠端轉移或是復發腫瘤於手術切除後,應使用化學藥物作全身性治療,若搭配合併使用標靶藥物,可提高晚期患者存活時間至28個月以上,腫瘤反應率可至百分之六十;目前治療藥物的給付標準,針對晚期轉移患者,今年六月有條件開放給付化學治療藥物抗癌妥(Campto)合併標靶治療藥物癌思停(Bevacizumab)做為第一線治療。

蔣醫師表示,通常化療療程須持續施打12個循環,每次間隔2週,由於每種化療藥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對於患者也有不同的副作用,如草酸鉑類藥物會造成周邊感覺神經病變,例如手腳麻痺、感覺神經異常與藥物過敏等症狀,且副作用感會隨著周期性的施打而累積,目前長期使用較無有效的副作用預防方法,而健保給付可合併使用標靶藥物的抗癌妥,其副作用為白血球下降或腹瀉脫水,醫師多合併注射顆粒性白血球生長激素(G-CSF)及給予止瀉藥加以改善,一旦停藥後,症狀即會解除。

http://tw.news.yahoo.com/晚期大腸癌合併療法-延活28個月-160054800.html

年輕女性防心血管問題 多吃魚

.(法新社華盛頓5日電)

最新丹麥研究指出,正值生育年齡的女性可定期食用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來降低心臟問題發生風險

研究刊登在「高血壓:美國心臟學會期刊」(Hyperten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首次檢視年紀較輕、15至49歲的女性,並探討魚類在飲食中對目前心臟問題可能性的影響,而非如何影響壽命長短。

研究指出,「那些不太吃魚,或是從來不吃魚的人,在8年內發生心血管問題的機率,比其他定期食用魚類女性高出50%」。

而那些很少或是從來不食用魚類的女性,和每週定期吃魚的女性相比,心臟問題風險比後者高出90%。

鱈魚、鮭魚、鯡魚和鯖魚都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回報最常食用上述魚類的女性,較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主要研究人員斯楚姆(Marin Strom)表示:「那些食用魚類的女性應該覺得研究結果激勵人心。重要的是,我們要強調,為了取得食用魚類和魚油的最大效益,女性應至少每週兩次以魚類為主食。」

斯楚姆為哥本哈根國家血清研究所(StatensSerum Institut)胎兒編程中心(Center for FetalProgramming)博士後研究員。

這起研究只針對食用魚類,並未探討攝取魚油營養補充品

http://tw.news.yahoo.com/年輕女性防心血管問題-多吃魚-003505877.html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腎功能分期 看腎絲球過濾率

..今年92歲的李阿婆由兒子陪同前來門診,已經72歲的李伯伯拿著衛生所檢查報告說:「張醫師,我媽媽抽血報告說腎功能不好,可是我看這個抽血報告上的腎臟指數肌酸酐是1.4,明明就是在正常範圍,可是醫師說年紀大腎臟功能會退化,一定要我帶媽媽來看腎臟科門診…」

李阿婆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已經20年,在家人悉心照顧下,血壓與血糖都獲得良好控制,尿液檢查顯示有尿蛋白3+,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是35(mL/min/1.73m2),依照慢性腎臟病的分期,已是第三期的中度慢性腎衰竭。李伯伯非常緊張地說:那怎麼辦,不是說第五期就要準備洗腎了,媽媽很快就要洗腎了嗎?

今年七月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剛公布台灣老化地圖,預估在民國114年時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會超過20%,成為超高齡社會,根據國民健康局的調查顯示,近九成老人自述,曾經被醫師診斷至少有一項慢性病。人口老化、高齡社會的健康生活已是無法避免的重要議題。

根據美國腎臟資料系統(USRDS)統計,台灣洗腎的發生率與盛行率已是世界第一,腎臟病已取代肝病成為新的國病

台灣腎臟醫學會資料亦顯示,糖尿病與老年人為末期腎臟疾病兩大原因與族群。傳統抽血檢測血清尿素氮與肌酸酐作為評估腎功能之依據,不但敏感度不高,容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在老年人及營養不良者更容易低估腎功能之異常,要更準確評估慢性腎臟病的嚴重程度,應以腎絲球過濾來做分期。

正常腎絲球過濾率在年輕人約120~130,隨著年齡增加,30歲以後每年會以0.8的速度下降,台灣本土研究發表在國際重要期刊Lancet的統計資料亦顯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1/3有慢性腎臟病,年紀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

腎臟是無聲的器官,大部分的腎臟病是沒有症狀的,政府提供的免費成人健康檢查大家一定要參加,40歲以上至未滿65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給付1次。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高危險族群應每3至6個月接受抽血及驗尿追蹤檢查。老年人在腎臟病的控制與其他腎臟疾病相同,飲食上要少鹽少油,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蛋白尿、控制血脂肪、控制尿酸、避免抽煙、避免感冒和過度勞累、避免會傷害腎臟的藥物或檢查。特別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因腎絲球過濾率下降,需使用藥物時應依腎絲球過濾率調整藥物劑量,以減少身體負擔

嘗試與李伯伯以及阿婆解釋:「阿婆,我們身體的器官就像機器一樣,用久了,多少都會比較差一點點,但是就像機器,只要好好保養,我們好好合作,妳這個還可以用20年沒問題的。」

李阿婆與李伯伯似乎鬆了一口氣,笑著走出診間…。

http://tw.news.yahoo.com/腎功能分期-看腎絲球過濾率-155907660.html

常吃藥,會不會傷腎?

..雖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腎絲球炎等,皆是傷腎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但藥物所造成的腎傷害,絕不能忽視

張奶奶年紀愈來愈大,有時候膝蓋會不舒服,貼心的媳婦開始幫她補充葡萄糖胺,而這一天張奶奶興沖沖的拿著一個瓶罐給媳婦看,用極度誇張的語氣說:「這藥劑是隔壁王奶奶推薦的,很多人因為膝關節退化就去買貴貴的補品,她們很聰明,現在都是吃這罐電台推薦的藥劑來補骨質。」媳婦看了看包裝說:「這樣好嗎?來路不明的藥不太好吧?」張奶奶急忙把罐子搶過來說:「沒關係啦,就算有病吃藥、沒病也可以補身體啊!」

這樣的例子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個案,藥物濫用始終是老人家罹患腎臟病的隱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黃尚志表示,台灣人愛吃藥、愛進補、迷信偏方等習性,所造成的尿毒症不在少數,一般民眾到醫院看病,總覺得要打點滴或拿到藥才算「有看到」,其實有些來路不明的藥物,摻雜重金屬或止痛劑等非常傷腎,亂上藥房買成藥解決病痛,有時候非得等到腎臟出了問題,才願意面對現實的就醫,這時候往往只能走上長期洗腎一途了。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和發生率,高居全球第一。而且比末期腎臟病早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調查亦高達9.8%。雖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腎絲球炎等,皆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但藥物所造成的腎傷害,絕不能忽視。臨床上就有民眾亂服用藥物、偏方,增加腎臟負擔,當出現腎臟病變時,又嘗試偏方,不循正規醫療管道,更易使病情惡化導致尿毒症,顯示國內的腎臟病衛教宣導,還是有努力的空間。

3大類傷腎藥物

含馬兜鈴酸中藥材

10年前在比利時傳出許多婦女服用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的減肥藥品,產生腎衰竭後,醫界才證實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會導致癌症和腎病變,之後相當迅速的讓法國、英國、加拿大、美國等11個國家,明文禁止進口販賣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材。所幸台灣在2003年11月4日,衛生署也已禁止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5種中藥材及其相關製劑,這幾年來已不再出現典型的馬兜鈴酸腎病變病例。

但腎臟醫界相當注意是否有新的病患,因為這代表仍存有非法管道或另有他種未知的腎毒性藥物,不論對政府或醫藥界,都是一個值得重視與密切觀察的議題。

止痛藥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

長期服用止痛藥及很多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劑,也會影響腎功能,尤其是對一些腎臟疾病或腎功能已受損的患者。罹患關節炎、痛風、長年腰痠背痛、頭痛的民眾,使用這類藥物非常常見,特別是關節炎的發炎,像是痛風患者。黃尚志進一步說明,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痛風年齡層逐漸下降,像最近天氣冷大家愛吃火鍋,一頓下來又是海鮮、內臟,又加上喝湯、喝酒後,痛風特別容易發作,為治療疼痛開立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中,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傷胃之外,還會影響腎功能。

在一些情況下,如已經存有腎功能障礙或脫水狀態,再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或更加影響腎絲球功能,或長期造成腎間質炎等,所以,通常會經由醫師判斷後,有腎臟病的患者會盡量避免。

感冒糖漿

坊間常有廣告打出感冒糖漿一箱箱搬,或止痛劑無節制地使用,服用超量除會造成急性傷肝、傷腎、傷胃腸外,長期服用也會造成慢性腎臟間質性腎炎,甚至長出泌尿道惡性腫瘤,千萬不可不慎。

藥物、保健食品,皆需醫師評估

藥物就像刀的兩面刃,用得好可以治病,使用不慎時,就可能造成傷害。所以,在醫療處置中,常會面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抉擇,藥物適度且慎重的使用,是必要也是必須的,不必因為過度擔心藥物造成腎臟負擔,而因噎廢食不敢用藥。醫師建議慢性病患者,用藥應經過專業醫師評估,醫師方面也必須在用藥的同時,追蹤患者腎功能,雙方配合同時關注的話,就不必擔心用藥傷腎的問題。

另外,問診時總是會有患者,拿著電台推薦或親友傳銷的藥品或是保健食品來諮詢,黃尚志說,保健食品也有可能含有傷腎成分,但更多的是誇大效果,利用民眾認為便宜沒好貨的心理,這類保健食品價格常都開到天價,造成民眾以為買到特效藥。因此,顧腎的第一步,還是小心用藥別亂吃,保健食品也最好經過專業諮詢,重點是要持續關注自己所吃下肚子的東西,是真的藥品,還是營養品。

定期健檢,掌握腎指數

黃尚志不斷強調,捍衛腎臟並非只有從腎臟科的檢查做起,應該是各醫療照護從事者與各科一起來,因為由於其他病變引起的腎衰竭不容忽視,且早期的腎臟病患者並不在腎臟科,而是普遍存在於各個科別中,但是只要透過簡單健康檢查數據,就可以得知腎功能的狀況,比方說蛋白尿數值就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指標,也是許多腎病患者被發現進而追蹤的第一個指標。另外,血糖和血壓控制也絕不能疏忽,殊不知一些三高患者血糖、血壓沒控制好,造成心臟、眼睛、腎臟等受到影響,而以上這些警訊,都可藉由定期健康檢查,透過驗血、驗尿的數值來比對。

同時,若原本就是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亦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長期服用藥物的人,都是尿毒症高危險群,針對腎臟功能的檢查就應該更密集,至少每3~6個月檢查1次,以確保自身健康。

一旦確定發現自己的血壓、血糖或血脂過高的人,並非一定就會造成腎衰竭洗腎,只要好好遵從醫囑、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必要時按時吃藥,就算不一定會恢復到以往的腎臟功能,至少不會往慢性腎臟病的方向演變。在臨床上的確有原本是第三期的患者,10年後仍舊維持在第三期,甚至回復到第二期的患者也是有的,這就是黃尚志強調從患者自覺做起的意思。

面對洗腎威脅,不可不慎

知道問題在哪裡,進而解決問題,是大家都知道的步驟,但是面對國人腎臟病危機,卻有著一定的難度,因為推估全台約有180萬人罹患慢性腎病,但是卻不自知,這些人都是洗腎的高危險群。初期的慢性腎臟疾病可能不會有非常明顯的症狀產生,但是如果腎臟功能持續下降,患者就會因為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液體,而產生血壓上升、水腫、貧血、倦怠等症狀。

血壓突然上升和下肢出現水腫,都是腎臟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再者有人會出現貧血,這時候常常伴隨的疲倦感,也會揮之不去,再嚴重的話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不過,醫師也指出,並非腰痛就是腎臟出了問題,當然還是必須透過醫師問診,確實做身體檢查之後才能得知。

洗腎的警訊

需不需洗腎,目前最精準的方式,臨床上還是以腎絲球的過濾功能指數當作重要指標,將腎病變由輕至重分為5級,由於腎臟機能通常低於30%,才會開始出現明顯症狀或其他檢驗數據異常。所以,若無檢查掌握血壓、血糖狀況,光靠身體出現症狀判斷,通常腎功能已惡化到相當程度。若是已經進入第5期(腎絲球濾過率低於每分鐘15毫升)統稱為「末期腎衰竭」,就隨時都要有進入長期透析,也就是洗腎的心理準備。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45期】

http://tw.news.yahoo.com/常吃藥-會不會傷腎-135131914.html

顧腎該怎麼吃?

大家都知道腎臟保健要減少鹽分攝取,殊不知油炸類的食物,也是腎臟不喜歡的食物,最好也盡量避免。

大家都知道腎臟是身體新陳代謝、排除廢物、排毒和維持體內液體平衡的重要器官,而如果想要保顧腎的健康,就應該讓專家教你該怎麼吃,掌握飲食大原則、調整改變飲食習慣,吃對了,就能顧胃又養腎。

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暨長庚內科腎臟科教授林杰樑曾經罹患腎炎,也讓他此後立定方向朝腎臟專科前進,後來當了腎臟科醫師,加上平常對相關訊息的注意,讓自己的生活也愈來愈健康。一般來說,想做到保健預防腎臟病的發生,就要避免讓腎臟有太多負擔,甚至是傷害,飲食方面就應盡量遵守一些原則。

首先必須減少油炸類的食物,國民健康局有一份調查發現,三高族群罹患慢性腎臟疾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統計國內20歲以上人口,每10個人就有1位有慢性腎臟疾病,而患有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壓者,罹患腎臟病的風險是「非三高」族的1.5~2.3倍。大家都知道腎臟保健要減少鹽分攝取,殊不知油炸類的食物,也是腎臟不喜歡的食物,堅守飲食清淡原則的林杰樑驕傲地說,他讓孩子從小也跟著不吃炸雞、漢堡、薯條,所以,這些不健康的食物對他的孩子一點吸引力也沒有,無形中也養成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

護腎飲食三原則

1 少吃油炸、燒烤以乾熱方式烹調的食物

尤其是動物性食物,通常油脂及蛋白質含量較高,容易產生「先進糖化終產物」(AGEs),恐怖的是這些動物性蛋白質食物,透過炭烤、火烤、乾煎及油炸等乾熱方式料理後,會促進AGEs的產生達10~100倍之多;而AGEs被吸收到身體內組織器官之後,容易引起氧化作用及發炎反應,導致大小血管病變,有些人就會發現動脈硬化、糖尿病、老化及慢性腎臟病,通通找上門了。

2 蛋白質的攝取要適量

一位成人每天正常的攝取量是4~6份,簡單的說,就是1顆蛋、1杯牛奶、1杯豆漿、1兩肉、或是3片小豆干,都是1份蛋白質。現代人愛吃大魚大肉,往往中午1個雞腿便當下肚,就將一整天所需蛋白質的攝取量吃完了。其實攝取太多蛋白質,並不會一時間就讓身體不舒服,只不過過多的蛋白質,身體吸收不完,會代謝成含氮廢物,過多就容易增加腎臟負擔,所以,愛吃肉的人通常腎臟都會較大,也容易因為飲食習慣造成腎功能加速老化。

3 鹽分攝取不要過高

因為血壓會上升,對腎臟、心臟、血管都不好,衛生署建議每人每天食鹽攝取量是8公克,但調查顯示,國人每日平均食鹽攝取量大約達到15公克,遠遠超過建議量。林杰樑提醒,很多人運動會喝運動飲料,但是沒運動也喝運動飲料,這樣是不對的,因為運動飲料含有額外的電解質與鹽分,這類飲料喝太多,無形中就會吃入不必要的鹽分。少吃醃漬類食物,這些食物鹽分高且可能有黴菌污染,對肝腎都不好;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熱狗都是高鹽分食物,也是愈少食用愈好。

不同階段的飲食原則

在一般飲食上,要注意不要造成腎臟負擔,若已經罹患腎臟代謝方面疾病的患者,更應該從飲食調整下手保健。林杰樑強調,不同程度的腎臟疾病,飲食上所需要注意的事項也不盡相同,在之前的篇章中有提及慢性腎臟病的分期可分為5期,該如何從生活飲食裡好好呵護,多給腎臟一些關愛呢?

