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停的酷酷嫂---頑固的黴漿菌
| ||
檢驗科 葉駿達組長 | ||
黴漿菌大小約只有塵?的千分之一,其中以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最為受到注意。它可以透過飛沫或鼻腔分泌物而傳染,對人體呼吸道造成破壞。肺炎黴漿菌的潛伏期長,剛開始可能會有像流行性感冒的症狀出現,但與感冒最明顯的差異就是肺炎黴漿菌會造成長期且不斷的咳嗽及反覆發燒,最後可能導致中耳炎或其他器官之病變,甚至造成所謂的"非典型肺炎"。 整年都有可能受到黴漿菌感染,盛行率約4 ~ 35%,其中又以秋冬或冬春季節交替之際最為明顯;所有人都可能會受到黴漿菌的侵襲,其中以5到25歲為主要感染年齡層,近年發現嬰幼兒與老年人的感染比例亦有增加的趨勢。學校、托兒所甚至家裡很容易因為人口較集中或親密接觸而造成"一人得病,多人感染"的情況,對於抵抗力較差的人甚至會造成重複感染的情況。 案例一:廿八歲的尤先生,因咳嗽達三週以上、輕微發燒及頭痛等症狀,經診斷認為是支氣管肺炎。近一步透過實驗室檢查,發現其黴漿菌相關檢查皆有異常,如冷凝集素為1:32X(陽性)[參考值為<1:16X]、黴漿菌抗體試驗為1:320X(陽性)[參考值為<1:40X]。於是透過投予經驗性抗生素進行治療,其症狀皆見改善。 在診斷黴漿菌感染上,目前較常利用的檢查方法為測定病人血液中的黴漿菌相關抗體,包含免疫球蛋白IgG及IgM,其好處在於操作時間短,可在短時間內得到報告,並且偵測的敏感度與特異性亦佳。檢驗了解是何種抗體的呈現,亦可推測是為近期感染、初次或重複感染,以輔助臨床之診斷。 黴漿菌在臨床上較常用的藥物為紅黴素(Erythromycin)及其衍生抗生素進行治療。近年來發現黴漿菌感染的病例中約有一成在治療上對紅黴素產生抗藥性,此時可利用四環黴素(Tetracycline)或氟化奎林酮類(Fluoroquinolone)使用一至二週,以期獲得治療。 雖然黴漿菌並不是種難治療的疾病,但若受到感染還是令人相當困擾。由於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使用,所以平時只能透過自身的注意與防護配備(如:口罩)的使用,在傳染季節盡可能避免出入人潮密集的地方以降低感染風險。若發現身邊的人有高燒不退或長時間咳嗽不癒的症狀,應及時尋求醫療之幫助與檢查,以及早了解病源,對症下藥早期治療,千萬別以為是一般感冒而輕忽了!更多內容 |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