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療法」簡介及適用個案
增生療法可誘發人體再次修補
「增生療法」就是藉由注射藥物到人體內,再一次誘發人體自我修復的能力。以一個簡單的情境來譬喻,人體受傷就好比發生森林大火,如果火勢沒有自行減緩,而持續延燒,此時要先滅火,「類固醇、消炎藥…等藥物就像滅火器」,把火撲滅後,草皮就會陸續長出來,就像發炎期過了,傷口就會慢慢癒合一樣。但有時火勢已經消滅了,草皮卻還是長不出來、一直荒蕪,此時可以採用增生療法,就像「施肥」,是幫助草皮長出來的一種做法。
注射藥物多元
而如同肥料有很多種,增生療法也有許多選擇,例如復健治療,也是一種廣義的增生治療,供給組織各種不同形式的能量,讓組織的代謝提高、修復回到常軌。這種健保給付的治療,由於需要時間,對一些生活步調緊湊的患者而言,會想要尋求更節省時間的療法,例如:注射型的增生療法。
可以使用的注射藥物種類非常多,早期有醫師使用酚類、酸類、甘油、臭氧…等物質來進行,但現在多選用較為安全的維生素、各種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液、時下火紅的「PRP」、血小板治療、或是幹細胞治療。
PRP是指從自己身體抽取出來的「自體血小板血漿」,有各種不同的組合,有的是血小板、有的是血漿加血小板、有的是純血漿、有的是只萃取血漿中的生長因子,有相當多變化,市場價格落差也很大。
增生療法如何發揮效果?
美國核准之PRP適應症只有兩項
年輕人生長因子數量多 效果較好
該如何選擇合適的增生療法?而面對增生療法有多種不同藥物,又該如何選擇?
急性期應先消炎
為提高療效,在施行增生治療前,可以藉由X光、核磁共振、超音波…等影像檢查及理學檢查,評估病人是否屬於「慢性期、組織已停止修復」者,才屬於增生治療適用對象;如果還處於發炎期,就開始增生注射或PRP療法,不但可能沒效,有時還像火上加油,讓傷處更痛。另外,在超音波導引下注射,是治療成功與否很重要的一環,可以幫助醫師注射在正確的位置,提高治療效果。
靠復健也可增生
若患部處於持續發炎狀態,應該做的是消炎,除口服消炎藥予以消炎,對於胃不好、腎不好的患者,也可以考慮注射局部型類固醇,價格親民、且對內臟安全無負擔,很多人消炎之後,靠著自身的修復能力、休息一陣子就好了。
如果傷處無法靠自己修復,健保給付的物理治療,比如微波、磁波、短波、長波長雷射、超音波、電能…等,可以直接穿透組織、供給傷處能量,也可算是廣義的增生療法,如果有時間慢慢復健,可以考慮這類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