腎功能稍差者

在臨床上看過太多病患,受到腎臟病魔的摧殘,其實腎臟病的患者因為體力負荷較差,加上常常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碰,將自己生活搞得很沒品質。他強調,慢性腎臟病患者若腎功能評估腎絲球過濾率還在90ml/min以上,由於不適症狀不明顯,且腎臟的儲備適應能力還很夠,通常還沒有進展到接受藥物治療,一般來說,飲食與生活作息的注意事項和一般常見的各種健康概念類似,在醫囑建議上,通常不會太過嚴格限制。

第1、2期患者

在第1(腎絲球過濾率≧90ml/min)、2期(腎絲球過濾率≧60且<90ml/min)的慢性腎臟病患者,通常尿毒也還正常,一般都會建議患者不要忽略還有可能治癒的機會。飲食上不要吃垃圾食物,比方說高糖分的糕點或是奶油製品都算是,因為這些鹽、糖及油脂含量往往超標,動物性脂肪也會造成腎臟不必要的負擔;在這個階段的患者,若有抽菸習慣,醫師也會強烈建議戒除,因為抽菸也是常見的危險因子,很多患者從尿毒到洗腎,最後常常發現是抽菸引起腎功能加速惡化或死亡率上升。 ●第3、4期患者

至於第3期(腎絲球過濾率≧30且<60ml/min)和第4期(腎絲球過濾率≧15且<30ml/min)的腎臟病患,臨床上通常漸漸會有輕微症狀出現,飲食上也開始要建立低蛋白原則,更要謹慎留意對腎臟的損害。這一點林杰樑坦言,國內做得還不夠好,民眾往往忽略不重視,等到真的出現不適症狀,也錯過的用藥治療的黃金時期。 這階段的患者要開始控制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基本上每天每公斤的理想蛋白質攝取量是0.6公克,米飯的量也要控制,一天的量不要超過3碗,很多人會以「透明」的食材來代替米飯攝取,像是冬粉等;林杰樑強調:「這些選擇都很好」,但考量東方人可能比較喜歡有澱粉類的飽足感,因此,提出低筋麵粉及米食加工品如米粉或是粄條,也是很多人建議的替代性主食。但是針對不少人認知的五穀類有利身體健康概念,這對腎臟病患者就不適用了;另外,不要忽略五穀米通常含有豐富的鉀和磷,因腎臟病患無法代謝,所以想吃得健康,也必須視身體狀況而定喔! 而且這階段的患者不只是配合醫囑飲食,更應該要配合醫師進行24小時尿液檢驗,驗出血清肌酸酐,算出腎小球過濾率或肌酸酐清除率,從中得知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和鹽分總量,代表人體的營養狀態及疾病發炎反應程度的血中白蛋白。腎臟病患者的白蛋白常會通過腎絲球經由尿液流失,因此,血清白蛋白濃度會降低,這時候醫師會根據檢驗出來的數值,調整患者的飲食建議。 針對這階段的患者,會開始建議鈣質的補充,同時關注鉀離子的含量,鉀主要存在於細胞內,身體的排鉀工作由腎臟負擔,當腎功能退化時,假若體內血鉀過高,容易誘發心律不整、心跳停止或猝死等危險。因此,這個階段的腎臟病患者不但要謹守少鹽、低蛋白飲食,更要注意鉀離子的含量,限制高含鉀蔬果的攝取,適量食用低鉀的水果,如鳳梨、西瓜、蓮霧、芒果等等。 ●第5期患者

到了第5期(腎絲球過濾率<15ml/min)限制更多,但是還必須區分在洗腎之前或已經接受洗腎的患者。尚未洗腎的腎臟病患,這階段幾乎到了錙銖必較的程度,必須嚴格限制鉀的攝取,同時若有水腫,每天鹽的攝取,不可以超過3公克,湯湯水水愈少愈好。 高磷的食物像是肉乾、咖啡、堅果類飲食,也必須嚴格拒絕於生活之外,連水分都要嚴格控管;像最近天氣漸漸變冷,很多人喜歡吃火鍋,這對腎臟病患者簡直就是災難。臨床上,林杰樑都會直接告知病患,飯桌上的菜湯連一口都不能喝,為避免攝取過多的鈉和鉀,有水腫的人,以上的限制標準將會更緊縮、更嚴格。雖然不容易做到,但還是希望有腎臟疾病的人能多加了解,以免誤食之後傷身。 這個階段同時也要加強鈣的補充,這個階段補鈣的目的和之前不同,在腎功能損害第3階段的時候,患者只是單純補充體內鈣質。但是當腎功能下降時,到了第5期,磷的排出會有困難,因此產生高血磷症,會刺激副甲狀腺素增加製造分泌,因此,鈣片要跟飯一起食用,結合食物中的磷,預防高血磷症,及副甲狀腺素增加。副甲狀腺素增加,又會加速骨質的破壞,造成鈣的流失,這也是為什麼腎功能不好的患者,常會出現低鈣、高磷和骨質疏鬆的合併症。 ●洗腎患者

而若已經接受洗腎的患者,等於已經有了一顆人工腎臟,洗腎前後飲食上最大的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攝取,未洗腎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愈來愈嚴格,因為必須不增加腎功能負擔,延緩腎功能的惡化。但是在洗腎過後,因為過程中會流失一些胺基酸蛋白質,因此,反而要在飲食上做足量的蛋白質補充,可達一般人標準,而蛋白質攝取量約每天每公斤體重1.0~1.2公克,對於鹽分和其他飲食上的限制可以放鬆些,建議多吃蔬菜,而且以汆燙過後再料理為佳。

遵循原則,也可享用美食

運動適合任何時期的腎臟病患,有助於身體及腎臟健康的改善,和緩的運動較激烈運動為佳,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強。

對於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碰,活著還有樂趣可言嗎?

林杰樑笑說,即使已經被宣告要洗腎,生活也沒必要過得太緊張,過度限制飲食攝取,表面上各種尿毒指數短時間內較不會上升,但是就像過度激進減重一樣,無法持久,甚至會因為字數短期下降,誤以為腎臟病變好了,卻在一段時間過後發現營養不良或器官功能失調,反而更得不償失。其實遵循以上建議的飲食概念,從中找到適合的食物及烹煮方法,腎臟病患還是可以擁有享受美食的權利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45期】

http://tw.news.yahoo.com/顧腎該怎麼吃-135131645.html

四物補錯地方 長瘤機會增加

「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是老一輩到現在人們對四物湯的想法,認為女性因為有經期的到來,應該以「四物湯」好好進補,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

中醫師指出,並非任何人都適合服用四物湯,而且也不是任何時間都能吃,四物湯畢竟是一種「補藥」,若胡亂服用,不僅沒有補到身體,還可能將體質變得更加難以調理

不少人因為不了解自己的體質,長期錯誤進補,中醫師鄭重聲明,燥熱體質者服用四物湯會火上加油,出現便秘、冒痘等症狀;氣血淤塞體質者服用四物湯,會造成子宮過度充血,出現過多經血量、血塊多,甚至加重痛經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長期錯誤進補,長瘤的機會更會增加許多!

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種中藥材所組成,並非每一種體質都適合。中醫師表示,當歸是調氣補血,大部分的中藥方裡,都會使用當歸作其中一味處方;川芎可以活血止痛,雖然能使有經痛困擾的民眾除血塊、止痛、順利排血,但也因為藥性如此,經期血量過多、孕婦…千萬不能服用。

而白芍又分為生白芍、酒白芍、炒白芍、醋白芍,每種的藥性不同,中醫師提到,生白芍能養肝血,酒白芍可以緩解疼痛、調養經血,炒白芍能止瀉、止痛,醋白芍則引藥入肝增強收斂作用,能控制過多的經血;熟地黃能改善眩暈、心悸、失眠、生理期失調等問題。

由於四物湯處方中的藥材,皆有各種不同的藥性,並非任何人都能服用。中醫師說明,舉凡有痛經、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反覆骨盆腔感染的患者,絕對「禁止」服用四物湯,因為四物湯屬於溫補性質,會惡化體內的發炎反應,也會引起術後傷口組織沾黏,形成慢性腹痛。並提醒民眾,在服用任何補藥前,除了需了解自己的體質,也應該讓專業中醫師配製適合自己的補品、藥材,如此對症下藥,才不至於越補越糟...

http://tw.news.yahoo.com/四物補錯地方-長瘤機會增加-213000349.html

痔瘡解血便 小心是大腸癌

痔瘡是現代人常見隱疾,好發在20到50歲族群,醫師發現不少民眾患痔瘡解出血便,仍不積極就醫,拖上大半年,結果檢查出大腸癌第3期,命差點休了。

義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龔雍棠指出,很多民眾解血便,就診時不乏鴕鳥心態,認為只是痔瘡在流血,完全忽略掉腸道潛藏的危機與病變。

他指出,有名50歲左右的家庭主婦因解血便,到一般診所當成痔瘡開刀,動過2、3次手術,大便仍斷斷續續帶血,最後在醫師堅持下接受大腸鏡檢查,赫然發現罹大腸癌,且是第3期。

上月另有名70歲老婦,自認在肛門口就摸得到「痔瘡」,事實上她摸到的硬塊不是痔瘡,是惡性腫瘤,「老人家嚇壞了,沒想到腫瘤會長那麼低」。

龔雍棠表示,痔瘡問題可大可小,解血便最好就找醫生查個究竟。曾有中風老人家因為肛門擴約肌無力,以為是痔瘡惡化,就醫後發現是腸子脫垂。也有患痔瘡的年輕人解出大量血便,昏倒且休克。

龔雍棠說,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最好工作一小時就起來走動、抬腿,促進血循循環,平日多吃蔬果,回家泡溫水,痔瘡其實也能不藥而癒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759013.shtml

在睡前的十五分鐘抬抬腳

中醫....執行長林俊龍院長公開表示:要活就要動
這時老祖宗的智慧出現了~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功補

...提供一種簡單易學的功法。名為能量倍增操。為太極輔助功法。

只要你想要健康。只要你願意在連續二、三個月。
在睡前的十五分鐘抬抬腳

只花你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讓你精神倍增、改善體質;這個功法,約民國87年在屏東有一位太極尤師姐教我練習,當時,只要有人生理不適、便秘、胃腸消化不良、尿失禁、攝護腺腫大等, 她就免費傳授。
師姐當時對我說:如果將來有機會,要把這功法教出去造福大家。所以整理了過去的講義提供大家參考如下。
 
  在此簡述抬腳時的過程與反應

一、 在抬腳時前、後需各喝300西西溫開水,心平氣和保持輕鬆,自然呼吸、不可憋氣,靠腰力及丹田氣力來支撐身體下半部所受之酸。使身體與大腿成九十度、大腿與小腿成九十度。支撐至少十五分鐘以上。

二、 在抬腳時血液會迅速流回肝、腎,給予重新解毒排毒,此時新陳代謝增加,腰部以下會有強烈極酸的反應,為了排解瞬間增加毒素,人體腦下垂體自會分泌激素,激發潛能,加強排毒,最後在流汗中,將毒素予以排出。

三、 在抬腳時可引濁氣下行排出,升清降濁正氣倍增,體內正常細胞大曾活躍,癌細胞自然死亡。

四、 在抬腳時神闕(肚臍)及命門同運氣,打通任督氣血暢行無阻,毛細孔擴張,增加皮膚呼吸及代謝作用,因丹田訓練呼吸,減少肺部負擔胸腔之濁氣自可順利排出,解決心胸之鬱悶、心胸開朗氣沉丹田、心臟恢復正常功能,心理壓大降低、血壓隨之穩定。

五、 在抬腳時因流汗,自可將體內酸性毒素排出,血脂肪自然燃燒。脾主四肢,所以血糖可以穩定,改善脾的功能,人的性情自然溫順和譪可親。

六、 在抬腳時,大小腸自然會蠕動,膀胱更�! 酗O,男女生理功能更是增強奏效,何來秘便、月事不順、攝護腺腫大等失調症。胃腸消化、排便正常,何來肥瘦不均,胃口不開呢?

七、 在抬腳時,脊椎保持水平,全身肌肉富有彈性,氣血順暢,各關節自會增生骨髓,脊椎兩旁神經恢復平常傳導作用,何來關節退化,或長骨刺的名稱,壓迫神經的病痛呢?

八、 在抬腳時,因內臟全身運作,腦內! 革命,心理生理調適正常,何來睡眠障礙症。頭腦清醒、智慧、記憶力當然會增加,這是真善美的表現。激發意志力及吃苦耐力,方能突破酸的痛楚、障礙,達到流汗的過程,發揮抬腳的最終目:抬的愈久,活的愈久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菜餚統一英譯 台灣美食邁國際

多元豐富的台灣美食是吸引外國人士來台旅遊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對外國人來說有如圖畫的中國字,總是讓他們看得一頭霧水,加上各家業者對於相同菜餚的不同翻譯,更是讓外國人士無所適從,想品嚐台灣道地美食卻不知從何下手。為因應全球化腳步,並吸引更多外籍人士認識及品嚐台灣菜餚,「台灣菜餚統一翻譯」就成為推廣台灣美食國際化的重點之一。

有鑑於此,經濟部商業司主辦之100年度「台灣美食科技化服務及發展計畫」項下特針對台灣菜餚進行統一翻譯。為使台灣菜餚翻譯能正確合宜,更使外國人容易辨識,特成立「台灣美食翻譯及編審小組」,其成員包括餐飲相關產官學研專業人士及旅居台灣的外國人,為此次翻譯進行嚴格把關。此外,為求慎重,亦針對國外留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務必讓外籍人士能夠透過精確的翻譯,了解台灣菜餚的奧妙。幾經討論,優先選出199道台灣著名且經典的菜餚及小吃進行英文翻譯,希望藉由統合餐飲業者菜餚英文翻譯用語,方便招攬外國顧客之餘,也增進台灣美食的國際能見度。

為使菜餚統一翻譯能有效被運用,經濟部商業司將此次英譯完整成果,將放置於台灣菜餚翻譯網站(http://taiwanesecuisine.com.tw),提供大家自由下載使用,同時該網站更貼心增設菜單製作表單,讓餐飲業者可立即設計出各家特有的中英文菜單。同時,經濟部商業司也歡迎各界推薦欲翻譯的菜餚,對於翻譯上任何的不適宜,也請大眾不吝指教。未來,經濟部商業司會持續擴充且精進此翻譯網站資料庫,並除英文外,亦希望能夠增加日文、韓文、西班牙文等版本,衷心希望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台灣美食站穩踏出世界的第一步。

以上廣告訊息由經濟部商業司提供

台灣菜餚翻譯網站

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用鹽水治牙周

在美國很多醫藥研究証明,微細菌從牙周病人的牙周那裏開始進入血管,而再傳入心臟和其他器官。如果血管的內壁有發炎,血凝結塊可以長成而堵塞了血管,造成了心臟病

哥倫比亞大學的牙科醫藥學院與及Aetna保險公司聯合做了一個研究。在Aetna保險公司的醫藥保險之十四萬五千人中曾有糖尿病,長期血管發炎和心臟病。雖然他們有這些疾病,但是他們曾經看過牙醫,醫好了他們的牙周病,因此他們的醫藥費較其他沒有看過牙醫! 的病人為少。換句話來說,如果牙周病已經被控制好,糖尿病,血管炎和心臟病會減少。在2000年,美國政府公共衛生局前局長(Surgeon General)David Satcher說,“在老年人與小孩中,牙周病是一個無聲的流行病。”

   看了上面醫藥研究的發現和警告,我就請教我的牙醫如何處理牙周病。

他的提議是每天早晚用鹽水漱口。所以兩年來我都用鹽水漱口二,三分鐘,然後再用清水洗去口裏的鹽,每天早晚各一次。兩年來我也再沒有牙周病了。這是一個簡單而且便宜的方法來預防一個複雜的疾病。何不一試呢?

愛惜大腸---王正一 教授 口述

在臨床與研究上,我與「大腸」為伍的日子已經超過四十年,以後還要繼續糾纏下去,也許五十年、六十年。

透過大腸內視鏡與相關的檢查,我對於大腸這個器官及它的功能運作也稍有瞭解,敬重而又非常愛護它,我們已成莫逆之交了。

大腸的長度大約 一公尺,當我在做大腸鏡時,知道大腸真的是可長可短,非常有彈性,如果做人能像腸子一樣能屈能伸,那真是了不起。

大腸裡邊的內容物東西,大家都熟悉,非常不討人喜歡。但是,能夠維持大腸暢通無阻,卻是很重要的。每個人幾乎一天、二天就要去上洗手間,做這個必須的動作。如果你沒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是會很麻煩的。

飲食之後,大腸就會快速反應,排空內容物以便容納新的廢棄的食後垃圾。最近幾年,大腸癌發生率突飛猛進,五、六年來已快速竄升到發生率第二名,僅次肝癌。每年發生案例多達一萬人,非常恐怖。

我覺得有責任替大腸說說話,讓每一個人,學會尊重自己體內這個了不起的器官,善待它,它也會因此給予人體最好的回饋,也就能避免大腸疾病的發生了。

所以,以下我將以大腸為第一人稱,帶著大家進入大腸的世界,也聽聽它的心 聲。

一、 少油少肉多運動

 避免息肉轉癌化 「你們要多運動,我才會有力量蠕動。」 大腸對身體的主人提出第一項重要建議:一定要多運動。 「每天日行萬步」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每天以一分鐘一百步的速度,走一百分鐘。成為生活習慣。 我有一大串的「小兄弟」小腸,小腸有五、 六公尺長,年輕有活力。而我的直徑寬約三至五公分 ,小腸比較細,直徑寬約一公分 。 我的小兄弟每天每天很認真地工作,會壓、磨、揉、搓、切,什麼功夫都會。食物從胃送下來以後,小腸就開始把它們由大變小,由小變細、弄碎,吸取其中的營養,包括蛋白質、醣類、脂肪、無機鹽、維他命等等,還有一些微量金屬。 我的小兄弟們有很多「衛星工廠」,就像便利商店有中央廚房、連鎖店,各有不同設備或功能,有的負責存放,有的負責代謝。當然它存放以後,什麼部位需要什麼營養、或什麼物質,全由它分配。 而我,大腸,只要身體吃進東西,立刻藉著胃反射,帶動我蠕動,我是很勤快的。所以主人很快有感覺要上廁所。 這是帶動反射,我要負責「清空存貨」,運好準備儲存新的「貨物」,負責存放小腸處理後的廢棄物,我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吸收水分。 如果我沒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一個人一天要拉出四、五千西西的水,每天就要補充很多水分才夠。 我有又厚又韌的腸壁,但是我也需要營養。我最害怕的是肉類脂肪,特別是「含高油脂的肉類」,因為這些食物到了小腸以後,哦!油頭粉面。小兄弟被迷住,動作變得慢吞吞地,吃得飽飽地完全不想動。像人剛吃飽不想做事一樣,也像人喝酒後東倒西歪,五、 六公尺 長的小兄弟都不動了,連帶著,我想動也動不了。 腸子不動是非常麻煩的事喔,因為我們兄弟雖然都不動,我吸收水份的功能還是很好,不會中斷,不會停止。我大腸裡的排泄物就變得越來越硬,液狀的貨物結果變成像石塊般硬,搬運好費力,我也可能無力搬動它了,這一來就會變成「便秘」了。 身長 一公尺 的我,身上也會有一個一個小倉庫,叫作「憩室」。有的憩室是先天的,有的是因為我壓力太大、緊張,為了消除緊張,腸壁就向外膨出造成憩室。 還有,如果存在我這兒的廢物變得很硬的時候,比較硬的廢物也會變大,相對於小兄弟小腸年輕力壯,沉穩如中老年人的我,可沒有力氣把這些大石頭給搬出去。這些沒有搬走的石塊,就成了很大的負擔,可能戳傷我腸壁的皮,而且小兄弟分解完食物糜,送下來的廢物,可能存有很多毒素、很多細菌,時間一久,我的皮就壞掉。失去我美麗的外表,也失去功能,好像雞皮疙瘩,一塊一塊的,這是所謂的「息肉」。這些疙瘩一個一個跑出來以後,有的時候會長大,會變成壞的癌細胞,所以我最不喜歡主人吃太油的東西。 多纖維多喝水,蔬菜水果最健康。我喜歡的是蔬菜、水果,含有很多水分、纖維,當然也喜歡主人多喝水。 因為纖維跟水在一起,就會膨脹起來,當膨脹的體積夠大了,我就知道我要動作了。我要把廢物排空,然後我也會覺得很舒服。所以,主人要了解,我這中老年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像大石頭般的糞便,我是排不動的,請無論如何要多喝水。 如果身體太少攝取纖維質、水分,我這兒的糞便太多太大,我搬不動、排不動之後,就形成醫生們說的「機械性腸阻塞」〈Mechanical ileus〉。腸子前端可能會腫大起來,壓力也越來越大,我也會受不了,最後我會爆炸、腸子穿孔,對身體是很危險的。只要醫師警覺,就會立刻切掉我潰爛的部分,唉,那我真是無辜受罪啊。可是只要平時多吃蔬菜水果,我就會很健康。 我的營養是來自血管,我的腸壁周圍都有很豐富的血管。如果血管不暢通,我的外表就會受到傷害,就會出血。這就是所謂「缺血性結腸炎」〈Ischemic colitis〉。粘膜表面是很嬌嫩、脆弱,最容易因缺氧,缺血出血。 二十多年來,臺灣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改變,西化的速食連鎖進駐,人們都愛吃油炸的食物。而且平時都很忙碌,就少運動,可能也沒有多喝水的習慣,所以這幾年來,聽到我們大腸罹患癌症的例子是越來越多。大腸癌的死亡率增加十倍,發生率增加到十多倍。二○○五年的數字顯示,大腸癌的發生率達到九千六百例,這已是接續在第一名肝癌之後,排名第二了,與九千九百例的肝癌相差不多了。 而就在 2007 年,大腸癌的發生率已經突破一萬例。肝癌是第一個突破一萬例的癌症,大腸癌是第二個,而且案例還在持續增加中,這是非常恐怖的。「我不希望健康的我長癌細胞,因為長了癌細胞我就痛苦了,我被害、要被開刀,我要變短了,這些都是我不樂見的。」

二、 切勿亂服藥

我有的時候也會發炎,有種種原因可能引起發炎,特別是主人喜歡吃抗生素時,抗生素可能會讓我「拉肚子」,引起我「結腸發炎」,甚至害我的表皮爛掉、鼓脹起來,形成偽膜,這是很嚴重的。所以我也呼籲人類,非必要時不要隨便吃抗生素。 長期吃抗生素,就要小心有特別的細菌會跑出來,這些細菌就是偽膜性結腸炎發生的重要原因。已知大約百分之二至三的人身上有這些細菌,現在越來越多,尤其在長期療養院的住客可能多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醫院住院的病人也多到百分之三十,這是所謂的困難腸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 這也是未來院內感染管制非常重要的課題。 「吃了壞東西,我受不了,就要很快排出去。」所以,主人腹瀉是因為食物中有毒素,需要儘快把毒素排掉;所以不必立刻吃「止瀉藥」來解決問題。例如偽膜性結腸炎,就是標準的梭菌引起的發炎,你給我吃抗痙攣、抗蠕動的藥,結果呢?就發生一個問題,這些壞東西跟我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反而不好,所以有這種屬於刺激性的毒素、細菌存在時,最好是不要給我吃止瀉藥,毒素反而排不出去。 還有,或許主人會覺得奇怪,如果我發現裡邊有血,我也會想辦法很快地排出。雖然血本身是很寶貴的東西,可是我很愛護我的環境,我很環保,我不要這裡血流成河,我不要,也不喜歡。

三、 胰臟發炎腸不動

還有一項我大腸最害怕的刺激──來自胰臟。 胰臟發炎的時候,會分泌胰臟酵素,胰臟酵素會消化我、我會被溶解掉,我會被吃掉;如果我亂動,這酵素就會亂跑亂竄,影響就會很大,所以我 懂得犧牲小我不影響大局,我要發揮防火牆的功能,把它隔開。 可是如果遇到「腹膜炎」這樣的大災難,我也沒辦法,我也分不清楚那裡是真正的病變,這時候我只能消極地罷工處理,整個腸子不蠕動,這是所謂的「麻痺性阻塞」,唯有這樣能保護大腸也保護整體。我不是不愛動,我絕對是盡責的。平時,我是很規律地在動,一分鐘動二次、三次。我一動就是整條按照次序地動,但是遇到外面情況不好的時候,我就不敢動。

四、 少用牙籤免危機

  很多人習慣用牙籤,但是小腸和大腸我們兩兄弟都很害怕牙籤。牙籤一不小心咬斷了,喀擦,結果牙籤掉到食道,沒問題;掉到胃,沒問題;掉到小腸呢?「那我的小兄弟會被這些尖尖的牙籤傷害,甚至被牙籤刺破。」 所以我們最不歡迎主人用牙籤。 還有一些很硬的藥物也可能傷害到我。 特別是止痛消炎藥〈NSAID〉,品質差的消炎藥「崩解率」很差,意思是說不容易溶解也不容易吸收,從食道滾啊滾到大腸來,在滾的過程,藥的外表有一部分已經破掉,帶著很強的腐蝕性,NSAID 的成分都是鹽酸,我的內皮被灼傷、潰爛。NSAID 引起的腸壁的問題,是最近十年非常嚴重的事實,會引起出血,醫生用內視鏡檢查可以看的到藥就留在那位置上。

五、 大腸歡迎益生菌〈probiotics〉

但是益生菌一吃就是幾億個、幾十億個,甚至一百億個,數量太大,裡面是不是有藏著一些「壞菌」?很令我憂心:「一次吃進這麼多的菌,如果藏著『壞人』,那就很麻煩,會不會傷害到我?」 所以,我還是希望: 有正常的飲食,有適量的纖維,有正常的活動,有足夠的水分,而且不吃油,不吃肉,四個有,兩個不,是保護我最好的方法。

六、 王醫師的大腸經

各位讀者,聽完大腸的吶喊之後,回復到我腸胃科醫師的身分。 我要呼籲大家,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肉類,要多運動、多喝水、多吃素,絕對可以「腸」保健康。請每天至少有一餐,每一週至少有一整天吃素。 親愛的人類,您如果愛護自己的大腸,就請吃素吧!

年輕人久站… 得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疾病

骨科門診發現,退化性關節炎患者有年輕趨勢,例如久站的櫃姐、空姐及護理人員,都成了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醫師警告,如果膝關節使用不當,提早退化機率將大幅提高。

歐美研究資料顯示,成年人一天內站立時間超過8至10小時,或是不休息連續站立超過兩小時,日後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遠比一般人高出1.5倍

高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表示,以前退化性關節炎患者都是50、60歲以上,但現在不少人年紀輕輕,才30、40歲就罹患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就提早老化,主要原因在於不當使用膝關節。他提醒,如需久站,務必每小時就活動五分鐘,以免膝關節軟骨受傷

杜元坤指出,院內一名30歲護理師最近就因為膝蓋痠痛,而到門診求助,檢查發現已經是第二期退化性關節炎,膝關節明顯增生骨刺,必須接受復健,以緩和疼痛感。

杜元坤強調,護理人員幾乎都站立工作,對膝蓋的傷害很大。另外,因工作需要,櫃姐、空姐的膝關節都比較容易提早退化。

他提醒,最近正值選舉熱潮,許多熱心政治的民眾參加造勢活動,一站就是幾小時,候選人與選民久站不休息,都是罹患退化性關節炎的高危險群。

在治療方面,初期退化性關節炎患者,一般會以休息吃藥、適度運動等治療方式為主。如達到中度以上,則建議採用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和玻尿酸,或是注射玻尿酸來改善症狀。但不建議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止痛藥。重度關節退化者,則需外科手術來改善症狀。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753587.shtml

吃辣VS.痔瘡,心臟保養...

====吃辣容易使痔瘡發作也不利心臟保養====

吃辣抗寒?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表示,基本上辣過頭總是會燥熱上身,一般健康大眾在吃辣禦寒時,一定要另外搭配蔬菜與水分較多的水果,避免上火

營養師賴怡君表示,吃辣雖增進血液循環可禦寒,但太辣、太油、太鹹的食物容易使痔瘡發作,有些胃腸不好的人也需注意。如高血壓、有心臟病史的人或是有甲狀線亢進、心律不整的人不適合吃,因為辣的刺激讓循環加快、心跳加快,即便沒有立即的危險,對於這些敏感族群來說也是不利心臟保養的

胃潰瘍、食道腫瘤或因化放療使消化道受傷的病友,不宜過於刺激調味,亦使黏膜充血,不利復原。有腹瀉情形者也不宜刺激。賴怡君營養師表示,辣椒會使腸蠕動加快,加重腹瀉的症狀。另,有皮疹、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情形者,也不宜吃辣。

此外,想進補的民眾,若欲用中藥材來燉雞、燉鴨時,有腎臟發面疾病的患者也要特別注意。台大醫院北護分院營養師簡妙凌表示,有腎臟方面的疾病患者,其蛋白質需設限,所以在食用前要注意,以免加速惡化。

另,賴怡君營養師也表示,剛生產完的產婦,一周內最好先不要碰酒類、麻油等食物,等過一周後再吃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7363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糖尿病治療--雞尾酒療法(合併使用DDP-4抑制劑)

==未來第2型糖尿病用藥趨勢==

合併使用DDP-4抑制劑(雞尾酒療法)

傳統降血糖藥物主要是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但常有造成患者低血糖、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台北馬偕醫療團隊針對第2型老年糖尿病患,合併使用DDP-4抑制劑,有效提升患者血糖控制率,並減少副作用,相關研究登上《國際老人醫學期刊》。

台北馬偕醫療團隊收治了97名平均年齡73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進行24周追蹤,結果發現實驗組患者糖化血色素降低了1.3%,是對照組降低0.1%的13倍,且低血糖、發胖等副作用均大幅減少。

馬偕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說,傳統糖尿病藥物作用機轉為直接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不論患者血糖高低,刺激量都是多多益善;但藥物常在老年患者體內停留較久,用藥過程易出現血糖太低,甚至昏迷的風險。

他說,DDP-4抑制劑目前已納健保給付,它是透過延長體內刺激胰島素分泌的小腸腸泌素作用時間,進而達到降血糖目的,它會視患者當下血糖高低自行調控,不會有傳統用藥的副作用

簡銘男強調,國外研究顯示,導致人體血糖過高的原因至少有8種以上,合併多種降血糖藥物,以收截長補短之效的雞尾酒療法,將是未來第2型糖尿病用藥趨勢

http://tw.news.yahoo.com/新陳代謝-合併使用ddp-4抑制劑-213000406.html

服用斯達汀降血脂 無致癌之虞

.(法新社巴黎23日電)

今天公布的降血脂常用藥斯達汀(statins)調查報告指出,病患就算停止服用多年,斯達汀仍能安全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斯達汀的作用是阻止會形成脂肪分子的肝臟酵素生成。脂肪分子會沈積在動脈壁,增加罹患心臟疾病與中風的危險性。

不過斯達汀令人疑慮難除之處,在於其對心臟、肝臟以及癌症風險的長期安全性

英國牛津「心臟保護研究合作團體」(HeartProtection Study Colollaborative Group)研究人員,以2萬536名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病患為試驗對象,在5年多時間,隨機給予每天40毫克斯達汀類藥物或外觀相同的安慰劑。

試驗期間,與安慰劑組相較,服用斯達汀藥物者,體內的「壞」膽固醇(LDL)降低,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減少23%。

試驗結束後,研究人員繼續觀察試驗對象6年,結果發現,就算自願試驗者已停止服藥,斯達汀的好處仍在整個觀察期持續。

此外,曾服用以及持續服用斯達汀的人,並未出現任何健康風險。

在後續觀察期,為數頗多的癌症病例(近3500例)發生,不過安慰劑組與斯達汀組的發生率並無差別。

調查人員布爾布利亞(Richard Bulbulia)說:「在11年多的試驗和後續觀察期間,沒有太高的癌症或其他重大疾病風險,這種可靠的安全性證據,可使開立斯達汀的醫生以及日益增多的長期服食病患感到安心。」

http://tw.news.yahoo.com/服用斯達汀降血脂-無致癌之虞-182009571.html

日神奇噴劑 微小癌細胞躲不掉

中國時報【黃菁菁╱東京廿四日電】

==驚人的研究成果-微小癌細胞躲不掉==

東京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教授浦野泰照及美國立衛生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小林久隆等組成的研究小組,成功研發一種可辨試微小癌細胞的螢光試劑,只要在疑似癌症患部噴灑少量試劑,短時間內便可讓癌細胞發出綠色螢光而無所遁形

浦野教授等人在廿三日出刊的美國醫學科學雜誌《科學轉譯醫學》發表這項驚人的研究成果。

目前的癌症檢查方式,不管是磁振造影(MRI)、電腦斷層掃瞄(CT)等都難以測到一公分以下的癌細胞。但研究小組指出,此螢光試劑可使癌細胞中的酵素出現反應,在老鼠實驗中已經確認對患不同癌的老鼠都有效,噴在可疑部位之後,即使是一公釐以下的微小癌細胞都可在約數十秒到數分鐘之內發出綠光

如此一來,不但可幫助測出MRI等無法測出的癌細胞,還可防止手術時遺漏微小癌細胞,避免癌細胞沒切除乾淨等問題,降低癌症復發的危險性

http://tw.news.yahoo.com/日神奇噴劑-微小癌細胞躲不掉-213000345.html

史上第一種治療半夜醒來睡不著的安眠藥

半夜醒來睡不著,想吃安眠藥又怕隔天起不來嗎?

==史上第一種治療半夜醒來睡不著的安眠藥==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廿三日批准加州「Transcept Pharmaceuticals」製藥公司的「Intermezzo」上市,幫助半夜醒來無法再入睡的人,是史上第一種治療這種睡眠問題的處方藥。

半夜醒來難以重返夢鄉也是失眠症,估計美國有數百萬成年患者。

Intermezzo主要成分是低劑量的「佐沛眠」(zolpidem),不得飲酒或混用其他安眠藥;服用時間與和預定起床時間間隔不宜超過四小時。換言之,如果預定早晨八點起床,凌晨四點後才能服用

此外,Intermezzo每晚僅能服用一次,建議用量成年男性為三.五公絲(mg),女性減半,因女性身體代謝佐沛眠的速度比男性慢

FDA藥物評估及研究中心專家坦波表示,Intermezzo的建議服用量低,可避免患者起床後體內藥效還太強,昏昏欲睡危及開車上班。

http://tw.news.yahoo.com/半夜吞藥助眠-不怕隔天起不來-213000621.html

戴隱形眼鏡泡湯 當心角膜灼傷

一名20多歲的加護病房護士,因長時間輪班工作,經常超時配戴隱形眼鏡,脫水乾硬的鏡片導致右眼角膜破損,傷口又遭到加護病房「常客」綠膿桿菌感染,才兩、三天,角膜就嚴重化膿、結疤,必須接受眼角膜移植,才可望恢復美麗新「視界」。

戴太久 角膜破損感染

三總眼科主任呂大文表示,根據三總過去10年的臨床統計,在需要接受眼角膜移植的患者中,有高達18%至22%是因隱形眼鏡配戴不當所致,常見原因包括超時配戴、未依建議按時更換鏡片等,且其中一半以上是綠膿桿菌闖的禍。

呂大文說,綠膿桿菌是醫院、加護病房最常見的細菌之一,因此,醫護人員若因隱形眼鏡配戴不當,甚至有戴工作手套卸戴隱形眼鏡習慣者,若眼睛出現畏光、紅腫、視力模糊,疼痛等症狀,尤應提高警覺,立即就醫。

他說,綠膿桿菌造成的角膜潰瘍症狀最大「特色」就是來勢洶洶,患者角膜可能在短短幾天之內出現穿孔,若連眼球都被細菌感染,下場只有失明一途

戴隱形眼鏡泡溫泉

此外,每到秋冬時節,各大醫院總會收治不少因為戴隱形眼鏡泡溫泉,導致表淺式角膜燒傷的案例。

一名30多歲女性日前就因戴著隱形眼鏡去泡硫磺泉,過程中為了達到所謂「溫泉護膚」的效果,還不斷以雙手捧取溫泉水輕拍臉部肌膚,結果雙眼突感刺疼不已,立刻到醫院掛急診,才發現角膜因硫磺吸附,已出現點狀灼傷

戴不對 清潔保養不完整

呂大文說,溫泉有很多種,若是弱酸性碳酸溫泉還好,若泡的是硫磺泉,千萬不要配戴隱形眼鏡,以免角膜燒傷,傷口後續出現結疤反應,對視力造成傷害

呂大文也提醒,即使是超透氧的日拋隱形眼鏡,每天配戴時間也不應超過12小時,若戴的是俗稱「娃娃片」的瞳孔放大片、角膜變色片,因其鏡片經染色處理,透氧性更差,配戴時間更應限縮在4~6小時之內

配戴隱形眼鏡常犯的錯誤

配戴隱形眼鏡常犯的錯誤還包括,誤以為雙周拋隱形眼鏡不須保養,直接以沒有殺菌效果的生理食鹽水取代保養液浸泡;或未遵守每個月定期更換鏡盒,以及每天將鏡盒丟入沸水中浸泡1分鐘等

http://tw.news.yahoo.com/戴隱形眼鏡泡湯-當心角膜灼傷-213000404.html

高糖飲食搭配飲酒 降低罹糖尿病風險

喝酒能降低糖尿病風險

路透社報導,研究發現,中老年婦女若常吃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加上適量的酒精飲料,可能可以降低他們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中的Frank HU博士表示,研究結果只是探討 與酒精的互動關係,他們並不鼓勵人們喝酒來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全球都有增加的趨勢,嚴重者可能導致如中風、神經損傷等症狀。報導指出,經過8萬名婦女及26年的長期調查,研究人員發現,常吃如白麵包、土豆、含糖飲料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者,若沒有適度攝取酒精飲料,會比攝取酒精飲料者增加30%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中的Frank Hu博士表示,美國疾病控管中心統計,美國有26萬人罹患糖尿病,其中約有一半的人是婦女。而在他們的研究結果中,常吃如早餐麥片、可樂、馬鈴薯泥等食品的婦女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最高,然而,每天平均攝取15g酒精飲料的人,卻比沒喝酒者更不易罹患糖尿病

研究團隊推測,酒精可能會影響飲食者飯後胰島素和其他物質的釋放,才因此得出該研究結果。Frank Hu呼籲說,他們並不鼓勵人們將喝酒作為預防糖尿病的方法,研究只是探討碳水化合物與酒精的相互作用

他強調,他們仍主張減少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必須適度的飲酒。

http://tw.news.yahoo.com/高糖飲食搭配飲酒-降低罹糖尿病風險-005800938.html

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福記 】環保皮蛋

福記精選品質嚴格的鴨蛋,不加鉛,精心製造而成。滿足現代對品質的要求。

 福記環保皮蛋應存放於通風處,食用前放入冰箱冷藏,風味更加。

 宛如黑鑽般晶瑩剔透-嚴選皮蛋。

 為環保盡心力,本包裝紙盒採檢驗合格之食品及回收紙漿製成,並獲多國專利及台灣包裝之星特殊榮譽。

 特選級品皮蛋,從養殖產蛋到加工全部過程均嚴格管控,粒粒精選顆顆完美。
===========================================================
皮蛋製作原理
福記皮蛋做法
傳統皮蛋問題
更多資訊詳
福記食品公司

按壓眼球當成按摩非常危險

近視超過600度的高度近視族,當心可能跟內政部長江宜樺一樣,造成視網膜剝離。眼科醫師表示,視網膜剝離即使動了手術,仍有3%到5%的患者會失明,因此一旦出現飛蚊症、視野缺損,一定要及早就醫。

林口長庚醫院眼科部副部主任賴旗俊表示,視網膜附著於眼球壁上,就像是照相機的底片,是視物成像最重要的一環。賴旗俊解釋,視網膜前的構造是玻璃體,由於人到了四、五十歲以後,本來像果凍一樣的玻璃體「液化」,慢慢退化成水狀,這時如果視網膜有破洞,就容易因為玻璃體「漏水」,造成視網膜剝離。

賴旗俊認為,視網膜剝離跟用眼過度的關連性較低,台灣近視率高,高度近視容易讓視網膜拉扯破洞,也因此提高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率。另外,外傷撞擊眼睛也是引起視網膜剝離的常見原因之一。

賴旗俊也說,視網膜破洞後,患者往往沒有症狀,不會疼痛,但是跟其他白內障等眼科疾病相較,視網膜剝離致盲的危險性高,即使經過手術,仍有3%至5%患者失明

一旦感覺到自己的視野有缺損,或是有飛蚊症、反光等現象,一定要趕緊就醫。醫師同時建議,眼睛疲勞時,不要用力揉眼睛,有些人習慣按壓眼球當成按摩,在眼科醫師看來是非常危險的事,用力不當很容易造成眼球變形。

賴旗俊也建議,高度近視者或是過了40歲以後,應該每年做全視網膜的眼底檢查。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728153.shtml

猛喝感冒糖漿 恐傷肝腎

感冒糖漿甜甜好入口,可不能過量!一名不到30歲年輕男子因感冒沒空看醫師,喝感冒糖漿救急,但因未按指示服用,一天喝掉好幾瓶,有時還空腹喝,連續10幾天後,就因急性腎衰竭送醫,得洗腎治療。

高醫藥劑部藥師侯吉蓮指出,市售一瓶60CC感冒糖漿,正常用量是一天3次、每次10CC。上述年輕男子從事勞動工作,因常加班沒空看醫師,為求方便喝感冒糖漿,卻一天照3餐喝,且一次就喝掉一瓶,長期下來肝、腎無法代謝,送醫洗腎。

她還曾碰過80多歲老阿嬤,一感冒就每天喝一瓶;甚至有從事粗重工作的勞工階級,認為感冒糖漿含咖啡因,一瓶才20元,便宜可提神,到藥房一掃貨就是6瓶、12瓶,卻不曉得感冒糖漿過量,可能隱含致命危機。

侯吉蓮表示,感冒糖漿含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等退燒、止痛成分,過量會導致肝、腎衰竭,若患者有肝臟疾病,或長期飲酒、空腹吃等狀況,兩天內就會出現肝中毒症狀。她建議,若連續喝一周以上,感冒症狀仍未改善,還是得看醫師,否則可能感冒還沒好,肝臟就因無法代謝過量的乙醯胺酚而中毒,並引發急性腎小管壞死,不可不慎。

一般而言,成人肝臟每日可負荷乙醯胺酚最高劑量為4公克,7.5公克就會中毒,一瓶市售60CC糖漿約含900毫克乙醯胺酚,雖然濃度沒有處方用糖漿高,但因含有鹽酸甲基麻黃素、抗組織胺、咖啡因、甘草等複方成分,若一天喝3、4瓶,長期下來肝臟可能無法完全代謝,損傷肝細胞。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39722

健檢有風險,莫輕忽

健檢儀器需用到的顯影劑,如磁振造影,常得注射顯影劑釓,以提高診斷率;與X光比起來,電腦斷層掃描,可看到肺部更小的病灶,但受檢者所承受的輻射劑量更高,及所使用的顯影劑碘,也有腎毒性的風險

即使大多數的人,可由腎臟將顯影劑排出,但仍有極少數受檢者有打噴嚏、惡心、嘔吐或蕁麻疹等不良藥物反應,特別是重度腎臟疾病或洗腎的患者,發生機率更高。

對於正子電腦斷層掃描,黃達夫指出,它常在只是良性病變,或某些部位發炎就出現亮點,醫師為了確定是否為癌症,就做侵入性檢查,產生危害身體風險,正子最好是用來做為罹癌後的追蹤檢查

不管是X光、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掃描,都有其優缺點,最好是針對病灶解剖位置、組織特性,及與鄰近組織的關係,和醫師討論適合的檢查儀器。

例如,磁振造影對檢查空腔器官,如腸胃道、子宮頸有其限制,應配合內視鏡檢查或抹片檢查,因此內視鏡和抹片,仍有其不可取代價值。

報好康/陽春也能立功

不少民眾可能不知道,現在政府提供幾項免費的健檢項目,如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等(見圖),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網站都找得到。

即使是以抽血和糞便檢查為主的陽春健檢,吳明賢說,它們「本小利多」,能檢查出八成五到九成毛病。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52477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耳鳴暈眩

一位60多歲婦人因莫名暈眩嘔吐送急診,打了止吐與止暈針後回家休息,第二天症狀仍未解決,轉到耳鼻喉科診所求診,經詳細檢查才發現她的耳鳴暈眩是因為循環不良所引起,經過治療已無大礙。

佳興耳鼻喉科診所蔡佳勳醫師表示,臨床上常見的眩暈可分為末梢性與中樞性,臨床症狀不盡相同,末梢性主要與內耳病變有關,當出現眩暈時,較會合併耳朵悶脹、耳鳴、聽力變差等症狀;中樞性多與循環不良有關,除了會有耳朵症狀,有時還會出現手麻腳麻、步態不穩、視力模糊、言語困難、頸部痠痛等,藉由神經學檢查可確診

醫師指出,惱人的耳鳴多為耳蝸內聽神經功能出了問題,原因可以是噪音傷害、藥物、或是內耳微循環不良,造成暫時或永久性的神經功能障礙。這種情形在老年人非常多,因眩暈耳鳴前往耳鼻喉科門診求診者,尤其是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毛病者,十人有八人是因血液循環不良所引起。

醫師呼籲,耳鳴與暈眩有時是一種「中風」的警訊,有些老人家強忍不理它,經年累月,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數倍以上,絕對不可輕忽

針對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治療以改善血流動態為主要目的,例如阿斯匹靈和循利寧等。藉由藥物減少血栓、改善血管攣縮及改變紅血球變形能力,讓血液循環得以改善。醫師說,血管活性製劑分為天然與合成,前者從銀杏葉萃取出來,做成錠劑、滴劑或針劑,在臨床上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

另外,使用銀杏葉製劑要特別留意萃取技術,因為銀杏葉中的銀杏酸若萃取不乾淨,長期使用可能產生過敏及腸胃方面副作用,選擇知名藥廠產品才安全。

http://tw.news.yahoo.com/血管神經-耳鳴暈眩原來循環不良引發-213000914.html

喝水量不多尿色卻很淡 注意腎功能

很多人認為尿最好無色無臭,但如果飲水量普通,尿卻如清水而無臭味,得留意泌尿、排泄系統的健康。中醫師陳贊文提醒,尿中本來就有廢物,尿垢本來就有氣味,喝水不多,尿卻無氣味,色又如水般清,代表尿中廢物少,得留意基本排除廢物的生理功能是否異常。

中醫師陳贊文表示,喝水量多,活動少,尿色本來就會偏淡,且較不臭;但喝水少,尿仍然很淡時,須注意腎臟及各種健康指標,了解排除廢物的機能是否仍正常。

醫師指出,健康民眾飲水量尚需視活動及天氣環境量而定。若飲水太少,流汗多,血液太黏稠,出入場所溫差又太大,加上腦血管已經狹窄,彈性變差,在收縮異常的情況下,很容易突然中風。由此可見喝水量也必須注意。

血液水分少,使血流減慢,也容易誘發引發心肌梗塞,因流汗、腹瀉、飲水少,導致血液中水分少了,常引發血液過度黏稠。現代泌尿科則建議正常民眾以每天排尿量當作喝水量的參考,尿色最好呈現淡黃色,結石的患者,最好每天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腎臟病患者則需由醫師建議飲水量。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44667

洗腎 十大警訊

「醫師,我腎臟不好,會洗腎嗎?」這是許多腎臟科醫師常會遇到病患詢問的問題,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從腎病患者中研究,發現除了驗血與尿可以掌握腎功能惡化情況,還有10項警訊可作為參考。

10項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頭暈、喘、泡沫尿程度、血壓控制不良、呼吸吐氣有尿味、下肢水腫、失眠、心跳緩慢、多尿,每項各5分,分數愈高愈嚴重

醫院統計總分超過18分的患者,最後洗腎的風險度是低分者的12.6倍,也就是症狀愈嚴重,腎功能惡化程度愈高。

郭綜合腎臟內科主任蔡明松表示,這10項警訊患者甚至可以在家自我評估。

他指出,想了解腎臟功能,主要是利用抽血檢驗肌酸酐值,配合性別、年紀等因素,可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被認為是最準確的方法,但仍有誤差,學者一直想找出更準確的方式,但至今還沒有找到。

蔡明松表示,不少腎病患者畏懼抽血,利用這項症狀檢驗,能更準確掌握腎臟衰退的程度,在偏遠地區也可以運用在社區篩檢,找出腎病的高危險族群。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48581

腎臟病病程5階段
高磷食物撲克牌

預防腎臟病 謹記「54321」口訣

【摘自《腎臟病調理特效食譜》,陳彥成/著、蕭千祐,洪尚綱/審訂,源樺出版】

日常生活遵守「5不、4控、3多、2避、1沒有」原則

及早發現腎臟病不容易,但預防腎臟病沒這麼難!遵守「5不、4控、3多、2避、1沒有」原則,適當調整飲食內容、生活型態,並養成運動習慣,多方配合就能遠離腎臟病的威脅。

防治腎臟病,從日常生活做起

5「不」:不憋尿、不抽煙、不熬夜、不亂服成藥、不暴飲暴食。憋尿會使尿液裡的細菌孳生,嚴重時進而感染腎臟;尼古丁易導致血管收縮、硬化,對腎臟不利;熬夜容易造成疲勞,對腎臟有不良影響;濫用成藥非但增加腎臟負擔,更可能造成腎臟萎縮;暴飲暴食易增加腎臟負擔。

4「控」:控制體重、控制尿蛋白、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控制好上述4個項目,能避免腎臟功能惡化、腎臟組織纖維化。

3「多」:多喝水、多蔬果、多運動。避免大魚大肉和過多鹽分,多吃蔬果、補充水分,可減少腎臟負擔;運動能強健體魄,避免疾病發生。

2「避」:避免感冒、避免過度勞累。細菌、病毒入侵身體,會削弱免疫功能,使腎臟病復發或加重病情;長期過度勞累,是引發腎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適度休息才能避免發病。

1「沒有」:沒有鮪魚肚。鮪魚肚是身體不健康的警訊,長期下來容易引起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等各種慢性病。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確保腎臟功能

腎臟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絕大多數患者的腎臟,是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損傷,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可能已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嚴重者甚至須依靠洗腎來維持生命。揪出腎臟病,除了日常生活的預防工作外,也可及早到醫院做檢查,為健康把關。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4915

不必迷信解毒餐、生機​飲食...

**林杰樑醫師 / 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 / 臨床毒物科主任

生活到處充滿毒害汙染,吃的、喝的、用的,幾乎都難逃毒素汙染,長庚腎臟科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是國內最權威的毒物專家,他從日常生活貫徹防毒之道,真的有一套!出生在嘉義朴子的林杰樑,父親經營中藥行,5個兄弟姊妹中有3個醫生。 林杰樑就讀醫學院時罹患腎炎,這場莫名的大病幾乎要了他的命,幸虧靠洗腎救回來,這場病讓林杰樑決定鑽研腎臟,當了腎臟科醫師,看到很多中毒的人要洗腎,他才進一步研究毒物。對毒物越瞭解,林杰樑越清楚要從生活周遭防毒。關於吃,他非常謹慎,幾乎不外食,由老婆下廚,每天帶便當上班。這一天,他中午帶的便當,就是前一天的晚餐,菜色很簡單! 毛豆炒豆皮、半尾煎肉魚、滷肉片一小塊、蔥花煎蛋、水煮綠花椰菜,配上白飯,就是健康營養又便宜的一餐。早餐則是豆漿、饅頭、麥片、白煮蛋等交替選擇,他不鼓勵吃麵包,因為麵包隱藏了太多油脂,甚至有害人體的反式脂肪
林傑樑認為任何種籽油都不錯,他們家用的則是葡萄籽油,平日烹調盡量水煮、清蒸或微波,減少用油量。

如何避免食物的毒素

他說:「我們家只吃當令食物。」絲瓜、高麗菜等,都是林家餐桌上常見的好菜。因為當季盛產的蔬果,價格便宜,且較不會有農藥殘留,青菜買回家,一定先用流動的清水浸泡十五分鐘。水果也要徹底清洗,即使像有皮的橘子、香蕉、龍眼、荔枝,都得先洗過再剝皮,柳丁洗過才能切,比較特別的是棗子、蓮霧,林杰樑都是削掉皮才吃。
碰到菜價飆漲時,林杰樑會選擇冷凍蔬菜代替
在食材選擇上,除了吃當令蔬果,林杰樑鼓勵大家多吃當季盛產的小型魚,台灣的鯖魚、花飛魚、四破魚、竹筴魚與秋刀魚都是不錯的選擇。海水魚優於淡水魚,愛吃鮭魚的人,最好擇體型較小的野生鮭,大型深海魚在食物鏈中累積了太多毒素,建議少吃。至於肉類,他只吃雞胸和雞腿不吃皮,豬肉則選擇有CAS標記的優良肉品。不吃生食、不吃內臟、不吃加工醃漬類食物如香腸、炸雞等,少買進口蔬果、少吃帶殼海鮮,多吃蔬果、一周至少吃兩次魚,是他的飲食原則。他的孩子從小跟著吃清淡飲食,炸雞、漢堡、薯條對他們沒有任何吸引力。這個不能吃、那個也不能吃,人生還有樂趣嗎?林杰樑笑說,生活沒必要過得戰戰兢兢,因為身體有自然的排毒功能,愛吃炸雞、薯條、燒烤的人,一個月吃一次無妨,只要頻率不是太高,身體都可以自然代謝,別怕健康被毒害!
1).避免醃製品、油炸與加工食物。少鹽少糖少油。
2).魚要吃巴掌以下的小型魚,因大魚吃多了小魚,也會在體內累積毒素。盡量吃海魚,不吃魚頭及內臟,每週吃 四兩 。
3).食物以水煮或清蒸烹調,如此食物不會變質,營養流失最少。
4).盡量避免使用釀造醬油,因為少數醬油公司在釀造過程中可能產生黃麴毒素污染。
5).台灣潮濕炎熱,食物容易發黴及產生黃麴毒素,五穀雜糧、麵條、冬粉、中藥需放在冰箱保存,一旦發黴立即丟棄。
6).購買最便宜的當季時蔬,因生長迅速、價格低廉,農人不用也不願多花錢灑農藥。
不吃生菜,! 避免蟲卵細菌寄生
衛生署與豬農掀起大戰,衛生署更遭豬農潑豬糞、砸臭蛋,雙方戰火一發不可收拾。毒物專家林杰樑不畏激怒當局,直指如吃了五公斤 的瘦肉精豬肉,就逼近危險值!開放瘦肉精的政策因此踩了緊急煞車。

近年來,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儼然成了捍衛「吃的安全」的正義使者,揮舞著「專業知識」的大劍,為民眾健康把關。

身為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吃得很謹慎。他的養生之道說來簡單做來難!少鹽、少糖、油適量,生鮮、當令食物最好,不迷信健康食品或生機飲食,便宜的蔬果吃來健康又愉快。

菜價狂跌 農民就不會灑農藥

去年菜價起跌驚人,時為菜金時為菜土,菜貴時,林家就以冷凍蔬菜取代。他可不是受經濟拮据所苦,他說,菜價好時,農民急著搶收,農藥殘留往往來不及消退。

當菜價狂跌,農民連灑農藥的意願都沒有,正是吃的最安心的時候。豬肉也是一樣,豬肉貴時,提前宰殺的豬隻體內恐有抗生素殘留。」

一條 10元四破魚吃得新鮮開心

這個冬天,林家經常吃的是一條 10元的四破魚,四破魚屬於最小型的鯖魚,而且魚油含量豐富;花飛魚更是新鮮又好吃;最近跌價至一顆 20元的高麗菜,更是林家餐桌最近的常客。

林杰樑說,他絕對不碰發霉的食物,例如豆腐乳、豆瓣醬、福菜、雪裡紅、鹹白魚、金華火腿等,「這些食物真的好可怕!」

以豆瓣醬做湯底的紅燒牛肉麵,林傑樑碰都不碰。他的實驗室曾經檢驗吃紅燒牛肉麵喝湯與不喝湯的分別,結果發現喝紅燒牛肉湯者,體內黃麴毒素遠遠高於不喝湯者。
「 若愛牛肉麵,還是選清燉的吧!」

肝硬化到肝癌恐是發霉食物作怪

「好多不曾感染B 型肝炎、C型肝炎的病患,卻出現肝硬化,最後走上 肝癌一途,極有可能就是飲食中的發霉食物作怪。臨床上,實在看了太多了!」
為了孩子,林杰樑與太太以身作則,拒絕垃圾食物。他鼓勵孩子多喝豆漿,他說,東方人乳癌較少,抽菸者罹患肺癌的機會也比西方人低,這些東方奇蹟多與大豆食品有關,他建議,與其喝牛奶,不如多喝豆漿

國內早年並無毒物科,林杰樑是腎臟專科醫生,而過去中毒病患均由腎臟科醫師治療,在長庚醫院看了20多年的中毒病患,林杰樑將毒物科做大,從農藥中毒、安眠藥中毒,擴及環境中的毒物、職業中的毒物傷害。

林杰樑的父母都罹患癌症,他在「防癌保健靠自己」自序中寫道:「在短短三年內,令人難以置信的,雙親都罹患癌症,無數的夜晚和白天,妻與我陪著兩位老人 家,度過了不知多少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晦暗日子,雖然身為醫師,但為人子對癌症的無力感卻是一種更深沈的『痛』。」不必迷信流行解毒餐、生機飲食

至於流行的解毒餐、生機飲食,林杰樑說,「提倡排毒餐、解毒餐的人,真是壞透了,人家生病已經夠可憐,還趁火打劫,殺人無數。」癌症病患化療之後抵抗力很差,卻聽信街坊流言,開始吃生機飲食,卻不知道寄生蟲正會趁虛而入;或是糖尿病患狂吃紅蘿蔔,血糖飆至五、六百。在專業的領域裡,林杰樑不斷放砲,他不以為意的笑說,「我大概是不受歡迎人物吧!但這個社會總要有人扮黑臉,開放的社會經過討論,得利者始終是老百姓。」

2011年11月12日 星期六

丹麥研究:低鹽 有害心臟健康

低鹽飲食有益健康,是常見的醫學與公衛口號,但根據最新三份研究指出,長期減少食鹽攝取固然有助於降低正常人或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但也導致人體某些荷爾蒙及其他化學物質增加,對心臟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附設醫院專家葛勞道爾率領的團隊,分析以往一百六十七項食鹽攝取研究後指出,無法看出任何理由讓人相信,建議民眾減少食鹽攝取,是利多於弊的公衛政策。相關論文十日發表於《美國高血壓期刊》。

葛勞道爾表示,研究分析發現減少食鹽攝取,會導致某些荷爾蒙及脂質(lipid)增加,長此以往,可能有害心臟健康。

另外,英國學者七月發表於《考科藍圖書館》期刊的研究發現,沒有證據支持少量減少食鹽攝取可降低罹患心臟病或早死的風險。比利時學者五月發表的研究更指出,多吃鹽的人與少吃的人相比,得高血壓的機率不會比較高,而且前者死於心臟病風險反而較低。

「世界節鹽行動」組織主席、心血管醫學教授麥葛列格表示,他極不贊成葛勞道爾的研究結論,強調問題重點不在於應否節鹽,而在如何節鹽。世界衛生組織營養學中心也說,不會影響世衛落實節鹽政策的決心。

英國政府目前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食鹽不超過六公克(略多於一湯匙),台灣衛生署建議攝取量也相同,美國則為五公克。

http://tw.news.yahoo.com/丹麥研究-低鹽-有害心臟健康-213000847.html

含鐵嬰兒奶粉不見得適合所有寶寶

含鐵嬰兒奶粉不見得適合所有寶寶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體內血紅素濃度已經很足夠的小寶寶若再喝含鐵營養強化奶粉,長期學習發展反而較差,成長表現也較不理想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兒科與青少年醫學檔案」期刊。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成長與發展中心研究教授貝特西‧羅佐夫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在許多國家,嬰兒缺鐵盛行率很高,因此會在奶粉添加鐵質,希望可以為缺鐵的小孩補鐵,並減少缺鐵性貧血發生率,但這種作法往往具爭議性。

研究人員在智利進行研究,在智利,很多小孩都有缺鐵問題。過去有一研究是以八百三十五名健康嬰兒為研究對象,嬰兒在六個月大的時候隨機被分為兩組,一組飲用含鐵奶粉,另一組則喝沒有含鐵的奶粉。研究人員接續這項研究,追蹤四百七十三名兒童的身心發展狀況,每十年評估一次,評估項目包括智商、空間記憶、算數成績、視覺與運動整合能力、視覺認知與運動功能等。

研究發現,喝含鐵營養強化奶粉的小孩空間記憶、視覺與運動整合能力較差。而兩組的智商、視覺認知、運動協調能力與算數成績則沒有明顯差異。

研究人員也發現,血紅素濃度最高的孩子若在六個月大就開始飲用含鐵營養強化奶粉,十年後接受身心發展測試,分數大多比較低。但小孩在六個月大時,如果血紅素濃度較少,這時飲用含鐵營養強化奶粉,十年後身心發展測試分數就會比較高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3478

倫敦研究:全麥對抗腸癌 比蔬果更有效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與里茲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每天食用3次黑麵包或全麥食品,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可減少五分之一 。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並無有力證據證實食用更多豆類或大量食用蔬果可以預防大腸癌

倫敦每日郵報11日報導,研究人員檢視整理既往總計涵蓋近200萬人的一些研究報告,發現富含全麥的飲食有助於預防大腸癌,只要一天增加10公克的纖維攝取量,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就會減少10%。醫學界1960年代即已發現,纖維可強化腸功能,使人體免於罹患大腸癌。

研究人員指出,高纖維食品有益人體可能是因為富含葉酸與鎂,這兩種成分經證明與罹患大腸癌的機率降低有關

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高纖維食品可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http://tw.news.yahoo.com/%E5%80%AB%E6%95%A6%E7%A0%94%E7%A9%B6-%E5%85%A8%E9%BA%A5%E5%B0%8D%E6%8A%97%E8%85%B8%E7%99%8C-%E6%AF%94%E8%94%AC%E6%9E%9C%E6%9B%B4%E6%9C%89%E6%95%88-193100011.html

野外求生須掌握333原則

攀登南湖大山墜谷的宏達電工程師獲救,讓關心他的社會大眾鬆了口氣。登山遇突發狀況如何脫困?醫師表示,野外求生須掌握「333原則」,3小時內保暖,3天飲水,3周飲食,但切勿花費力氣找尋食物,以免失溫、脫水導致意外

先禦寒,再飲水,最後覓食。」台北榮總急診部主治醫師高偉峰說,正常人體溫37度,低於30度恐失去意識,野外遇難首重保暖,風速若增加4倍,失溫速度會快1倍,民眾應先尋找防風遮雨之所,如山洞或樹蔭下,以防失溫。

一般而言,3天沒喝水可能危及性命。高偉峰強調,每日飲水應掌握「少量多次分配」原則,別一口氣喝太多水,每日飲水至少應維持100CC。民眾如果能確實做好保暖與飲水,通常3周至1個月不吃東西,也不見得會致命。

登山何時該停?

登山何時該喊停?高偉峰說,嘔吐、肺水腫、腦水腫等,皆是常見高山症狀,若已嘔吐,最好別再往上走;不舒服症狀加劇時,應考慮身體是否已無法負荷。一旦出現咳血痰等肺水腫症狀,腳跟與腳尖無法一直線走路或雙腳跨不出去,當心已有高山腦水腫,建議儘速下山。

冬季出遊應注意溫度。」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說,3千公尺以上高山的空氣含氧量低,若有心血管疾病,最好選擇海拔一千公尺以下地點,以免高山症發作,救援困難引發意外。

他建議心血管調適力不佳、體能不好的人,儘量避免耗能活動,出遊最好結伴同行,應以救援容易的平地景點為主,藥物也須隨身攜帶。

高偉峰建議,民眾除了保暖及替換衣物,手機備用電池、腸胃藥、食鹽,能量高、易消化與質量輕的碳水化合物,如巧克力、糖果與蘇打餅乾等,也是出遊必備物品。如果計畫到4千公尺以上高山旅遊,記得行前一個月做高地體能訓練,適應高度再出發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712711.shtml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雞湯 發揮類似感冒藥效

【摘自《25招讓你百病不侵》,吉恩.史東 著,時報出版】

自有雞和有湯以來,雞湯可能就一直是人類飲食的一部份。古埃及時代雞湯是治療感冒的處方,從古代到中古時期也一直被認為是效果很好的療法。十世紀的波斯醫師阿維森納(Avicenna)是雞湯的擁護者;十二世紀的猶太醫師摩西‧瑪摩利(Moses Maimonides)也建議痔瘡、便秘和痲瘋病患者喝雞湯。雞湯後來變成「猶太人的盤尼西林」。

從古到今,雖然雞湯的效果始終缺乏醫學證據證實,但醫生和為人母者仍然建議喝雞湯。直到最近,醫學雜誌《胸腔》(Chest)在二000年刊登了一份報告,指出內布拉斯加大學(University of Nebraska)醫學中心發現,雞湯中含有的維生素和營養素加在一起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緩刺激黏液分泌的嗜中性白血球細胞分裂。嗜中性白血球細胞愈少,感冒症狀就會愈輕微。

同樣的,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肺部專科醫師,爾文‧辛門特(Irwin Ziment)博士所述,雞湯中有些成分能發揮類似現代感冒藥的藥效,例如,雞湯在熬煮的過程中會釋放一種氨基酸,它的化學成分,就像治療支氣管炎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的藥物「乙醯半胱胺酸」。

刊登在《農業與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一份日本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或許雞湯甚至可以對抗高血壓,因為雞胸肉含有膠原蛋白,效果類似ACE抑制劑,一種治療高血壓最常用的藥物。研究人員阿伊‧賽加(Ai Saiga)和同事在研究室用老鼠實驗雞湯含有的膠原蛋白療效,發現雞湯能有效並長期降低高血壓。

最後,雞湯散發的熱騰騰的煙,能讓充血的鼻腔和胸腔暢通,這就是為什麼好幾世紀以來,醫師都會建議病人喝熱飲來減緩感冒症狀,喝簡單的開水或複雜的燉品皆可。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2198

都會女手腳冷吱吱 不靠藥可改善(用熱水泡腳)

聽音樂、冥想等放鬆心情的方法,有助改善四肢冰冷。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黃浩瑞昨(3)日表示,都會區上班族女性、準備考試的族群,生活緊湊,容易四肢冰冷,主要是因為緊張,使血管收縮,循環變差,但只要確定沒有特殊疾病,放鬆心情便能改善

中醫師黃浩瑞強調,經常感到緊張的人多呈氣滯,體質也常見胸悶噯氣、腹痛腹瀉等不適,聽音樂、冥想,按摩皆有幫助。這類民眾可以食用一些助放鬆的食材,但如果是服用疏肝解鬱的藥方,要注意是否兼有血虛,避免藥物耗氣傷血,所以仍建議由中醫師診斷後決定。

他指出,手腳冰冷患者若呈「陰血虛」則常有些微貧血傾向,可能同時會有面色淡或痿黃、舌色亦淡、時有頭暈、心悸、健忘情況。

現代醫學認為,自律交感神經亢奮,使血管收縮,如果周邊血管收縮太過,導致四肢所獲得的血液灌流過低,就會造成四肢末端冰冷現象,不少患者是因為長期處於緊張、疲倦的高壓環境導致交感神經亢奮,但現代治療藥物或處理的方法及效果有限。

中醫稱手足冰冷為「厥逆」,認為是體內陰陽血氣不能相接所致。主要還是體內氣血失調。臨床上中醫有較多治療方藥及改善方法,生活上則建議從事一些讓自己放鬆的活動。

感到手腳冰冷的女性常會喝紅糖薑湯取暖。黃浩瑞醫師指出,適量飲用通常有幫助,但皮膚狀況差、過敏的人,飲用時需減量

黃浩瑞指出,薑具有溫經散寒作用,紅糖薑湯也是祛寒取暖的好方法。但喝太多薑湯有些人會感到辛辣刺激、不舒服,皮膚狀況不佳者喝太多,症狀也會加劇,所以適量即可。如果手腳冰冷就大啖麻油雞、羊肉爐有時也會過度刺激

他指出,枸杞、紅棗、當歸、桂圓皆具有溫養補血功效,適量食用可改善四肢冰冷。但這些藥膳、食補都應適可而止,以免上火,尤其是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皮膚過敏的病患更應小心,最好還是請醫師調治

中醫師建議,手腳冰冷的人更需注重保暖工作,尤其戶外活動特要針對頭部、四肢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加強保暖。在室內可藉由暖爐、暖氣、電毯等保暖設備驅除寒氣。除了按壓足三里、合谷,三陰交外,也可利用熱水泡腳加按摩足底中央的湧泉穴以改善循環,一般以30至40度左右的溫熱水泡腳約20至30分鐘即可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2127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超神奇剝蛋法 用水沖三秒搞定

一般人都會覺得剝水煮蛋很麻煩,尤其用手剝坑坑疤疤不好看,不過日本綜藝節目中,有家事達人卻能在三秒內,將蛋殼完美剝掉,只需要用水龍頭就搞定,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這對姐妹花想吃水煮蛋,但剝蛋殼真不是普通麻煩。沈氏姐妹:「好難剝,你小心不要弄到皮了。」努力小心應付,但這蛋還是剝的坑坑疤疤,怎麼辦?日本家事達人,教你神奇剝蛋法,首先先將煮好的蛋,上下兩側蛋殼敲開,而且要連膜都剝掉,剝掉的大小像這樣,接著將蛋尖的一端貼著水龍頭,然後用手指塞住之間的空隙,再沖水,結果會怎麼樣呢?

哇!這實在太神奇了,就像是變魔術一樣,蛋體瞬間滑溜下來,我們也實際來測試一下,照影片作法去頭去尾,接著用水沖。沈慧娟:「哇!蛋掉了,好神奇。」 水龍頭剝蛋實驗成功,不過廚房也噴的溼答答,其實還有另一個絕招,就是將蛋放到加水保鮮盒裡,再上下左右用力搖晃,真的好厲害。其實這原理很簡單,因為水跑進蛋和蛋殼中間,利用水壓將蛋內空氣排出,就能順利將蛋柔軟的滑下來,就像這樣輕而易舉,你不妨也來試試看。

http://tw.news.yahoo.com/超神奇剝蛋法-用水沖三秒搞定-020232015.html

研究:防曬乳恐成皮膚殺手

毒辣豔陽總讓眾家女性塗上厚到不能再厚的防曬乳,不過新研究卻意外發現,防曬乳反倒可能阻擋身體對有害紫外線築起的天然防線

「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科學家發現人類皮膚擁有能夠偵測紫外線的感應功能。

這些同時存在於視網膜內的光受體,可立即啟動體內足以抵抗日光的黑色素釋放。

研究人員現在認為,塗滿防曬乳不全然有益,因為防曬乳同時阻擋了能啟動身體天然防線的某種波長光。

他們並希望這項發表於「當代生物」期刊(Current Biology)的研究,有助藥廠研發出更有效的產品。

在這項研究中,人類皮膚接觸了不同波長的太陽光。

研究結果顯示,皮膚內存在的光受體─視網膜色素,在藍光及紫外線下最為活躍,並能在幾秒內啟動黑色素釋放

黑色素可吸收有害紫外線,使皮膚免受危害,不過會使膚色變黑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99475.shtml

馬桶防止腐蝕 強酸、去污劑勿使用

馬桶衛浴要避免生銹腐蝕,其實很簡單,衛浴業者就說,一般的清潔錠、鹽酸,或是強力去污劑,這些最好通通不要使用,像是清潔錠,強酸除了會造成水箱漏水,同時還會腐蝕馬桶瓷器表面,減少使用壽命,最好方式就是每天勤快清洗,一般的自來水就能洗得很乾淨了

記者洪淑珠:「家中的馬桶衛浴該怎麼做好清潔,很多家庭都會習慣使用強酸或者是去污力超強的清潔劑,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倒入鹽酸,輕輕鬆鬆就能洗掉卡在馬桶上的污垢,但其實這樣做,無形中馬桶瓷器就會被強酸給腐蝕,表面受損,使用壽命當然就會變短,更糟糕的,如果改在水箱內,放入超強去污錠,那裡頭橡膠類的止水皮長期泡在強酸中,肯定會腐蝕報銷。衛浴公司經理黃明生:「表面是光滑的時候,就會產生凹陷,就會產生漏水現象,就是會常常會止水皮會壞掉。」

強酸會腐蝕馬桶,但該怎麼做好清潔,衛浴業者建議,可以改用中性清潔劑,或是具有去污效果的環保檸檬醋替代,另外家中洗碗精也是不錯選擇,而馬桶的水每天都得流動,使用工具最好選擇軟刷,才不會破壞衛浴表面結構。衛浴公司經理黃明生:「如果在水箱加一些寶特瓶進去,會造成它沒有辦法去把馬桶內的髒污沖掉,反而會造成二次污染。」為了省水,很多家庭會在水箱放入寶特瓶,減少沖水量,但其實這種看似環保做法並不正確,因為現在馬桶沖水量都有經過設計,水量變少根本沖不乾淨,無形中馬桶卡住污垢更難清洗,建議要保持馬桶衛浴清潔,如果可以習慣天天隨手清洗,一般的自來水就能洗得很乾淨,還能省下清潔劑的錢。

http://tw.news.yahoo.com/馬桶防止腐蝕-強酸-去污劑勿使用-022453074.html;_ylt=Ai2YeSXv18up9m1k.iXufC.VBdF_;_ylu=X3oDMTN2c3BwbGNyBG1pdANUb3BTdG9yeSBGUCBDb2tlBHBrZwMxNmU3Nzg1Mi1mMTk5LTM4ZjEtOWRlNi0zZTE1MzcyNzk2OWQEcG9zAzMEc2VjA3RvcF9zdG9yeV9jb2tlBHZlcgM3OTFhMTU4MC0wNzU2LTExZTEtYmRlZS0wOThmMmI0N2VlZDY-;_ylg=X3oDMTFqNDJvbDk5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wRwdANzZWN0aW9ucw--;_ylv=3

2011年11月3日 星期四

突如其來的異常發抖--上班族「類感冒」中招

.這陣子很多人一早起來就全身疲憊,小心您可能已經感冒了!最近有2成的上班族求診,明明沒出現發燒、流鼻涕等症狀,但全身無力好幾個禮拜,醫生提醒這是「類感冒」,如果沒及時看診吃藥,典型感冒症狀很快找上門,起因就是季節交換加上壓力大,抵抗力差的上班族,最容易就中招
眼神渙散、注意力失焦,上班族孫小姐渾身疲憊,但由於發燒、鼻涕、咳嗽都沒出現,原以為只是工作太累,提早休息,卻嚇出一身冷汗。

上班族孫小姐:「全身就是冒冷汗,冒冷汗之後就開始發抖,全身無力、沒有力、很酸痛。」

突如其來的異常發抖,真的嚇壞自己,但疲倦感百分百,不知所措,就醫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早就感冒,醫生說像她這種症狀,就是「類感冒」,一早起來疲憊不堪,卻沒咳嗽、流鼻涕等典型感冒症狀,看診民眾每5人就有1人,症狀都持續好幾個禮拜。

國泰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林俊成:「快要感冒,可是還沒有感冒的症狀出現的時機,一下病人可能會急性扁桃腺發炎,或是說一個急性支氣管炎就會出來。」

別忽略全身無力,可能就是感冒前期症狀,尤其這陣子季節轉換,天氣多變化,工作壓力大、抵抗力又差的上班族,最容易中招。林俊成:「多喝水、足夠的休息、調整自己的抵抗力、不能熬夜。


醫師說避免類感冒上身,最好的方法就是增強抵抗力、營養均衡、睡眠充足、多運動、保持心情愉快,季節轉換之際,自然遠離感冒病毒。

http://tw.news.yahoo.com/疲累-沒發燒-上班族-類感冒-中招-115037162.html;_ylt=AqF5YMymvUyCKeVjuNogn8eVBdF_;_ylu=X3oDMTN2cXBvNm5tBG1pdANUb3BTdG9yeSBGUCBDb2tlBHBrZwNkNDY4NDdlNC0zZjFjLTM3NWYtYWQ4Ni02YTBkZDlmZTk0YmIEcG9zAzIEc2VjA3RvcF9zdG9yeV9jb2tlBHZlcgNhMGJlYWZiYS0wNjFiLTExZTEtYjc3YS1hNzg0MDRlYWJkOWU-;_ylg=X3oDMTFqNDJvbDk5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wRwdANzZWN0aW9ucw--;_ylv=3

無聲殺手---海洋弧菌

氣候暖化,醫界稱「無聲殺手」的海洋弧菌感染明顯增加,奇美醫院表示,未及時察覺治療,死亡率高達六成。奇美佳里院區最近一個月就有漁民小傷口碰到海水、蚵民整理蚵棚後就手腳爆腫,差點面臨截肢。醫師呼籲生食少吃,以免併發菌血症致命

感染科暨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杜漢祥表示,海洋弧菌常造成壞死性筋膜炎,除肢體遭魚蝦螃蟹等刺傷或傷口接觸海水,吃進未煮熟的含弧菌食物,如生蠔、生魚片、甲殼類等,就可能感染。

他說,許多人愛赤腳走在沙灘,不在意的小傷口接觸海水就容易感染,但並非人人接觸弧菌都嚴重感染,通常有肝炎、糖尿病、酗酒、長期使用類固醇、癌症病患等免疫力較差者較易發病

他說,高危險族群感染,常在數小時至一兩天內,即出現嚴重壞死性筋膜炎及敗血症,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國內外研究死亡率可達60%,懷疑遭感染就應盡早就醫治療。

症狀剛開始可能會發燒、畏寒,患部發紅、腫脹及劇烈疼痛,接著皮膚可能會壞死或有水泡。嚴重時會有血壓降低、休克、出血等症狀。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1068

西瓜強心 還可減重

台灣盛產西瓜,美國最新動物研究發現,西瓜不但對心臟有好處,也能幫助減重、控制體重。

美國肯德基大學研究西瓜汁對身體的影響,結果發現,西瓜汁也許可以幫助減少體脂肪,讓心臟更為強壯。首席研究員詩巫‧沙哈提醒,民眾看到研究報告,最好不要貿然狂喝西瓜汁,應該要多吃蔬菜、水果,飲食要均衡,才能維持健康。

研究團隊先讓實驗鼠吃高膽固醇飲食,老鼠體內的膽固醇濃度就會飆高,然後研究人員再餵老鼠喝西瓜汁。結果發現,和喝白開水的老鼠相比,喝西瓜汁的老鼠體脂肪變得比較少,血管管壁也比較不會堆積脂肪,血管內的粥狀斑塊、膽固醇濃度都有減少。此外,老鼠產生的粥狀動脈硬化病灶也較為輕微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曾在去年發表研究指出,高血壓前期患者吃點西瓜,狀況似乎獲得改善,這項研究讓美國肯德基大學研究團隊很感興趣,決定繼續專研西瓜的好處。

西瓜富含「瓜胺酸」,「瓜胺酸」是一種胺基酸成分,有助增加身體肌肉量。沙哈表示,西瓜對健康的確不錯,但終究只是食物,若身體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還是要看醫師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1644

吃海鮮刮傷嘴 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中年男子右臉頰不明原因腫痛兩天,牙科醫師查遍口腔,卻找不出異狀,只在右嘴唇上發現米粒大小的傷口,研判為吃海鮮,導致顏面蜂窩性組織炎。

三軍總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陳元武說,這名5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史,看診時右側臉頰、顎下及頦下間隙腫脹得厲害,為蜂窩性組織炎。

不過,醫師檢查男子牙齒,只有上排一顆牙齒略有缺損,找不到任何齒源性感染來源,最後懷疑到右嘴角米粒大小的傷口。陳元武說,根據患者的說法,傷口是5到7天前吃蝦、蟹等海鮮時刮傷的。

經過數日抗生素治療,醫師擠出患者右嘴角傷口裡的膿液,患者住院一周,逐漸好轉。膿液經細菌培養,證實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感染。

陳元武說,KP菌為皮膚、口腔、上呼吸道常見菌種,糖尿病患因免疫力下降,就算是微小的傷口,仍可能導致嚴重感染。

近年研究指出,KP菌容易對糖尿病患產生嚴重感染,像是眼眶蜂窩性組織炎、肝膿瘍、腦膜炎,甚至可能因敗血症致命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正常人傷口常出現的是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肺炎克雷伯氏菌為腸桿菌家族裡最常見的細菌之一,對健康人殺傷力不大,不過,一旦免疫力下降,尤其是糖尿病患、肝及腎臟功能不好的人,或服用抗排斥藥物患者,就要特別留意,以免小傷口造成大麻煩,甚至喪命。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93061.shtml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Re;腸病毒71型症狀

腸病毒典型常見症狀

手口足病

發燒或微燒,手掌(圖1、圖5)、腳掌、屁股(圖4) 和膝蓋(圖3、圖6 )等部位零散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小而呈長橢圓型淡紅斑疹或小水泡疹;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出現水泡潰瘍(圖2),而疼痛、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疱疹性咽峽炎

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處(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小水泡(圖7)、或潰瘍(圖8 );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嬰幼兒有些第一天只有發高燒輕微嘔吐,咽峽部可能是正常或有點紅暈水泡而已,到第2、3天才有明顯小水泡或潰瘍。因此有些家長不瞭解為什麼第一天看診的醫生沒看出來,其實在流行期,發燒幼童都應注意口腔變化的可能性。

因此醫生有時會請有懷疑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次日回診檢查確定,或發燒小朋友回家抱怨喉嚨很痛、厭食流口水,可再請醫生看看喉嚨並檢查四肢、膝蓋及屁股。

疱疹性咽峽炎常被誤以為是長牙

嬰兒發燒、厭奶、流口水增加,也應請醫生檢查寶寶的咽峽部,有無小水泡或潰瘍,因為疱疹性咽峽炎常被阿媽誤以為是長牙沒關係。

鑑別診斷疱疹齒齦舌炎

疱疹性咽峽炎,在口腔「後半部」咽峽位置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因類似疱疹表現,直譯為疱疹性,但有的專家建議直接叫咽峽炎而不要加上疱疹性,因為當年翻譯時不知是腸病毒引起,一般人又容易與疱疹混淆,尤其兩者在初期症狀都很類似。如果牙齦紅腫,舌頭潰爛,口腔前部黏膜也有破洞,四肢無水泡,則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齒齦舌炎,不是腸病毒,但可能會張口就流血,即早給予ZOVIRAX可有效防治疱疹齒齦舌炎變嚴重(健保一般是不會給付的),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則無效。

觀察有無重症前驅症狀的變化

如果小孩子的活動力不錯、精神狀況很好,就可較放心觀察。但嚴重併發症大多以猝發型式突然出現,仍應小心,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朋友在皮膚上 (手掌、腳掌、口腔黏膜、屁股和膝蓋) 出現疹子的5天內。

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儘速請醫師診查是否有少見的腦膜腦炎及心肌炎等

(1) 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

(2) 肌抽躍(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 持續嘔吐。

(4)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症 狀

嗜睡或無法入眠
除了一直想睡外,病童也顯得疲倦無力,原來活潑得小孩會變的安靜不想動。

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突然被驚嚇或嚇哭之現象,或與前一項同時發生突然全身肌肉收縮,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在清醒時也會出現。

食慾不振或持續嘔吐
食慾不振超過24小時,一天嘔吐之次數超過兩次以上,尤其是沒吃東西時也吐,要特別注意。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在休息狀態下,呼吸急促或心跳超過每分鐘100次以上

高危險群病患出現重症前驅症狀時,考慮住院觀察,其特徵包括

====腸病毒71型轉介住院參考指標

腸病毒重症臨床分期

第一期:手足口病

症狀治療為主,如退燒、止痛、預防與治療脫水。
腸病毒71型,大部份都會有手足口病,手腳會有疹子,如果病患為五歲以下幼童(高危險群),應該要提高醒覺有無重症前驅症狀。

第二期 : 腦膜腦炎

第三A期 : 高血壓一肺水腫出血-自主神經失調

第三 B 期 : 低血壓;心臟衰竭

第四期 : 逐漸恢復,神經可能有嚴重後遺症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腸病毒71型感染

病原體

腸病毒71(EV71)型是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也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該病常見於東南亞地區,多數於夏天及初秋時分發生。在九十年代於臺灣及馬來西亞曾出現大型爆發。

病徵

EV71型感染在幼童較為常見。其病徵一般與手足口病相同,主要包括發燒、口腔有疼痛的潰瘍,以及帶水疱的皮疹。病發時通常首先出現發燒,食慾不振,不適及喉嚨痛等徵狀。一至兩天後,口腔出現疼痛的水疱。這些水疱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或會形成潰瘍。這些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以及兩腮內的口腔。另外,身體的皮疹主要出現於手掌及腳掌,外形呈扁平或突起狀的紅點,而且並不痕癢。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在罕見的情況下,EV71型可引致較嚴重的情況,包括病毒性腦膜炎、腦炎、類似小兒麻痺症的病症及心肌炎。

傳播途徑

EV71型感染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以及糞便而傳播的。此病的傳播能力由病發初期開始,或會維持數星期,直至糞便中的病毒消失為止

潛伏期

潛伏期為三至七日。

治理方法

現時並沒有特定治療EV71型感染的方法﹔一些紓緩症狀的藥物能減輕患者的熱度及潰瘍引致的痛楚。大部分病者都會自行痊癒,其病徵如發燒、皮疹及潰瘍於一個星期後便會自動消退。家長亦應留意患手足口病兒童的身體狀况,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從速求醫

持續高燒
反覆嘔吐
持續昏睡
肌肉抽搐或肢體忽然無力


受感染的兒童應避免上學或參加如派對、興趣班、游泳等集體活動,直至退燒以及身體上的水疱乾涸及結痂巳兩個星期,以免疾病傳播。為保障家人(特別是兒童)免受感染,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請參閱下列預防方法)。

預防方法

現時,並沒有疫苗可預防EV71型感染。要有效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是最重要。無論在本地或外遊,市民均應採取以下措施

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嘔吐物或嬰兒的尿片後應徹底洗手;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鼻口,並將染有鼻或口腔分泌物的垃圾妥善處理;
不要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和食具;
保持空氣流通;
經常以1:99濃度的漂白水(1份5.25%家用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清潔及消毒物件表面、傢具及廁所;
染有鼻或口腔分泌物的玩具或用具應以1:49濃度的家用漂白水洗乾淨

避免與手足口病患者有親密接觸。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12431.html

研究:失眠者 心臟病發風險高

睡不著覺的夜裡要煩惱的事情似乎還有更多,挪威研究今天表示,為失眠所苦的人,心臟病發作機率較一般人高27%至45%。

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旗下的「循環雜誌」(Circulation)。研究報告的作者呼籲,約1/3人表示他們有睡眠問題,應該尋求醫師協助。

主導研究的德倫希姆(Trondheim)挪威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系(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的勞桑德(Lars Erik Laugsand)表示:「睡眠問題很常見,且相當容易治療。」

勞桑德又說:「明瞭失眠及心臟病發作間的關聯,並在症狀出現時找醫生諮詢,至關重要。」

研究數據來自1995至1997年間,接受全國失眠症狀調查的5萬2610名挪威成年人。

在那之後的11年間,研究員透過醫療紀錄及挪威全國死亡原因登記中心(National Cause of DeathRegistry)發現,2368人首次有心臟病發作。

在調整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水平、血壓、膽固醇、糖尿病、體重、運動、輪班工作、抑鬱及焦慮等因素後,研究員發現,睡眠障礙族群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最大

http://tw.news.yahoo.com/研究-失眠者-心臟病發風險高-113509068.html;_ylt=ArKFUxx6y7tw5GF_KNpNb4YGqdF_;_ylu=X3oDMTQxaGxpdmM4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2ViZWU0ZTA5LTQ3ZDctMzY5MC05NDI4LTI0MGNmMWE1Y2FhMARwb3MDMwRzZWMDTWVkaWFTdG9yeUxpc3QEdmVyAzM4NDY0NjAwLWZlZmYtMTFlMC1iN2YzLTc3N2U5NTdiMmZiYg--;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西藥vs.中藥

傳統中醫跟西醫的用藥概念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西醫單一的化合物被用來治療複雜而整體性的疾病,真的是科學嗎?還是只屬於偏狹的科學迷思在作祟?對照之下,傳統中醫治病是以整體的觀念,所以中藥複方都含有數種或十餘種藥材,以便發揮整體的作用。

中醫用藥需要辨證,西醫用藥需要利用儀器檢查後用藥,基本上就不一樣廖桂聲表示,西藥是單一的化合物,所以在療效上有其專一性,而且銳不可當、療效迅速,中醫完全比不上,若是暫時使用且配合精確用藥,藥效將發揮至淋漓盡致,不過,若病情已緩解者,建議捨西藥而純用中藥,對患者健康來說是最有益處的方式

廖桂聲醫師指出,先用西藥的優點治病,等疾病快好了、即將痊癒了就可以換成傳統中醫療法,用這種方式,疾病才不致於死灰復燃,並且可以將疾病的根連根拔起而達到根本治療,也不會有治標不治本的現象,或是一種藥出現一堆的副作用。其實「捨西醫就中醫」是另一種選擇方式,西藥有西藥的優點,中藥有中藥的優勢。

此外,廖桂聲醫師進一步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若以患者的證就要吃七、八種以上的西藥或中藥方,這就如同亂槍打鳥一般,事實上,西醫時常批評傳統醫學不科學,但不論是中醫或西醫,如果一種證要吃一大堆的藥物,患者就要問清楚,才不會傷財又傷身。

廖桂聲舉例指出,如果說專一性的藥效是絕對有效,但這並不能說就是真正的科學,因為藥物除專一性的藥效之外,還有很多的副作用,副作用充滿著許多的不確定性與危險性,譬如西醫的降血壓藥就一定會降血壓,卻可能引起精神倦怠、經常健忘、陽痿、頭暈、咳嗽等副作用。

他進一步指出,西醫用降血糖藥就一定可以降血糖,也可能導致血管性疾病,嚴重者恐引起腦中風、心肌梗塞,降膽固醇藥就絕對可以降膽固醇,但卻可能破壞人體關節、肌肉的組織,以致於產生關節、肌肉的痠痛現象,制酸劑雖可以治胃酸過多的情形,但也可能造成便秘,因此又必須再多服一顆軟便劑。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傳統中藥材確很少有這種現象。吃退燒藥就絕對可以退燒,但這種藥物卻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同時傷肝又傷腎,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小看退燒藥!再以抗生素為例,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感染,但好菌、壞菌一起殺光光,不僅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甚至還可能傷及神經系統或損害到胃黏膜。

廖桂聲醫師強調,民眾最常聽到的類固醇,這種藥物可以治療任何發炎現象,但事實上,使用類固醇雖能治標,但連本也可能會被連根拔起,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有消炎、修復、強化組織的功能,而類固醇則屬人工化合物,雖有強烈的消炎作用,但在消炎時也會破壞免疫系統功能,所以需慎用!

http://tw.news.yahoo.com/複方或藥材不可-次用多種-亂槍打鳥有危害-160105668.html;_ylt=AlwctDTTrxKfXCmGvrn0eKgGqdF_;_ylu=X3oDMTQybGNvdXJo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zQ3NGQ3Y2VkLTM0MDctMzYyNS1iNDg4LWYwZDFkYWRhOGE1MgRwb3MDMTYEc2VjA01lZGlhU3RvcnlMaXN0BHZlcgNkOTgyZDkxMC1mZWUyLTExZTAtYWY2ZS1hYWFhZTg0ZTIzNzU-;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感染HPV 心臟疾病危險因子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已找到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與心臟疾病間的關聯。這項研究的受試婦女皆無其他風險因子,報告結果今天發表,為這類型研究之首。

儘管這項研究尚屬早期階段,專家表示若經證實,將可為對抗心臟疾病提供新方法。心臟疾病為大部分國家的婦女頭號殺手。

德克薩斯州大學醫學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Medical Branch)心臟內科(Division of Cardiology)主任籐瀨(Ken Fujise)說:「近20%心血管疾病患者沒有顯現任何風險因子,顯示『非傳統』成因可能隱含在內。」

籐瀨說:「HPV似乎是女性1項危險因子。」

研究人員會想到調查HPV為潛在心臟疾病風險,是因為其抑制p53及pRb兩種腫瘤抑制基因、引發癌症。p53是調節動脈粥狀硬化過程的關鍵基因;pRb則是調節細胞週期的重要因素

同樣來自UTMB的研究共同作者郭緒格(Hsu-Ko Kuo,譯音)表示,儘管研究人員尚未證實HPV與心臟疾病的關聯性,但的確發現「致癌HPV類型與心臟疾病的強烈相關」。研究對像為2500名20至59歲女性。

研究將刊於11月1日號的「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HPV是最普遍的性傳染病,類型逾40種,部分可導致子宮頸癌或尖形濕疣,但大多數時候HPV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http://tw.news.yahoo.com/感染hpv-心臟疾病危險因子-073506305.html;_ylt=AjM.5d_Fv0sVa.QjBnAwBXgGqdF_;_ylu=X3oDMTQyZW5wYTJn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zAyMTRkM2IwLTFhZjktM2MzZi05NTIyLTZmZGE5OGJlMzIwMARwb3MDMjEEc2VjA01lZGlhU3RvcnlMaXN0BHZlcgMxMmY1MWE5MC1mZWRmLTExZTAtYjdhYi00YzYxM2VkMDA4NjI-;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腸病毒71型病例增 漸向北擴散

雖然腸病毒患者人數逐漸下降,但腸病毒七十一型患者有增多趨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昨(十八)日表示,原本病例多集中在雲林,現在病毒慢慢往台中以北擴散,前一、兩周七十一型輕症患者人數達到高峰,約十二、十三人。施文儀憂心,病毒一旦逮到機會,可能大肆作怪,呼籲家長、民眾千萬不可輕忽腸病毒威脅。

施文儀解釋,腸病毒七十一型較容易引發腸病毒重症,現在這趨勢有點像十二年前,當時腸病毒七十一型在秋冬季疫情有稍微上升趨勢,但一到隔年春季,疫情突然發燒,患者人數大增。現在觀察各地腸病毒七十一型活動情況,發現腸病毒七十一型似乎正在蠢蠢欲動。

台灣已經有三年時間沒有出現腸病毒七十一型疫情,因此許多新生兒、幼兒體內沒有抗體,全台大約有五十萬三歲以下幼兒沒有腸病毒七十一型抗體,如果腸病毒七十一型開始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施文儀提醒,要預防腸病毒,最重要的還是要勤洗手,尤其是家中大人、長輩、幼稚園、育幼院、國小教職員工,更要保持手部清潔,大人抱小孩前,最好洗一下手,以免將腸病毒傳給小孩,增加腸病毒傳染風險

http://tw.news.yahoo.com/腸病毒71型病例增-漸向北擴散-160105710.html;_ylt=Ar30uR8TNDi3N6KYyZ.TfMwGqdF_;_ylu=X3oDMTQyOW85b2tn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zFhNTNhNWM0LTRhZDktMzZmNy1hMWViLTEyMmRjY2FkNDIzMARwb3MDMjAEc2VjA01lZGlhU3RvcnlMaXN0BHZlcgNkYzZlMTIyMC1mZWUyLTExZTAtYmVmZi0zYmMwZGQzNmUzM2M-;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研究:每日3咖啡 預防皮膚癌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美國大型醫學會議今天公布,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咖啡對一種常見於世界各地的皮膚癌有預防效果,對女性效果尤佳。

1天喝3杯以上含咖啡因咖啡的女性,罹患慢性擴散皮膚癌-基底細胞癌(BCC)的風險比起1個月喝不到1杯咖啡的女性低了20%。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在波士頓舉辦的第10屆「癌症預防前沿研究會議」(Frontiers in CancerPrevention Research)指出,攝取等量咖啡因的男性罹患此種癌症的風險則低了9%

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和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博士後研究學者宋豐舉(Fengju Song,音譯)表示:「美國每年有100萬起基底細胞癌新增診斷病例,因此日常生活中具有些微保護作用的飲食要素,或許都會對公共衛生產生莫大影響。」

我們的研究顯示,咖啡的攝取可能是幫助預防基底細胞癌的重要方法。」

這份數據來自布里翰婦女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追蹤研究。

布里翰婦女醫院從1984年6月到2008年6月期間,追蹤7萬2921人;哈佛醫學院則在1986年6月2008年6月中記錄了3萬9976名研究對象。

http://tw.news.yahoo.com/研究-每日3咖啡-預防皮膚癌-013505415.html;_ylt=AjyKPXpGAJv5VkpUg6NkywDfBdF_;_ylu=X3oDMTNyNzFycWk0BG1pdANUb3BTdG9yeSBIZWFsdGhTRgRwa2cDNDYxYzFjZjgtZTI0ZC0zNDFjLWI2Y2UtOTI2NzFjOThhNWZmBHBvcwM3BHNlYwN0b3Bfc3RvcnkEdmVyA2Y2OTllOTk0LWZlYzktMTFlMC05MWEyLTkzNDE5Y2UyZDQ4MA--;_ylg=X3oDMTFwN21taGli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WBpeW6twRwdANzZWN0aW9ucw--;_ylv=3

健康你我他/蟲蟲食物鏈 庭園小黑蚊銳減

=====物競天擇的結果,小黑蚊明顯減量====

搬到這環境優美的社區,我家隔著十米邊坡臨近山谷,透過落地大玻璃窗,即可飽覽彷彿置身度假森林的新綠。

好景不長,不過才3個月光景,庭園裡許多樹的葉子被蝴蝶和飛蛾幼蟲啃蝕得光禿一片,有些葉片還拉絲結繭,羅漢松的嫩芽已被芽蟲攻佔、如茵的草皮東枯一塊、西枯一片,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蟲,讓我必須噴灑農藥殺蟲除菌,才能保住滿園綠意。

另一個擾人問題就是小黑蚊特多,每次整理庭院,一定要長袖、長褲,否則,沒被保護到的地方保證傷痕累累。

經過數年纏鬥,最近這2年較為慵懶,對於「害蟲」不再嫉惡如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庭院噴灑農藥次數變少,今年索性完全不再噴藥。

結果卻發現有趣的現象,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先是小飛蟲享受著南瓜花瓣的好滋味、小瓢蟲佇足羅漢松吃著豐盛的芽蟲大餐,接著金龜子、小青蛙、螽斯、螳螂、壁虎、攀木蜥蜴、人面蜘蛛陸續報到,連小青蛇偶而也來湊一腳,形成有趣的食物鏈。

物競天擇的結果,今年小黑蚊竟然明顯減量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72737.shtml

青醬DIY

【元氣周報/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漫滋慢味.PASA廚房》】

材料

A.洋蔥二顆

B.茴香一把

C.九層塔一把

D.香菜一把

做法

1.九層塔、茴香、香菜洗乾淨晾乾。

2.茴香去根切段,洋蔥切去頭尾,去皮後,切成四半。

3.將所有食材放入料理機,打成青醬泥。

PASA概念分享

青醬配方會隨季節變化而調整,如茴香只產於冬春兩季,氣溫回暖後,可改用過貓、山苦瓜葉、角菜等野菜葉。如想更有變化,也可加入芝麻菜或薄荷葉,另可加入大蒜、辣椒等香料,並隨個人喜好口感來調配比例。

PASA青醬和歐式青醬不同,不加羅勒、起司、胡椒等西式食材或香料,可自由嘗試,調配出屬於自己的青醬配方。但千萬不要在青醬中加入鹽、醬油和胡椒,胡椒會讓肉失去原味,鹽或醬油則會讓鮮美流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0169

常看電腦眼痠頭痛 青光眼作祟

一名27歲女性上班族因眼睛痠痛、頭痛欲裂,經署立台中醫院眼科檢查竟是罹患青光眼,眼壓也飆高,醫師並警告「勿再長時間打電腦,否則眼睛可能有失明風險」。

台中醫院眼科主任朱雲華昨天表示,這名女性患者因工作關係,必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下班後也會上網與朋友聊天。年初時患者開始覺得眼睛很容易痠痛、掉眼淚,至眼科就診時醫師說眼睛要多休息。經過半年,患者覺得眼睛痠痛的情形愈來愈嚴重,甚至還有頭痛情形,經檢查發現罹患青光眼。

朱雲華表示,青光眼是視神經受到永久性損傷的眼科疾病,嚴重者會導致失明;發病初期患者不容易察覺。視力受影響的狀況從視野兩側開始,也就是患者會看不見視野兩側的景物。常見於6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而近幾年臨床上發現青光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應與長時間使用電腦、眼睛過度疲勞有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672685.shtml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食品保存術

【摘自《食品保存術最新版》,食品保存研究會 著,聯經出版】

***絞肉保存撇步大公開

***運用金屬托盤急速冷凍

像肉和魚這種水分多的食材,慢慢冷凍會破壞細胞膜,之後解凍,美味及營養都會流失。急速冷凍才是處理的鐵律。金屬托盤可以快速傳遞冷度,食材包覆保鮮膜、放入托盤,放進冷凍櫃就可急速冷凍

***帶殼貝類可不可以冷凍?

***高麗菜怎樣維持2週新鮮?

更多資訊詳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大番茄 VS.小番茄

按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大番茄屬於蔬菜,小番茄列入水果,同樣是100公克,小番茄熱量有35大卡,大番茄熱量只有26大卡。

不過,在維生素A、C表現上,小番茄卻略勝一籌。以維生素A效力而言,大番茄為84.2,小番茄卻多達716.7,足足多7.5倍,維生素A有助保護眼睛、預防夜盲症,還有助增強免疫力、抗氧化。

維生素C怕熱,生食攝取量較高。100公克大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有21毫克,小番茄多了3倍,有67毫克。在水果中,小番茄的維生素C表現相當亮眼。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47751

紅、黃番茄茄紅素含量差很大

怎麼吃,才能吃進最多茄紅素

你使用的鹽有加碘嗎?

【元氣周報/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在紀元前三至四世紀,《莊子·德充符》即提到甕口大癭說齊桓公的事。在這裡,「癭」也就是甲狀腺腫的意思。到了紀元前三世紀,《呂氏春秋·盡數篇》提到「輕水所,多禿與癭人」。不僅記載了癭病的存在,也觀察到癭的發病與地理環境有關。晉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後備急方》,首先提到用昆布、海藻來治療癭病。

到了唐朝孫思邈,更用海藻、昆布、羊靨(甲狀腺)、鹿靨等藥,來治療甲狀腺腫。明朝李時珍著作的《本草綱目》,明確指出黃藥子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的功效,並記載了在用黃藥子酒治療癭病時,「常把鏡自照,覺消便停飲」及「以線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觀察療效的方法。

過去台灣是甲狀腺腫的流行區,台北帝國大學的河石九二夫教授就曾率領其團隊,做了本島人和高砂族成年人的甲狀腺腫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觀察到甲狀腺腫大部分發生在丘陵地區和山地居民。有趣的是,在甲狀腺腫流行區,豬隻的甲狀腺腫罹病率,也比非流行區高,顯然與環境有關。1972年陳芳武、黃博昭及陳瑞三先生的研究發現血中蛋白結合碘值,在甲狀腺腫的病人低於無甲狀腺腫者,而且原住民小孩的血中蛋白結合碘值也比平地小孩低。

後來陳拱北教授的研究群調查國小五、六年級的甲狀腺腫盛行率,發現民國53-54年,學童甲狀腺腫盛行率21.6%。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由於47年在新竹芎林鄉展開食鹽加碘預防甲狀腺腫的社區介入研究,三年之後,甲狀腺腫的盛行率大幅下降,因此民國56年起推動全國實施食鹽加碘。四年以後,甲狀腺腫的盛行率只有約4%,

問題是,以前的食鹽實施專賣制度,因此大家吃的鹽都有加碘,如果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慢性甲狀腺炎,才特地到台鹽門市部去買未加碘鹽。自從民國91年,食鹽不再專賣以後,各式各樣的食鹽出現在超商的架上。雖然美其名,有不同的味道,但許多並沒有添加碘,我很擔心國人因缺碘導致甲狀腺腫的情形再度發生

例如榮總鄧錦泉大夫測得的民國89-91年全國學童的尿碘中位數為123微克/升;民國91年,食鹽不再專賣,民國93-97成年人尿碘中位數就變成位於正常的最低標準100微克/升。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很難不再出現缺碘的情形。我想民主自由是應當的,但為了照顧國民的健康,即使食鹽不再專賣,也應提醒民眾,定期攝取含碘的食物,例如昆布,或選用加碘精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47146

導致乳癌的真兇(牛奶)

【摘自《乳癌與牛奶》,珍.普蘭特 著,晨星出版】

本書作者珍‧普特蘭,一位卓越的國際科學家。在 42歲時乳癌發病,為了治療乳癌她
前後經歷了乳癌根除術、三次深度手術、三十五次放射治療、化療等,癌細胞卻依然不停轉移,最後甚至蔓延到淋巴結,而她也被醫師判定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她在探詢導致乳癌原因的過程中,發現了真兇。而其後的十五年裡,她的乳癌一次都沒再復發。

普特蘭教授在最初乳癌發病時,曾經採取各種有名的飲食療法,不攝取油、動物性食品、鹽分、咖啡因等,並多攝取蔬果、優格等。然而,癌症還是復發了。雖然感到絕望,普特蘭教授仍不放棄,賭上性命持續研究導致乳癌的真兇。

根據資料,她發現東方國家的乳癌發病率及死亡率遠低於西方國家,而在導致癌症的因素中,「環境」占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她毅然決然選擇徹底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後,不可思議的,癌細胞居然在幾個星期內消失無蹤。
並且根據自身經驗跟相關科學研究提出:不喝牛奶可以降低罹患乳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牛奶有問題?

在多數的西方社會,牛奶被視為是一種健康、天然的食物:嬰兒不可獲缺的食物、預防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提供蛋白質給辛勞工作的人、苗條時裝模特兒的瘦身飲料。簡單來說,它適合所有的人。

正如許多中國人對西方人攝取那麼多牛奶和乳製品感到吃驚和不解一樣,我們很難理解,怎麼可能有人不喝牛奶,身體會健康呢!

不過,這個精心營造的印象只不過就是一個印象而已。科學證據並未指出,我們在斷奶後還需要喝乳汁-事實上,我們是唯一在斷奶後還在喝乳汁的物種。更奇怪的是,我們竟然是迷戀另一種物種的乳汁-母牛。邏輯上來看,這就好比假設我們喝狗的乳汁、豬的乳汁或老鼠的乳汁。

除了牛寶寶之外,任何物種攝取牛奶都算是違反自然。如果你比較母乳和牛奶的營養成分,你就會看出其中一些主要的差別。如圖,你可以從中看出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三倍以上,而鈣質含量更是牛奶的四倍之多,所以,牛奶對幼兒們尚未完全成熟的腎臟而言負擔太大

母乳和牛奶的營養成分比較

牛奶可能導致的疾病

牛奶促進癌細胞生長?

戒除乳製品,用大豆取代乳製品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久坐姿勢不正 上班族易罹肌筋膜疼痛症

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姿勢不正確,小心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署立嘉義醫院指出,臨床發現「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從十幾歲的學生到八十歲老人都有,其中,又以久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最多,要想避免「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除了修正不正確坐姿,椅子和桌子的高度也要適當調整

 你會長時間坐在辦公桌或電腦前嗎?如果是的話,就要小心避免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署立嘉義醫院復健科根據院內病例統計發現,這幾年來,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患者有年年增加趨勢。

  復健科醫師楊景堯表示,人體肌肉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態下,會妨礙血液流通,並引起許多疼痛物質的堆積,進而引發持續性的肌痛點或牽引痛。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加上長期姿勢不良、用力不均,都會加重或引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醫師進一步指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常會合併其它問題出現,像是椎間盤凸出、骨骼發育不平衡等,有些民眾在出現疼痛時,習慣求助民間國術館,這些民俗療法雖然會有短暫效果,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往往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

  醫生強調,「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必需由專業醫師根據病史仔細問診檢查才能確定,而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冷熱敷、針對痛點進行局部電療、超音波治療,甚至針對痛點進行注射治療等。上班族如果想要避免「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折磨,坐姿和桌椅高度要正確適當外,也要儘量找時間做一做「牽引運動」,不要久坐不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12/1/30d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